嵊州新闻网 > >乡镇网闻 > >下王 > >新农村建设专栏


郑家岙,自强不息天地新
来源: 今日嵊州  作者: 徐永明   2006年07月17日  

下王镇郑家岙村
人口:668人
户数:206户
山林面积:6500亩
集体收入:2000元
人均收入:3920元
荣誉:2003年市级先进基层党组织、2006年市级文明村

    “富村有钱能办好事,穷村无钱也要办实事。” 虽然不在全市新农村建设重点村之列,但下王镇郑家岙人在村党支部书记许国祥的带领下,全体村民自强不息,清除垃圾、硬化道路、改造自来水,一项项实事工程先后付诸实施。绿水清山好风光,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郑家岙人感到了从未有过的自信。
    三面环山,地处偏远,除了满地山林,郑家岙村全年集体经济收入不足3000元。因为贫穷,每逢高温干旱季节,水井见底,溪水发臭,山泉干涸,郑家岙村就要为喝水担忧。
    有水喝、喝好水,这是多年来郑家岙人的殷殷期盼。然而面对一穷二白的家底,许国祥也是一筹莫展。天无绝人之路。“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燃起了村民们的希望之火。2005年5月,投资15万元的自来水改造工程终于上马。45天后,全村90%的村民喝上了清凉卫生的自来水,郑家岙人用实际行动改变了喝水难的宿命。
    2005年底,全长1.18公里的通村公路全部硬化,工程总投资46万元,用时不到2个月,村民许传惠个人捐款8万元,一时在下王镇被传为佳话。去年10月,村里借助文明村建设试点的东风,在市教体局的资助下,将原本破败不堪的老祠堂,整修成集村办公室、计划生育室、老年活动室、党员活动室、文娱演出场所于一堂的村公共服务中心。
    郑家岙村被青山环抱,一条小溪穿村而过,风景如画。但在以前,村民们谈“溪”色变。小溪盖上了厚厚的”垃圾被”,俨然成了一条地下河,不见其影,只闻其声。夏天一到,苍蝇蚊子成群,臭气冲天,村民都不敢到溪边乘凉。为解决这个“毒瘤”,今年上半年,郑家岙村先后投入1万多元,彻底清理小溪垃圾,建起了垃圾中转站1座,垃圾池2只,购置垃圾桶5只,并配备了一名专职保洁员。经治理,郑家岙村终于重现了昔日原生态风貌。
    “现在村里的卫生比城里都搞得好,我们老百姓很满意。”村民许用法前几天去城里女儿家小住,看到小区里的垃圾箱旁一塌胡涂,回头想想自己干净整洁的村庄,心里感到无比自豪。
    “实事工程给老百姓带来了实惠,但关键还是要发展生产,这是我们的短腿,也是我们今后努力的目标。”许国祥面带微笑,目光投向了满山的翠绿。
    记者手记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有些村庄没有任何优势,但他们投入了百分之百的热情,取得的成效十分明显。而有的村庄虽具备了条件,却没有实际行动,结果也就大相径庭。下王镇郑家岙村的变化说明,在新农村建设上任何村都能有所作为,关键在于事在人为。


编辑 史华东


  相关文章
嵊州市融媒体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嵊州新闻网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