嵊州新闻网 > >乡镇网闻 > >通源 > >新农村建设专栏


岗下村:新观念 新面貌
来源: 今日嵊州  作者: 王敏夙 李泥泥   2006年11月21日  

通源乡岗下村
户数:204户
人口:530人
人均收入:4100元
     沿着弯弯曲曲的盘山公路,记者一行驱车来到了通源乡岗下村。
      岗下村地处西白山麓,村前小溪悠悠,村后古木参天,村外满山是茶树,在缕缕天然风的吹拂下,酷热的暑意顿时消除。一路走来一路聊,岗下村的党支部书记黄用明介绍说,茶叶是岗下村的主要经济来源,“以前祖祖辈辈吃住、炒茶在一屋,去年我们在岭下自然村建起了个私集聚点,15家粗制茶厂搬进了新厂房,今年我们还要在村口建2000平方米的个私集聚点,现在已经有二十多户农户报名了。”顺着黄用明手指的方向,我们看到村口的溪边,挖土机轰鸣着正在作业。
    其实岗下村集体资金比较薄弱,而这几年,岗下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水泥路铺到了家门口,村民喝上了清洁卫生的自来水,村口的电站日夜机声隆隆,茶叶加工集聚点茶香阵阵,昔日垃圾遍地的溪边整洁美观……这是村干部、群众转变思想观念,自强不息、大胆创新所带来的可喜景象。
    “新农村建设一定要搞,没有资金,不能等、靠、要,而是要积极创造条件。”黄用明说,“没钱就干不了事,总是借钱也不是办法,只有经济发展了,才有条件为村民办实事,才能更好地调动村民投身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所以像我们这样的经济薄弱村,首要的就是发展经济。”2003年,岗下村通过向民间借贷以及向上争取资助的方式,投资230万元兴建岗下水电站,2005年3月,水电站建成,当年发电45万度。岗下水电站这只“鸡”成为村集体经济的主要来源,每年有了固定的收入,建设的资金就有了着落。出于同样的考虑,去年村里投资4万多元新建了桥头市场5间营业房,以每间每年1000元的租金出租,年收入5000元。“资金有了,搞建设就有实力,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就大了。”黄用明说。
看到村干部有决心,许多原本安心过旧日子的村民也改变了观念,希望拆旧建新,提高生活质量,美化人居环境,积极投入到新农村建设中去。村里规划今年要拆迁24户人家,建设样板房。村民黄国伟说,他家的房子是40年前造的,“住得舒服一些大家都愿意,所以,这次拆迁,我是举双手赞成的。”
    岗下的面貌一天天在改变,看到村里的这种变化,沈桂芬大妈打心底里感到高兴:“近来村里做了很多实事,环境介清爽,我们都非常满意!”


编辑 史华东


  相关文章
嵊州市融媒体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嵊州新闻网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