嵊州新闻网 > >乡镇网闻 > >通源 > >新农村建设专栏


“子孙树”成了摇钱树
来源: 今日嵊州  作者: 王敏夙   2006年11月24日  

报告单

    村名:通源乡松明培村
    特色:香榧
    规模:全村246户人家,每户都种植香榧,近五年来新植香榧3000多亩,每年新增生产榧2000多棵。
    效益:每年香榧人均收入4000多元。页面图片 村在榧林中,榧在村子中。走进通源乡松明培村,眼前尽是一棵棵高大的榧树。“这些祖传的榧树可是我们的宝贝,我们村里有2000多棵生产榧,仅香榧一项,人均收入就达4000多元呢!”村党支部书记金仁礼介绍说。
    松明培村位于西白山麓,香榧生产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但香榧成为村民的“致富果”,还是近十年的事。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前,由于不懂管理技术,松明培村的香榧产量极少,村民收入靠茶叶、毛竹以及外出打工为主。“为了赚钱供儿子上小学,我曾经到石璜做过装卸工。后来我们掌握了香榧管理技术,香榧产量一年比一年高,就再也不用出去打工了。”今年47岁的周锡尧说起此事很有感触。他家里有10多棵榧树,今年产了650公斤榧蒲,收入2万元,香榧收入占了他家经济收入的60%。今年12月份他儿子将去新加坡留学,“到那边去花费很大,如果没有香榧树,经济上肯定吃不消。”
    松明培村每家每户都有香榧,有的大户承包的香榧达七八十棵,还涌现了几家香榧加工厂,有了一批自己的经销户,打出了白玉尖、珍丽、嵊松等品牌。今年34岁的金建初在市区开了家专卖店,经销“嵊松牌”香榧。去年他注册了“嵊松牌”商标,开始自产自销,打自己的品牌。第一年形势就很不错,卖掉了1500公斤。今年他还到别处收购了1.5万公斤榧蒲,大约能炒5000公斤熟香榧。在金建初的家里,待炒的香榧堆满了堂屋,他母亲正在用筛选不合格的香榧,“炒好的香榧,还要再仔细挑选一遍,如果质量不好,卖出去会倒牌子。”
    香榧树有个外号叫“子孙树”,一般要爷爷栽树,孙子才能吃到果实。祖传的香榧树让松明培人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更让松明培人觉得有责任为后代种下致富的希望。村民种植香榧的积极性高涨,林业局的专家来上课,每次教室里都挤得满满当当的。5年来,该村新发展香榧3000多亩,而近两年种的基本上是大苗,过些年就能结果了。


编辑 史华东


  相关文章
嵊州市融媒体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嵊州新闻网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