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寄哀思,深情慰忠魂。3月28日,嵊州市新四军研究会一行30来人,怀着崇敬的心情,前往宁波鄞州区樟村瞻仰四明山烈士陵园。车行驶在甬金高速公路上,但见马路两旁春光明媚,繁花似锦,大地回春;进入城市,映入眼睑的是车如流、人如潮,高楼大厦鳞次栉比。祖国的大好河山,一派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景象。
据悉,四明山烈士陵园位于宁波市鄞州区章水镇樟村,肇始于1944年12月,当时鄞奉县抗日军民万人集会,公祭民族英烈,移葬李敏、徐婴等烈士灵柩于今陵园东南端。1951年7月,建革命烈士公墓、筑烈士纪念碑一座,建五角亭翼立左右。1963年被列为省级重点文保单位。1992年5月,中共鄞县县委、县人民政府全面整修陵园,1995年8月告竣。2009年6月,中共鄞州区委、区人民政府再次扩建陵园,2011年3月竣工。现陵园占地10万多平方米,总投资3亿多元。新增革命烈士墓近800穴;新建鄞州革命烈士纪念馆3519平方米;加高烈士纪念塔,新塔高44.12米,取意1944年12月奠基日期。陵园主要由纪念塔、烈士纪念馆、室外兵器陈列、群雕、烈士墓等组成。陵园内绿树草坪衬以雕塑、兵器陈列、题词墙、景观亭等,共成大局。整个布局错落有致,气氛肃穆,环境典雅,业已成为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浙江省重点烈士纪念建筑保护单位。
嵊州人民与鄞州人民有着长期紧密联系。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两地同属浙东区党委领导,两地人民相互支援、同舟共济,浴血奋战,人员往来密切。1941年曾任中共嵊县副特派员的寿文魁,1942年调任鄞奉县特派员、县委书记,1943年又调回嵊县任中共嵊西县特派员、工委书记。曾将自己家作为嵊县1940年“六三”饥民请愿斗争指挥部的石磊,1942年被调任鄞县林一新部队中队政治指导员,1945年随军北撤时遭遇国民党部队包围,牺牲在钱塘江北岸澉浦。曾任嵊西区委书记、县委组织部长的周飞,曾调任中共鄞县工委书记。此外还有陈布衣、陈山、项耿、裘学潮等同志,都曾在两地工作和战斗过,两地都留下了他们的青春和热血。
我们嵊州新四军研究会一行驱车两个多小时,来到位于鄞西四明山麓樟水镇樟村,鄞州区新四军研究会张副会长早已迎候在陵园门口。陵园面临樟溪河,背靠大雷山岗,环境优美,风景宜人。进入园区,首先看到的是原浙江省省长薛驹的题字“宁波樟村四明山烈士陵园”,紧接着看到寓意着“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大铜雕和一个硕大的红五星,红五星前五星红旗迎风飘扬。再往里走,一座高44.12米的大理石砌纪念塔耸立在面前,塔上“革命烈士纪念塔”七个大字金光闪闪,犹如革命精神永放光芒。我们在塔前举行了隆重的祭奠仪式,全体人员排好整齐的队伍静默站立,献上具名“嵊州市新四军研究会”的花圈,在哀乐声中向死难烈士默哀三分钟,然后三鞠躬。纪念塔后,整齐地排列着新增的800穴革命烈士墓,每穴墓的墓碑上镌刻着烈士的姓名、生卒年和籍贯。这其中也有我们所熟悉的张秋人、朱镜我、王文祥等人的名字。凭吊完烈士墓群后,又来到安放着被称为浙东刘胡兰李敏等革命烈士忠魂的公墓。四周有镌刻着“大嵩潮”、“梅园旗”、“樟溪血”、“四明火”四组浮雕,艺术地再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鄞州人民如火如荼的革命斗争历程。旁边有潭启龙、陈布衣、诸敏、陈伟达、周飞等同志的题字墙和题诗墙。最后来到鄞州革命烈士纪念馆参观。纪念馆陈列内容分五大部分:第一部分大潮初起,爝火不息;第二部分土地革命的不息火炬;第三部分喋血四明,横扫虏顽;第四部分枕戈待旦,迎接解放;第五部分前赴后继,光耀河山。纪念馆采用灯光、声控、多媒体投影等现代化手段,生动地再现了鄞州的光荣革命历史。馆里还有一个能容纳200余人的放映厅,用音像电影的形式讲述烈士的生平事迹和革命斗争史。纪念馆后陈列着一辆808型坦克和一架歼六型歼击机,作为国防教育基地。
参观后纪念馆出来,思潮起伏,心情十分不平静。我们的先烈们,为国家的独立、民族的解放和人民的幸福,抛头颅、洒热血,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付出了巨大的牺牲,才换来今天祖国的独立强大,人民生活的安定幸福,我们一定要牢记革命历史,继承先烈遗志,把学习弘扬先烈崇高精神落实到进一步解放思想,推动科学发展的伟大实践中,以“十二五”发展的新业绩告慰革命先烈。“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苏联亡党亡国就是从否定共产党历史,否定过去打开缺口的。我们一定要增强忧患意识,十分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大好局面,不让苏联亡党亡国的惨剧在中国重现。人们在这里缅怀先烈、陶冶情操、激励奋进,必将产生强烈的社会效应,为促进社会主义文明建设发挥积极的作用,这些都是无形资产,是不能用金钱来计算的。
(本文作者:系嵊州市委党史研究室退休干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