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嵊州新闻网 >> 文化频道 >> 越剧之乡
【中国国粹:越剧历史】
来源:浙江手机报 作者: 2016年03月26日20:42:19 

  越剧是中国第二大剧种,又被称为是“流传最广的地方剧种”。越剧发源于浙江嵊州,发祥于上海,繁荣于全国,流传于世界,在发展中汲取了昆曲、话剧、绍剧等特色剧种之大成,经历了由男子越剧到女子越剧为主的历史性演变。

  “小歌班”阶段

  1906年3月27日,嵊县东王村艺人高炳火等人,在村中香火堂前用门板搭成临时戏台,穿上从农民家借来的大布衫、竹布花裙,演出了《十件头》、《双金花》等剧。这是唱书艺人在嵊县本地第一次登台演出,称“小歌文书班”,后简称“小歌班”。从此,唱书艺人纷纷登上舞台。该日被称为越剧诞生日。

  男班“绍兴文戏”阶段

  1920年,小歌班艺人四十余人集中在一起,在上海演出《琵琶记》、《梁祝哀史》、《碧玉簪》、《孟丽君》等反映妇女命运的新剧目,受到观众欢迎。从此小歌班开始在上海站住脚跟。1923年,越剧创始人之一马潮水等三十多名演员在上海大世界游乐场演出,第一次挂出了“绍兴文戏”牌子。

  女子绍兴文戏阶段

  1923年,在上海京剧“髦儿戏”的影响下,第一副女子科班出现。短期训练后即以“绍兴文戏”、“文武女班”名义进入上海演出, 1928年后,女子文戏科班大量涌现。

  全面艺术改革阶段

  1942年10月,中国越剧泰斗袁雪芬在上海大来剧场倡导越剧改革,打出“新越剧”旗帜。1945年3月,袁雪芬为首的雪声剧团正式成立。其他剧团,也相继进行改革。这些改革活动,促使越剧的风格、演出体制形成,面貌发生重大变化。其中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一部分新文艺工作者参加了改革活动。

  相关文章
【专题】纪念越剧诞辰110周年
编辑:何东铭
嵊州市融媒体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嵊州新闻网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浙新办〔2004〕47号. 浙ICP备05017992号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