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嵊州新闻网 >> 文化频道 >> 越剧之乡
一个新疆越迷的越剧情缘
来源:嵊州新闻网 作者:张凯越 2016年04月13日14:03:34 

  我是天山脚下一名土生土长的新疆人,自小就喜欢越剧。我的母亲祖籍甘肃,父亲祖籍陕西,可以说我是一名地道的北方籍越剧迷。我出生于1977年,谈到最早接触越剧,那得从1984年说起。那时部队大院的礼堂里每周都要放两场电影,那年我看了长影拍摄的越剧电影《五女拜寿》。7岁的我坐在电影院里,根本听不懂唱词,但电影里那些古代小姐和相公,都是那么漂亮、英俊,太吸引人了。

  不记得是哪一年,我从家里书柜中翻出了妈妈早年订的《大众电影》,其中一本的中间页,是大大一整幅《五女拜寿》的剧照。我把它拿下来,小心翼翼地挂在我床头的柜子上,一挂就是十多年。

  我真正知道越剧、喜欢上越剧,得从赵志刚老师在天山牧场上拍摄的《沙漠王子》电视剧说起。那应该是1986年拍的,1987年春节期间在新疆电视台播放。那个英俊的王子,唱着深情隽永、优美动人的调子,意韵缠绵悠长,我从来没有听过这么好听的声音,找来电视报看,才知道这个叫越剧。自此,我便知道,我这一辈子都会与它相伴。

  在那些年里,还没有卫星电视,更没有网络,文化传播主要靠央视和广播。我这个新疆娃,要想听上几分钟越剧是个难事,更不要说看了。都是每逢过年,在春节晚会上偶有几分钟的越剧选段,当时看到越剧,那个兴奋劲就别提了。1990年春节刚过,一个小伙伴乐滋滋跑来告诉我,友好路的音像店里有卖越剧磁带,我高兴得好比天上掉下了林妹妹,赶忙催爸爸去给我买,越剧从此在我这个新疆娃面前打开了一道门。课余,我便跟着这些磁带一遍遍学唱越剧。那时我最大的梦想,就是能学越剧、唱越剧,长大以后想当越剧演员。

  随着步入社会,工作生活的忙碌,喜唱越剧的爱好渐渐被搁置一边,快节奏的生活常使人感到枯燥和压力。2009年,我又想起了爱好越剧的事,将以前下载的音频常拿出来听听。后来,我在QQ上联络,结识了两位本市的越剧爱好者,相约周六去人民公园见面,一起唱两句。那天一走到乌鲁木齐市人民公园的朝阳阁附近,便隐约听到了越胡清新悠扬的声音,走近一看,是一群60余岁的老年阿姨在那里唱越剧,很激动。原来,她们是老年大学越剧班的,都是江浙地区当年来支边援疆的知青,家事闲时,组织在一起,每周去老年大学活动,其中有一位识简谱的老师,凭着年少时对家乡越剧的热爱,在家乡剧团印来曲谱,将当年一起来支边的姐妹们组织在一起,在老年大学教唱越剧。和着越胡清脆的声音,阿姨们齐声唱着那优美的弦律,清风过处,亦是动人,真是一群可爱的老人。这也是我第一次亲耳听到现场唱越剧。

  2010年将入冬时,在文化宫活动的大姐联系到我,说她们将排演《十八相送》,要找六个年轻一点的人一起排演。当时我挺兴奋,因为喜爱越剧这么多年,从来没有穿上戏服上台演过。六个人里有会唱的,有现学的,排演就这样开始,在淘宝上买服装、买靴鞋、买化妆品,根据网上下载的视频,看身段,扣唱段,再让已排演过这段的两位大姐一个身段一个身段地指教,演出了第一个彩唱的段子《十八相送》。

  越剧在北方,如一个漂亮的姑娘一样,人见人爱,即使她讲的是大部分北方人听不懂的嵊州方言,大家也是喜闻乐见的。若说到方言不通,我便是一个实例。几岁初听时,自是不懂的,可方言不通根本不能抵挡住越剧所传递出来的美丽,通过跟着磁带音频自己学习琢磨,几年便可以掌握越剧的基本方言发音,即使嵊州话的韵味不如江浙人讲得浓郁,也根本不会阻碍一个爱越剧的北方人听越剧、看越剧、唱越剧。回过来再说到我身边现有的越剧戏迷,除了这一小群年近古稀的支边阿姨,余下的戏迷数量很少,能哼唱上一两个越剧段子的,不足二十人,能演好几个段子的,亦不足十人。年龄、层次、基础、性格各异,没有机会接受专业指导,所以,新疆越迷想当票友彩唱,很不容易。为了玩一玩,我也竟将办公室里会唱歌的女同事硬发展为搭档,一句一句截下音频,逐字逐句教唱,自己做道具、裁服装、买戏服、买头饰,演出了两三个彩唱的段子《山河恋·送信》《梅隆镇·初遇》《天上掉下个林妹妹》《宝玉夜祭》等。2010年、2012年在一两位资深票友的牵头主办和所有戏迷的共同努力下,自筹资金,举办了两场越迷票友彩唱会。

  2015年7月利用休假机会,我来到了嵊州越剧艺术学校,来圆小时候朝思暮想的越剧艺校梦。住在景致优美的园林式学校里,体验了为期十四天的越剧戏迷初级、中级培训班课程,感受嵊州越剧艺术学校规范的教学模式,此乃是人生一幸事。

  走笔至此,我想说,越剧之美,无限于地域,只限于传播,只要传播,便有生根发芽的希望。昆曲、京剧亦都是当年的地方戏曲,即使昆曲有南昆、北昆之分,通过广泛的传播,都已成为全国各地广传广唱的国戏。希望越剧的传承和发展亦是如此,在保存和提升越剧自身艺术魅力的基础上,打破地域观念和界限,广为传唱,在全国各地多演出、多交流、多培训,让更多的人能有机会感受到越剧的美。

  相关文章
【专题】纪念越剧诞辰110周年
编辑:何东铭
嵊州市融媒体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嵊州新闻网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浙新办〔2004〕47号. 浙ICP备05017992号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