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嵊州新闻网 >> 文化频道 >> 文学艺术
生活圆桌之“夏夜赏萤,读懂萤火虫的美”
来源:嵊州新闻网 作者:陈唐飞 2017年07月04日10:19:14 

  懂得欣赏萤火虫的美,是我的一进步,因为过去不懂、不会欣赏。过去我认为,夏夜皎洁的月光、眨眼的星星,很美;而萤火虫只会飞来飞去,不美。实际上这是错了。

  天上的星星,地上的流萤。曾经,这是多少人沉迷夏夜的理由。一到夏天,赏流萤飞舞就成了一项颇具人气的旅游项目。可是,当你为孩子唱着“黑黑的天空低垂,亮亮的繁星相随”的歌谣时,他们真的能理解《虫儿飞》里的美丽和浪漫吗?

  早在两千多年前的《诗经·国风·幽风》中,就出现了萤火虫,“町疃鹿场,熠耀宵行。不可畏也,伊同怀也”,意思是思妻心切的戌边男子夜途返乡,为他沿路照明的,竟是漫山遍野的流萤——如此浪漫的返乡之路。

  不过,真要追溯喜欢萤火虫的起源,这大概得从人类诞生追逐光明说起。我们从一出生就本能地恐惧黑暗,于是有了火,拼命追求光明。无人工照明的年代,自然界唯一能和星空呼应的光华,想必就是它了。而如今,彻夜通明的城市灯火,让满天星星和萤火虫都顿时暗淡,就像一首歌里唱的“城市的灯火明灭闪耀,还有谁记得你燃烧发亮。”

  据专家考察,幼虫成长为一只小小的萤火虫需要10个月,而一只成虫的寿命不过短短的7至10天,用尽一生的等待只为了最后的小小光亮。中国人对萤火虫的感情很复杂,面对这盏小小的“夜行灯”,不同的情境下,会生出不同的情愫。和其他虫子相比,萤火虫飞入古代诗词文学中的频率,大大超过了今天我们常说的蝴蝶、蜻蜓之类的昆虫。这一方面可能和当时萤火虫多见有关,另一方面正是这种流萤之美,让古人关注、描绘和记录它,成为一种雅习和情怀。

  历代很多才子的诗词中都出现过萤火虫,都是赞美流萤之美的。如唐代李白的《咏萤火》:“雨打灯不灭,风吹色更明。若飞天上去,定作月边星。”句句写萤火,却未见萤字。这首李白十岁写的诗歌,咏物言志,引人遐思。

  杜牧那首《七夕》,是借萤火虫来抒发抑郁不得志,哀叹战乱民不聊生,因此流传最广。“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轻罗小扇扑流萤,读着唯美,实际写的却是一个失意的宫女正用小扇扑打着飞来飞去的萤火虫。古时有“腐草化萤”的说法,认为萤火虫是由腐草变幻而来的。虽不科学,但萤火虫大多也是生长在草丛冢间那些荒凉的地方。可想而知,一个宫女扑萤时的孤独和凄凉了。

  这都是很多有关萤火虫的文化,能让我们懂得如何欣赏和守护那一片流光溢彩之美。

  相关文章
生活圆桌之“三代人的童年记忆”
生活圆桌之“童年,时间都去哪了”
生活圆桌之“那年系红领巾的尴尬”
生活圆桌之“三代人的童年记忆”
编辑:何东铭
嵊州市融媒体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嵊州新闻网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浙新办〔2004〕47号. 浙ICP备05017992号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