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嵊州新闻网 >> 文化频道 >> 人物故事
郑世全:从故乡的“游子”到故乡的“群主”
来源:嵊州新闻网 作者:记者 裘冬梅 2017年12月22日10:41:34 

  清澈的玠溪江穿村而过,溪水流动的声音和小时候一模一样;村庄的颜色和气味也与记忆中别无二致。46岁的郑世全,从故乡的“游子”变成了故乡的“群主”。

  群叫“郑义门玠溪宗亲(乡亲)微信群”,发布玠溪的人文典故、民俗风情、传统小吃……郑世全似乎要把历史上的玠溪,发展中的玠溪,前进中的玠溪,一一以图文的方式呈现在世人面前,他要为故乡打造一部生动的影像志。

  美丽乡村建设的好帮手

  多年以后,郑世全根本没有想到,有一天他会重返贵门乡玠溪,返回大山深处那个魂牵梦萦的故园。

  16岁初中毕业后,这位腹藏诗书的少年随即离开玠溪,跟随乡亲去了杭州从事建筑业。彼时的玠溪,交通闭塞,经济落后,乡亲们除了面朝黄土就是背靠青山。去外面闯世界是他唯一的选择。出门在外的日子,故乡常常闯进少年的梦乡。青山,绿水,月亮底下那片发亮的茶园,让他多愁的情绪像雨水一样潮湿。辗转难眠,他会拧亮床头灯,写下一句诗,一阕词。

  从16岁到46岁,30年的时光里,他一直“怀揣故乡在路上”。

  2015年秋,因为身体不适,郑世全回到了阔别已久的故乡,故乡也以崭新的面目迎接了这位昔日的游子。崭新的楼房,崭新的小汽车,崭新的村容村貌,让他的心里充溢了满满的感动。可是,郑世全也发现故乡其实成了一个空心村。除了老人和孩子,年轻人都和他当年一样,毫不犹豫地远走他乡了。

  身体要静养,他将有大把的日子待在故乡。也就在那时,他决定为故乡做一点什么。以一颗赤诚之心。

  今年2月5日,浦江举行郑氏祭祖大典,玠溪和浦江同属郑氏“江南第一家”。祭祖那天,郑世全和村里200来位郑姓兄弟(包括很多事业有成的玠溪郑姓人)带着玠溪村赫赫有名的舞龙队前去文化走亲。同姓兄弟血浓于水的亲情,玠溪舞龙队虎虎生风的精气神,更加坚定了他要为故乡做点什么的信心。

  “出门在外的玠溪人都想为故乡做一点实事做一点好事,但故乡和他们之间缺少一个平台。”郑世全觉得,最好的平台就是建一个群。

  今年3月6日, “郑义门玠溪宗亲(乡亲)微信群”应运而生。“致力于社会公益事业、传承郑义门家传文化、共筑玠溪美好明天。”这是郑世全建群的初心,也是他前行的方向。群建成后,上海、北京、新疆等地的玠溪精英纷纷入群,群一下子成了一个拥有340多名成员的大家庭。

  为规范管理,郑世全还成立了由10人组成的“管委会”,下面分设汽车顾问、健康顾问、旅游顾问、法律顾问等。汽车顾问负责宣传交通知识、汽车维修和保养知识;健康顾问负责提供医疗方面的知识;旅游顾问负责提供出行指南、旅行资源和旅游优惠活动等;法律顾问负责宣传法律法规,比如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旱厕改造是什么概念,市政府、乡政府有什么政策措施。群是一个棋盘,郑世全得在每个棋格上放上合适的棋子,整盘棋才会活起来。

  3月20日,村里换届选举,微信群立即发挥了作用,大家纷纷付诸行动,全力支持村两委会进行公平公正公开的选举。选举后,微信群协助乡干部和村干部全力开展美丽乡村建设。“被他们感动到了,村里做路做文化墙时,乡党委书记每天夜饭吃过都会开车过来看工程进展。”郑世全说。

  4月20日,玠溪村举行“郑义门聚餐”,当天全村有130多人参加,活动包括诗歌朗诵、越剧清唱、歌舞表演和口才秀,郑世全也朗诵了自己创作的《玠溪吟》和《玠溪杂吟》。现场气氛很热烈很文艺。

  5月8日,“郑义门玠溪宗亲(乡亲)微信群”又和村两委会班子成员建立了一个工作联系群。这个群是干部和群众之间亲密的联系纽带,村里的工作,群里会及时发布和宣传,并传达到了村里的每个老百姓;郑义门群有什么活动,也会及时向村里汇报。

  5月10日,郑义门群又增设了3个“社群空间”,群里的活动内容和公告,村里的好人好事、个人的文艺作品都可以发在群里分享。

  几十年过去了,郑世全的文学情结仍然是那样的浓烈。

[1]  [2]  下一页  尾页
  相关文章
编辑:何东铭
嵊州市融媒体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嵊州新闻网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浙新办〔2004〕47号. 浙ICP备05017992号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