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没想到梅雨季也是心血管病高发期 该如何预防发病
来源:浙江在线  作者: 发布时间:2018年06月21日15:27:19 

  浙江在线6月21日讯(通讯员 张弛 记者 唐梦霞)梅雨季如约而至,心内科又迎来了高峰,重症高血压、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重度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的抢救铃此起彼伏。

  在这个季节,高血压、心律失常、冠心病等多种心血管疾病的患者要小心哦。

  为何梅雨季节心血管患者会“爆棚”呢

  梅雨,俗称“黄梅天”,是指每年6月中旬到7月上、中旬初夏,中国长江中下游、江淮流域特有的天气气候现象。在气象上,把梅雨开始和结束的时间,分别称为“入梅”(或“立梅”)和“出梅”(或“断梅”)。

  这两天天气闷热,杭州夏大伯在家突然感到胸闷气急,出汗不止,被家人送到医院后诊断为突发心梗,立即进行了心脏支架手术,这已经是他四年里第三次安装心脏支架了,夏大伯平时都按医嘱规范服药,没想到每到秋冬交替和梅雨季节,还是很容易发病。

  杭州市红会医院心内科黄琪副主任医师说,梅雨季节空气湿度显著增加,气压低,人体感觉闷热,容易出现胸闷、气短、烦躁、心慌等不适症状,诱使血压升高,还可能导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心肌耗氧量增加。

  而集中的雨水又使户外活动机会减少,人的情绪易急躁,加上闷热的天气,人体极易出汗,导致血液粘稠度增加,冠心病患者容易发生心肌缺血,出现胸闷、气短等心绞痛症状,严重的甚至会发生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甚至导致死亡。

  黄琪建议,冠心病患者应更加积极地监控血压、监测血糖、调节血脂,戒烟限酒,控制饮食。高血压患者在梅雨季节应格外注意生活、饮食和起居。坚持低盐低脂饮食,保持适量运动、大便通畅;维持情绪稳定,避免激动;不可随意减药、停药或药物调整,另外还应相应增加测量血压的次数,一旦血压出现波动应及时就诊。

  黄梅季,心血管病患者怎么安然度过

  在饮食方面,多吃含植物性蛋白质和维生素B族、维生素C及含碘丰富的食物,如新鲜水果、蔬菜、豆类、菌藻类(香菇、木耳、海带、紫菜等)等;适当进食高蛋白食物,如鱼、肉、鸡蛋、奶类食品,每日瘦肉控制在75克;每周蛋类少于4个;少食或不食高脂肪、高胆固醇食品如动物油、奶油、肥肉、肉肠类、鱿鱼、全脂奶粉、奶酪、甜点、煎炸食品、动物内脏、蛋黄、鱼子、贝壳类动物等,以免发生高脂血症;忌吃刺激性食品如辣椒、咖喱以及烈性酒、浓茶、烟等;少吃坚果类、加工果汁、豆瓣酱、咸菜;多吃新鲜蔬果、杂粮。

  心血管病人一定要多喝水,稀释血液浓度,做到不渴时也常喝水。早睡早起,中午最好午睡半小时,放慢工作和生活节奏,放松心情。另外还要降低体重,规律生活;时常开窗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若室内空气湿度过高,可采取必要的抽湿防潮措施;室内不要堆放脏物,也不要在室内晾晒湿衣服,衣被要勤晒;随时根据气候变化增减衣物,既要避免暑气,也要注意避免受凉,尤其不要淋雨。合适的锻炼对心脏健康有益,但要量力而行,运动出汗后应及时洗澡,换上干爽衣物。

  有些患者暑天喜欢游泳降暑,长期坚持游泳锻炼,对肌肉、关节、心脏和肺都有好处。但是游泳也会造成高血压病人血压突然升高,有诱发中风、脑梗死的危险。游泳运动量大,心脏病患者在运动状态下可能会血液供应不上,出现冠状动脉缺血、血管痉挛等现象,进而可能引发心梗、猝死。

  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游泳时应注意,首先要对自己的身体情况有充分认识。如果是药物难以控制的顽固性高血压或者是不稳定的心绞痛患者,应避免游泳。即使在夏天,游泳也要做好充分的入水前准备。先热身10到15分钟,活动关节以及各部位肌肉,防止入水过冷而抽筋。

  心脏病患者宜自备一些具有理气消胀、消暑除湿作用的中药,以随时缓解不适。山楂、乌梅、决明子泡茶,服用藿香正气丸、藿香正气水等,都有助于理气消胀、消暑除湿、健脾健胃;一旦出现症状加重或变化,就应该及时就诊,同时常备缓解心绞痛的药物(如硝酸甘油、麝香保心丸),必要时舌下含服,争取更充分的救治时间。

编辑:何东铭
 
嵊州市融媒体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嵊州新闻网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浙新办〔2004〕47号. 浙ICP备05017992号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