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维护中
   嵊州新闻网 >> 政务频道 >> 综合信息


嵊州市房地产市场违法违规行为专项治理
来源:嵊州新闻网-今日嵊州 作者: 2018年09月04日11:39:13 

  举报电话:83111443

  举报邮箱:907006813@qq.com

  举报内容:

  排在第一位的部门(单位)牵头负责查处。

  (一)房地产开发企业通过捂盘惜售或者变相囤积房源的方式垄断房源。(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二)通过更改预售合同、变更购房人等方式,投机炒作未交付的商品房。(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三)未按照批准的预售方案进行销售。(市住房城乡建设局)

  (四)在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前,以自己名义或者通过中介、电商平台等机构采取认购、认筹、预订、排号、售卡等方式向购房人收取或者变相收取定金、预订款、诚意金等费用。(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发展和改革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五)房地产开发企业未按规定执行预售资金监管的行为。(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银监办、市金融办)

  (六)房地产开发企业限制、阻挠、拒绝购房人使用贷款。(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银监办、市金融办)

  (七)房地产中介机构为不符合交易条件的房屋提供经纪服务,或者对购房人隐瞒抵押、查封等限制房屋交易的信息。(市住房城乡建设局)

  (八)房地产中介机构强制提供代办服务、担保服务。(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九)房地产中介机构非法侵占或者挪用客户交易资金。(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银监办、市公安局)

  (十)房地产中介机构在销售现场、门店、网络等不同渠道发布虚假房源信息(未取得产权人书面委托的房源信息、房屋买卖或租赁合同签订之日起2个工作日后仍未撤除的,视为虚假房源信息),欺骗误导购房人。(市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十一)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网站、新媒体等途径捏造、散布房地产虚假信息,以及雇佣人员制造抢房假象等方式,恶意炒作,哄抬房价。(市公安局、市委宣传部、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十二)采取威胁、恐吓等暴力手段驱逐承租人,恶意克扣保证金和预定金。(市公安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十三)唆使、协助购房人伪造社保、纳税、婚姻、户籍、合同等证明规避限购限贷限售等房地产调控政策。(市公安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十四)协助不符合条件的客户取得购房资格,泄露或不当使用客户信息。(市公安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十五)房地产领域的非法集资行为。(市公安局、市金融办、市银监办、市住房城乡建设局)

  (十六)利用合同格式条款,免除自身法定义务、加重购房人责任、排除购房人合法权利。(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十七)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网站、新媒体等途径捏造、散布不实信息,或者曲解有关房地产政策等方式,误导购房人的市场预期。(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委宣传部、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十八)发布未取得许可或备案的房地产项目预售、销售广告。(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十九)在房地产广告中承诺为购房人办理户口、就业、升学等事项或者在房地产广告中发布不实且对购房有重要影响的讯息。(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二十)在房地产广告中承诺房产升值或者投资回报。(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二十一)房地产开发企业未按政府备案价格和明码标价规定销售商品房,或者以附加条件限制购房人合法权利(如捆绑车位、装修、储藏室、升级改造事项)等方式,变相实行价外加价。(市发展和改革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二十二)房地产开发企业未标明房源销售状态、销售价等违反明码标价规定的行为。(市发展和改革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二十三)通过提供“首付贷”或者采取“首付分期”等形式,违规为炒房人垫付或者变相垫付首付款。(市银监办、市金融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

  (二十四)未取得相关金融资质,利用网络平台及股权众筹平台从事房地产金融业务,或虽取得相关金融资质,但违规开展相关金融业务。(市金融办、市银监办、市公安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二十五)房地产中介机构为客户就同一房屋签订不同交易价款的“阴阳合同”提供便利,非法规避房屋交易税费。(市税务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二十六)一房多卖,损害购房人合法权益。(市司法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编辑:何东铭
  相关文章

嵊州市融媒体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嵊州新闻网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