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嵊州新闻网 >> 文化频道 >> 文学艺术
我和我的祖国·嵊州好故事|大山里的领头雁
来源:嵊州新闻网-今日嵊州 作者:史华东 2019年07月25日10:20:52 

  在嵊州市东部下王镇,大山深处有个普通的村子郑家岙村。郑家岙由中心村及大山树、王公山、上竹岙等3个自然村组成,全村208户,村民560多人。多年来,村里变化不大,直到有个叫俞均珠的人成为村支部书记后,村里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俞均珠是郑家岙村人,因不甘心每天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23岁就走出大山,先后到上海、萧山当过建筑工人和纺织厂工人。2004年,俞均珠回到嵊州学了机修,在城北一家企业修理电脑织机。后来,在朋友帮助下,俞均珠回下王镇承包了康庄公路工程和一些水毁工程修复项目。不管是康庄公路还是水毁公路抢险修复,他总是亲历亲为,确保项目保质保量、按时完成。从此,俞均珠在下王镇赢得了较好的声誉。2007年10月,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2011年,三年一次的村级组织换届选举拉开了序幕。当时村里俞科明等朋友鼓动他:“你是我们村里的能人,你一定要来参选。”

  俞均珠想自己从来没有当过干部,贸然去参加选举不知是否合适?俞均珠的父亲俞显生是村里第一任党支部书记,对儿子参选非常支持,劝他去试试。父亲的鼓励给了俞均珠极大的勇气,他随即报名参加选举。

  选举那天,全村26位党员来了20位。第一轮投票结束,只有俞均珠得到13票,超过半数。第二轮选举,又选出2位支委。结果,初次参加选举的俞均珠竟一下子成为郑家岙村新任党支部书记。

  一上任,俞均珠发现,其他村早已经实现道路硬化,但郑家岙村还是坑坑洼洼,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常言道:“若要富,先修路。”交通道路跟不上,怎么能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呢?于是他召集村两委班子,结合村实际,认真分析、仔细研究、统筹规划,逐步对道路进行硬化。

  俞均珠上任后的第一项工程——中心村到大山树自然村通村公路硬化改造工程开始动工。正因为是第一场硬仗,俞均珠对其特别关注。熟悉道路工程的他总是与村两委会班子一起探讨,从项目立项,到设计图纸到施工,一直全程参与、监督,甚至小到水泥标号、泥浆浓度、路面厚度,都要一一落实,确保道路硬化工程质量。几个月后,大山树自然村通村公路硬化改造工程顺利完工。

  接下来郑家岙村的其他道路建设工程接踵而来。如上竹岙自然村道路硬化改造、中心村道路硬化、王公山自然村农村公路提升改造等项目工程,都一项项计划,一项项实施。这些工程的完工,极大改善了村内以及中心村到自然村的交通条件。村民们都说,道路硬化后,村外的汽车可以直接开进村里,感觉一下子与城市接轨了。

  道路修好了,村里轿车多起来了,停车难问题也显露出来了。2015年的一次村两委会会议上,村会计俞顺昌说:“俞书记,目前全村大概有七八十辆轿车,每到春节,加上前来走亲访友的车辆,停车难成了大问题了。”当天,俞均珠就与两委会班子人员到村内察看空地,规划了3个停车场。3个停车场建成后,划设了80多个停车位,基本满足了村民的停车需求。到了春节,在外创业的村民开车回来,看到道路通了,车子有地方停了,个个伸出大拇指点赞:“俞书记真是做了一件大实事!”

  道路硬化工程和停车场工程实施后,俞均珠又把目光瞄向了饮用水。一直以来,村民们都是直接吃山水,没有过滤和消毒,饮用水的安全没有得到保证。

  2015年,村里打算进行自来水改造,向上级政府争取了项目,经费预算共需62万元,但除去政府补助外,村里还需负担20万元。这么大缺口的资金去哪找呢?郑家岙村几乎没有什么集体经济收入,全靠绍兴市和嵊州市里的几家结对帮扶单位给的不到10万元钱。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资金问题就像一只拦路虎横亘在前面,挡住了郑家岙村的发展之路。俞均珠突然想到,村里有几位在外地办公司创业的乡贤,特别是中哲创建公司老板许传惠,以前村里做康庄工程时就曾慷慨解囊,这次能不能再向他寻求帮助呢?

  时近春节,许传惠回到老家过年,俞均珠就特意登门拜访。“现在道路硬化了,停车场建好了,就缺自来水改造的事了,但村里缺钱。”俞均珠坦然地说明了来意。没想到许传惠爽快地答应了:“你们为村里的建设呕心沥血,我作为村里的一员也应该全力以赴地支持。你们放心,我至少会出10万元。”自来水改造款项终于落实了,想到以后家家户户都可以喝上放心水,俞均珠紧紧地握住许传惠的手。

  长期以来,郑家岙村村庄建设没有规划,没有管理,农村牲畜乱跑、垃圾乱倒以及乱搭乱建造成的脏、乱、差现象非常严重。根据上级文件的精神,下大力气对农村环境卫生进行综合整治势在必行。整治最重要的一项内容就是厕所革命,要把全村的旱厕全部拆除。

  上旱厕方便是山村人的习惯,要拆除旱厕谈何容易?从那里先入手工作的难度会迎刃而解?俞均珠和村委班子共同探讨商议,最后确定用两步同时走的方法。一是村里规划建设5只公共厕所,方便村民如厕,这样一来,反对声就少了一半;二是寻找突破口,动员村民拆除旱厕。

  俞均珠挨家挨户,走访群众,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先耐心沟通政策要求,让村民们在思想上有个认可的过渡期。“先把村里最有势力的村户拿下,那些跟着他身边的力量自然不攻自破。”俞均珠分析了拆除旱厕的关键点,目标指向村民许香灿。

  许香灿家的正房前有一间旱厕,泥墙屋,建筑面积13平方米左右。俞均珠与村主任俞科明不厌其烦,3次上门做思想工作,劝其配合拆除旱厕,但一直未果。正面攻不下,就采取侧翼包抄。俞均珠打电话给许香灿在杭州工作的儿子,许香灿的儿子闻讯从杭州赶了回来。“你家这么好的房子,前面摆放着一个旱厕,既不美观,又不卫生,还是尽快拆除吧!”俞均珠向他介绍了灭旱厕的政策,并详细讲解了拆旱厕对村容村貌的好处。许香灿的儿子终于被说动了,转而劝说其父亲拆除了旱厕。

  许香灿家突破后,剩下的旱厕就容易了,没多久,全村87只旱厕全部被拆除。另外,村里结合“三改一拆”,拆除危房2000多平方米,同时开展拆后利用,有的用于拓宽道路,有的建起花坛,美化村容村貌。村民们说:“旱厕拆除后,不但苍蝇蚊子少多了,环境也美化了,这旱厕拆得太有意义了。”

  此外,劣V类水改造、路灯亮化工程、红色休闲公园、土地规划整理等项目相继实施,村庄面貌焕然一新,成了溢满花香的乡村家园,进一步提升了村民的居住环境。2017年,郑家岙村被列入第二批“五星达标、3A争创”“双示范一体化”的创建村。郑家岙村还先后获得省文明村、绍兴市文明村、嵊州市五好基层党组织、嵊州市文明村、嵊州市卫生村等荣誉。

  道路通了,环境好了,村庄美了,如何发展经济、带领山区群众致富又成为俞均珠及村班子成员酝酿的新课题。俞均珠说:“依托本村的地理环境、自然资源的优势,打算在‘山’字上做文章,发展林竹业、畜牧业,发展绿色旅游、特色农家乐等,力争‘一年有新改变,三年有新发展,五年有新突破’。”

  相关文章
我和我的祖国·嵊州好故事|名从国兴
我和我的祖国·嵊州好故事|我的住房梦
我和我的祖国·嵊州好故事|幸福的车轮
我和我的祖国·嵊州好故事|从菜场六迁看城市腾飞
编辑:何东铭
嵊州市融媒体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嵊州新闻网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浙新办〔2004〕47号. 浙ICP备05017992号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