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藏多年的知青棉袄
我觉得战斗在大兴安岭的知识青年不愧为最可爱的人,这些知青大多是建国后出生,曾经饱尝了三年自然灾害最困难时期的艰苦生活,经历“文化大革命”的碰撞,政治素质好,到大兴安岭后又勇敢闯过了“气候寒冷关、劳动艰苦关、生活不适关”。他们以实际行动证明这是有理想、有抱负、肯吃苦耐劳的一代青年。
从支边的第二年起,一批又一批文化基础扎实、工作表现好的嵊州知青被当地领导看中,得到重用,被派往大连、锦州、长春、牡丹江、伊春等地的工矿企业参加技术培训和进修,学成后回到阿木尔成为了生产技术骨干。嵊州知青有的还被分配到党政机关工作,但大部分知青仍坚守在生产第一线,摸爬滚打、默默奉献。他们饿了啃冷馒头,渴了吃一把雪,感人的事迹真不少见,他们为大兴安岭开发建设作出了不懈的努力。
有位嵊州知青叫郭良传,当了好多年的副连长(曾任连长),我在他身边当文书时,与他同吃同住,对他印象较深。他心直口快、办事热情、工作不要命,常常没有白天、没有黑夜地连轴干,甚至半夜醒来,突然想到有要紧事没完成,干脆不睡了,非要起来将这件事情做好不可。
1972年连队工作的重点是修路,郭副连长每天带领大伙早出晚归,忙碌在工地上。他经常早上四点多钟就起床,独自到工地先摸清情况,当天应该完成多少土方,到哪里取土,需投放多少劳力,做到心中有数,不打无准备之仗。他在群众中威信很高,职工有困难都愿意找他商量。
记得有一年,他接到嵊州来信,家里两位亲人同时因公殉职,他请假回家,但心里老惦记着连队的工作,想着连队的同志。碰到这么重大的事情,谁不想在家多住些日子、多陪陪孤独的母亲,但他以事业为重,办完事立即提前返回了大兴安岭,我们知道后真的好感动。
还有一年,阿木尔林区连下数天大雨,河水暴涨,连队有一大堆圆木堆放在低洼处被水淹,漂浮在水面上,情况万分危急,如不及时采取措施,随时会被河水冲走。他与连队的职工跳入冰凉刺骨的水中,打捞转移木材。连长是东北人,在岸上指挥,考虑到水实在太冷,防止出危险,连长要求下水的同志作业15分钟就上岸换人,但郭副连长一口气干了两个多小时,经大家再三劝说才上岸。此时的他全身冻得瑟瑟发抖,脸色苍白,腿脚麻木,没过多久就患了急性肾病,但他依然边吃药边坚持工作,实在可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