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走进嵊州 | 新闻频道 | 嵊州新闻 | 浙江新闻 | 中国新闻 | 世界新闻
乡镇网闻 | 中国越剧 | 文化频道 | 生活频道 | 体育娱乐 | 旅游美食 | 美图欣赏
健康保健 | 时尚汽车 | 数字报纸 | 政务频道 | 经济频道 | 传媒频道 | 浙江网闻
   嵊州新闻网 >> 政务频道 >> 综合信息


2020年度政协提案办理工作“回头看”暨“宣传月”报道:十佳优秀办理提案
来源:嵊州新闻网-今日嵊州 作者: 2020年12月11日10:18:20 

  【案由】

  关于建立美丽农村公路长效管养机制的建议

  【提案人(团体)】

  民建嵊州市基层委员会

  【承办单位】

  市交通运输局主办,市交投集团协办

  【提案建议】

  交通是一切的根本,为聚焦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把握机遇聚力高质量发展,2018年,我市启动了农村道路提升改造三年行动,工程规划到2020年完成农村道路750公里以上提升改造任务。目前,农村道路提升改造工程已完成大半,但农村公路养护工作远远跟不上建设改造的步伐,针对养护资金缺乏保障、农村道路路政管理有待加强、乡村公路养护技术不专业等问题,民建嵊州市基层委员会建议分别从完善规章制度,形成科学考核机制;多元化筹资,形成资金保障机制;鼓励市场竞争,提升养护专业技术等方面建立美丽农村公路长效管理机制,真正做到将农村公路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

  【办理情况】

  根据嵊市委办发〔2019〕140号、国办发〔2019〕45号《关于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的意见》等文件精神,按照“交通主管、交投营运、共谋共建、密切协作”的原则,以交通系统机构改革为契机,形成了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队与公路和运输管理中心双向联动的农村公路管养机制;积极编制《嵊州市农村公路管理办法》,从建设、管理、养护三方面着手,统筹养护资金、考核机制、机构运行,从计划编制到工程管理,从补助标准到审计结算进行全过程监督,目前已完成意见征集,正在修改完善中;创新养护新局面,在现有的沿线村民养护、属地乡镇委托等养护模式的基础上,个别乡镇试行打包招标第三方养护单位的新模式,为下一步养护改革探索了新方向。

  接下去,市交通运输局将进一步通过制度和体制创新推动我市农村公路全面建设,为切实解决建设“四好农村路”工作中管好、养护好的短板问题作出新贡献。

  【案由】

  关于以科技创新驱动嵊州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提案人(团体)】

  农工党嵊州市委会

  【承办单位】

  市府办主办,市科技局、经信局协办

  【提案建议】

  近年来,我市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资源投入不断加大,平台支撑能力不断提升,创新扶持机制不断优化,创业创新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创新体系正在形成。但与周边县市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农工党嵊州市委会建议要聚焦富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激发科技创新内生动力;聚焦畅通高效的机制建设,提升科技创新治理效能;聚焦资源要素的有效集聚,强化科技创新支撑体系等,真正以科技创新来推动嵊州经济高质量发展。

  【办理情况】

  近年来,我市深入实施“人才强市”“创新强市”,把科技进步作为推进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的重中之重。今年以来,我市为促进科技创新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开展了大量工作,并制定出台《关于加快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市”“创新强市”战略的决定》等政策性文件。目前,科技创新主体队伍得到进一步壮大,共计66家企业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其中65家已通过专家评审;新增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122家;申报待批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究开发中心7家、省级企业研究院3家;产学研合作得到进一步深化,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完成科技成果登记180项;推进科技项目合作,组织开展或参加省市科技合作对接活动17次,组织企业与中科院、浙江大学等大院名校科技合作项目达到20项。

  在此基础上,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得到进一步推进,剡溪创新带建设取得实效;重大创新孵化平台建设大有进展,北航投星空众创空间创建成为国家级众创空间,北航星空科创园正式开园;科创中心为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正在创建国家级孵化器。厨具电器、真丝领带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列入省级创建名单,各获省补资金2000万元。高校创新研究院建设大力推进,浙工大创新研究院组建落地,浙江理工大学初步达成建设创新研究院基础框架。2020第十三届中国(嵊州)电机厨具展览会暨人才科技日活动也顺利举办。

  接下去,将持续推进科技创新“五大工程”建设,促进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着力补齐科技创新“短板”,不断提升我市科技创新能力。

  【案由】

  关于优化城乡文化资源配置,增强乡村文化惠民实效的建议

  【提案人(团体)】

  民盟嵊州市基层委员会

  【承办单位】

  市府办主办,市文广旅游局、农业农村局协办

  【提案建议】

  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大投入,与乡镇(街道)合力推进乡村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各村基本建成了文化礼堂、村民广场、党建公园和农家书屋等;组织开展了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文化“三走进”活动、送戏下乡活动等,丰富了农村基层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但是,在新型城镇化加快推进的今天,城市和乡村依然存在文化供给不平衡等问题。民盟嵊州市基层委员会建议提倡规划先行,加强乡村文化设施建设;激发本地力量,增强乡村文化自生能力;提供更优服务,推动文化活动惠及村民;推动创意转化,做好乡村文旅融合文章,共同构建起我市全域旅游的美好版图。

  【办理情况】

  优化城乡文化资源配置,增强乡村文化惠民实效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久久为功的工作。近段时间,我市文化资源硬件设施持续完善,碧桂园城市书房及科创园城市书房已建成并对外开放;三江街道“美妙三公里”戏迷角、剡湖街道“新北社区戏迷角”、“江滨社区戏迷角”已建成并正常开展活动;图书馆通过共建完成市政府图书角三个、武警中队图书室一个。文化惠民活动持续推进,已组织送戏下乡210场,送书近3万册,送电影下乡4500场,送越剧大戏“进礼堂”、“进剧场”、“进景区”三十五场;文化馆周末剧场“越戏有约·有才你来秀”及越剧艺术中心、艺校问梅剧场“天天演”活动正常开展;新文化馆所有场地免费开放,各类培训如火如荼。文化资源配置得到提升,全市所有乡镇(街道)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实现免费开放,每周开放时间在42小时以上;黄泽镇“3号剧场”、鹿山街道“星期六演唱会”、甘霖镇“娘家戏班周周演”、星级戏迷角演唱等各类活动和项目吸引了广大群众积极参与。

  接下去,继续关注和落实委员们的意见建议,充分站在服务群众的角度,持续加大文化供给,强化资金投入,不断增强我市文化资源软件和硬件,充分满足群众对文化的高质量多样性需求。

  【案由】

  关于优化营商环境,加快小微企业发展的建议

  【提案人(团体)】

  市工商联

  【承办单位】

  市府办主办,市发改局、经信局、金融办、政务服务中心协办

  【提案建议】

  小微企业是我国乡村经济发展和振兴的生力军、就业的主渠道、创新的重要源泉。针对当前小微企业在发展过程产品附加值低、规模相对偏小、同质化竞争严重、自主创新能力薄弱、核心竞争力不强,以及依托低成本竞争优势的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等问题,市工商联以团体名义建议从加快平台建设,增强培育功能;优化政策环境,增强要素保障;完善服务体系,增强发展合力等方面着手,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为加快实现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保障。

  【办理情况】

  今年以来,市政府坚持问题导向,加强机制创新,主动服务企业,全力为小微企业快速发展提供最优营商环境,获评全国营商环境百强县第81位,较上年前进10位。

  在提升服务效能上,推进乡镇便民服务中心窗口规范化管理,实现就近办理;小微园区项目明确代办人员,负责项目审批的前期咨询、进度跟踪、代办服务;企业投资项目全流程审批“最多80天”改革100%落实。

  在加强平台建设上,加快推进小微企业园区平台建设;建立健全园区和企业分级分类管理评价体系;围绕强基补链,优先鼓励支持高成长性项目入园,培育潜在的“隐形冠军”和“独角兽”企业。

  在强化金融保障上,将小微企业贷款规模作为重要的考核指标,鼓励和引导各银行加强对企业的信贷支持;推动建立我市政策性融资担保体系,帮助小微企业解决融资过程中面临的缺抵押、缺担保的问题。贯彻银行抽贷压贷报备认定制度,平衡风控与保稳矛盾。

  在落实降本减负上,全力保障“五减”“三减”“降本减负”惠企政策落实,真正降低企业成本,激发企业活力;修订“民营经济三十条”,出台“优化营商环境实施方案”,支持民营企业健康发展。

  在开展全方位服务上,持续升级“优化企业服务联盟”“市长直通车”“两大会战”“企情日记”等涉企服务载体,开展“企业服务月”活动,着力解决影响企业发展的突出问题和瓶颈制约,及时处置现阶段企业生产经营中的风险隐患。

  【案由】

  关于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建议

  【提案人(团体)】

  市知联会

  【承办单位】

  市府办主办,市卫生健康局协办

  【提案建议】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快速转型期,人们的生活节奏明显加快,竞争压力不断加剧,心理行为异常和精神障碍人数逐年增多,个体心理行为问题及其引发的社会问题日益凸显。近年来,我市在社会心理服务方面虽然进行了一些探索,但仍呈现缺认识认知、缺机构设施、缺人才队伍、缺保障机制等现象,市知联会建议市委市政府把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纳入县域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内容,通过完善政策机制,实施社会心理服务发展保障行动;健全服务网络,实施社会心理服务规范化建设行动;加强队伍建设,实施社会心理服务能力提升行动;突出重点人群,开展社会心理服务试点行动;强化宣传引导,实施社会心理健康宣教行动,构建政府主导、部门协调、民间补充、社会参与的组织体系,真正打造社会治理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办理情况】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心理卫生工作,建立了市、乡镇(街道)、村(社区)社会心理服务三级平台,培养了一支心理咨询师队伍,定期开展有针对性的社会心理服务工作。

  针对当前我市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中还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我市积极完善政策机制,加强各相关职能部门联络沟通,健全制度,推进心理服务体系制度化。通过健全服务网络。持续拓展医疗机构心理卫生服务窗口,组织开展心理卫生知识进机关、企事业单位、社区等活动,普及心理卫生知识,将心理健康内容纳入健康体检。2020年,成立浙江省学生心理诊疗与研究中心嵊州分中心,嵊州市学生健康交流中心投入运行;市委党校干部心理健康关爱中心常态化运转;市第五人民医院、人民医院开设心理门诊;市中医院投入50万元建成心理咨询室和心理放松室,高静芳名医团队工作站正式落户市中医院,让我市有精神、心理方面需求的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省级心理专家的优质诊疗服务。还加强队伍建设,组建由精神科医生,护士和心理咨询师组成的心理危机干预团队16人,负责全市心理危机干预的指导协调及业务培训工作。

  在此基础上,开展重点服务。充分利用综治维稳中心(站)的心理疏导室做好矛盾纠纷化解工作;针对中小学生,实施“医教结合”模式下全市师生心理健康促进项目,帮助师生解决情绪、压力等问题,减少心理问题的发生。同时,对特殊人群实行动态跟踪管理,及时补位进行关怀疏导;对高危人群建立预测预警和危机干预机制;对有严重心理疾病和精神病患者要求及时送往精神病院救治,形成政府、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帮扶体系。

  【案由】

  关于促进企业智能制造,加快经济数字化转型的建议

  【提案人(团体)】

  张苏君

  【承办单位】

  市府办主办,市经信局、科技局协办

  【提案建议】

  工业是振兴实体经济的主战场,也是数字经济发展的主阵地,对于我们嵊州工业企业发展来说,加快数字化转型意义重大而深远。目前,我市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中还存在转型目标高远与数字化转型能力欠缺并存、风险管理系统和网络安全策略不完善、转型需求迫切与顾虑隐忧较多并存等困难和问题。张苏君委员建议加快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注重人才引进与培养并举、整合资源为平台赋能、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等,以此加快实体经济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办理情况】

  今年以来我市全面落实上级决策部署,迎难而上、真抓实干,全力打造数字经济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双引擎”,为建设“工业强市”提供硬核支撑。加快实施传统产业智能化改造三年行动计划,通过分行业、分区域改造,启动建设厨具、电机、机械等产业互联网实验室,着重围绕三大传统产业,实行“业界专家+驻企指导员+属地镇街”组团,定期上门开展智能化诊断,因企施策明确数据分析应用阶段性目标,预计年底完成智能化改造企业25家,新增工业机器人285台,建设“无人车间”、“无人工厂”3家。按照“一产业一研究院”“一行业一朵云”、“一集群一平台”思路,着力打造行业级、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平台体系加速成型。目前,制冷行业已列入绍兴市第二批工业互联网平台,亿田电器5G智能制造改造升级项目被列为绍兴市5G应用示范项目;新增上云企业1850家。制订出台《嵊州市5G通信基站专项规划》,积极抢抓5G先机,推进5G网络规划布局,截至目前,5G基站已建成开通702个,普及率达到20%以上。

  接下去,将继续借鉴委员的建议,从推动我市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角度,进一步加大政策倾斜力度,不断加快企业智能制造进度和经济数字化转型步伐。

  【案由】

  关于加强诉源治理,助推县域治理现代化的建议

  【提案人(团体)】

  王玉江

  【承办单位】

  市委政法委主办,市司法局、法院、信访局、公安局、检察院协办

  【提案建议】

  诉源治理是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生动实践,是促进基层社会治理的有效手段,是优质高效化解矛盾纠纷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和相关部门的支持下,我市诉源治理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与上级要求及周边县市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为此,王玉江等委员建议党委政府进一步加强对诉源工作的重视,成立诉源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建立社会综合治理服务中心或重建信访超市;加强宣传引导,在宣传上下大力气,营造“调解优先”“调解有利”的社会氛围。

  【办理情况】

  近年来,我市成立了人民调解协会,推动人民调解组织的规范化建设和人民调解“一镇一品”创建,健全了专职人民调解员队伍,并以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实体化运作为基础,积极探索“最多跑一次”改革向矛盾纠纷化解领域延伸,创立以分级调解、全域点调、联合调解、网上调解、上门调解和提升调解协议履行率、提升调解结果满意率为主要内容的“五调二提”矛盾纠纷化解新模式,让群众矛盾纠纷化解“少跑路、跑近路、不跑路”。目前,我市已成立市矛调中心建设领导小组,各乡镇(街道)也已成立相应组织,落实专人负责。市矛调中心已于6月底全面建成并实体化运行,23个部门的机构和人员集中办公、集约管理、集成服务;镇、村也在同步推进,于11月底前全面完成建设,形成市、镇、村三级上下联动、左右协调的县域治理基本格局。与此同时,积极加强普法宣传,开展“无讼社区(村)”创建活动等,从根源上减少矛盾纠纷的发生。这样,通过加强我市社会综合治理体系和综合治理能力建设,有效促进“平安嵊州”、“和谐嵊州”建设。

  【案由】

  关于完善城南新区体育设施建设的建议

  【提案人(团体)】

  楼红文

  【承办单位】

  市教体局主办

  【提案建议】

  近年来,我市通过“三城连创”,不仅提高了城市公共空间景观文化和观赏品位,也增加了城市绿地面积、公共休闲健身空间,为市民提供了临江、环河健身步道,极大地改善了市民的宜居环境,城市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城南的居民散步和休闲的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解决,但仍存在体育场馆、公共体育设施不足和体育综合体欠缺的问题。为此,楼红文委员认为,新建住宅小区配套建设体育设施是一项短期内可缓解“居民就近就便参加体育健身难”的有效措施,建议定时免费开放城南的几所学校的体育场;同时,建议在城市建设规划中,建设一所集体育健身广场、体育休闲公园、公众健康俱乐部等体育锻炼和休闲场所于一体的体育综合体。

  【办理情况】

  近年来,我市积极抓好群众体育活动公共体育场馆设施建设,将新建体育场地列入了市政府2020年的十大民生实事工程(目前已完成新建足球场4个、新建游泳池2个、提升改造篮球场15个,新建休闲体育公园1个,新建社区多功能运动场3个)。

  针对城南新区新建住宅小区多的实际,联合市自然资源局、建设局出台了《关于新建居住区配套建设体育设施的通知》,对新建小区住宅体育设施建设制定了明确的指标体系,促进新建住宅小区体育配套设施建设。对于城南新区丽湖片区,规划建造用地面积7公顷的体育中心和体育公园,缓解城南新区无大型体育场馆的瓶颈。

  【案由】

  关于打造世界绿茶高地的建议(第96号)

  【提案人(团体)】

  市政协农业和农村界

  【承办单位】

  市府办主办,市农业农村局协办

  【提案建议】

  我市拥有茶园面积18万亩,从业茶农达20万人,是全国最大的龙井茶产地和全国最大的珠茶生产、加工、出口集散中心。因此,我市深厚的茶文化、雄厚的产业基础、健全的营销网络,为打造世界绿茶高地提供了有利条件。但随着国际国内市场的变化和其他公共品牌的发力,我市茶产业也面临着问题和挑战,比如茶叶出口出现危机、品牌知名度有待提升、龙头企业带动力不强、茶叶科技力量相对薄弱等。为此,市政协农业和农村界以团体名义建议,分别从制订产业发展规划、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实行内外并举的营销模式、实施科技兴茶战略、推进茶旅融合发展、举办国际绿茶大会等方面来推动茶产业的发展,从而将嵊州打造成世界绿茶高地。

  【办理情况】

  近年来,我市十分重视茶叶产业发展,相继制订了《嵊州市农业品牌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7—2019年)》、《嵊州市茶产业提升五年行动计划》(2020—2024年),根据行动计划制订了实施细则。今年,4月30日举办了第二届绿茶大会,完成“五园创建”省级示范基地2个,新发展或老茶园改种换植820亩,全市54个合作社(户)4379亩茶园参加低温保险,新建茶叶连续化加工生产线3条,购置茶叶色选机、包装机等高档设备4台,新通过SC认证茶叶企业4家,开展直播带货活动4次,组织企业参加“三美嵊州进杭州、2020浙江农博会、西安绍兴周、深圳绍兴周、绍兴云上茶博会”等活动,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训5次,累计200多人参加。嵊州2名选手在2020全省龙井茶手工炒制技能大赛中获十大炒制能手称号,2只茶叶在省级名茶评比中获奖,2020年越乡龙井品牌价值达29.15亿元,多篇反映嵊州茶叶产业的文章在省、市报刊杂志上发表。

  下一步,市政府将继续做深做实“一圆一扁”两篇茶叶产业文章。深化与中茶所、浙江大学等科研院校合作,推进中茶所嵊州综合实验基地、“茶源小镇”建设,加快茶树品种改造和茶园绿色防控,进一步提高茶品质、延长产业链、提升附加值。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持续举办“绿茶大会”等节会活动,拓展国内国际两大市场,继续推进“越乡龙井”区域公共品牌和出口珠茶品牌建设,打响嵊州绿茶品牌知名度,努力把嵊州打造成为世界绿茶高地。

  【案由】

  关于要求将加装电梯纳入老旧小区改造的重要内容的建议

  【提案人(团体)】

  楼珍仙

  【承办单位】

  市建设局主办,市城投集团协办

  【提案建议】

  去年,市政府出台了加装电梯试点工作的实施方案,为许多市民所拥护和期待。但从目前的试点改造情况看,加装电梯工作仍处于口头鼓励层面,至今没有实质性进展。为此,楼珍仙委员认为,加装电梯是民生“关键小事”,涉及到老旧小区一大批百姓的生活质量,需要有关部门加强统筹协调,加大力度进行试点推广;同时,建议市政府和有关部门重视推进加装电梯工作,多听取百姓的意见,既要符合百姓的利益需求,又要把好质量关和安全关。

  【办理情况】

  近年来,我市根据《绍兴市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实施意见(试行)》精神,通过调查研究,对我市既有住宅加装电梯的相关流程和配套文件进行完善细化。目前,已主动对接电梯安装维保、设计、图审、房屋质量鉴定等第三方公司,对加装电梯的相关施工工艺、流程、配套设施、工期、所需经费进行了解;已出台《关于做好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前期工作的通知》,要求各乡镇(街道)对全市既有住宅加装电梯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摸排统计。同时,由市府办牵头,组织各乡镇(街道)、联审相关部门及管线单位,召开了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工作联审协调会,并下发了《关于明确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工作流程及各部门职责的通知》。

  目前,我市加装电梯工作已全面铺开,有2台加装电梯已经完工并投入使用。在本年度老旧小区改造工程中,盛都花园北区14台整体加装电梯已完成基坑建设,于12月底前将要完工;怡园新村、湖滨新村各有1台正在施工中。

  在此基础上,为加快推进加装电梯工作的实施,进一步研究完善相关政策,已出台对每台加装电梯给予15万元的补助政策,并将加装电梯和老旧小区改造两项工作相结合,让老百姓确实能够安装得起电梯。

  下一步,将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加快工作进度,推进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工作。

编辑:何东铭
  相关文章

嵊州市融媒体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嵊州新闻网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