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期间的大鱼大肉、糟鸡糟肉,嘴巴吃得油罗罗的,现在请喝一碗清新鲜亮的青菜麻糍汤……

喝“亮眼汤”宓风光作

  正月十四这一天,越乡有喝“亮眼汤”的习俗。亮眼汤其实就是一碗简单的青菜年糕汤,即“青菜麻糍汤”。将麻糍切成手指宽的条形,青菜切成细段,不能用油炒,也不放猪油,用清水煮成就可以,再依据个人口味放入适量的食盐、酱油等配料,就成了越乡民间传统的亮眼汤。这碗亮眼汤还有一个要求:青菜要绿,麻糍要白,是清清白白的一碗青菜麻糍汤,寓意眼明心亮、诸事顺畅。

  这碗亮眼汤在正月十四吃还有一个原因:一般来说,正月十五元宵是春节的最后一个高潮,元宵节过后,过年就宣告结束了。在越乡,从正月十三到正月十七这个阶段都叫“元宵节”,正月十四夜也是在元宵节里的,那天喝上一碗亮眼汤,可以用明亮的眼睛去欣赏正月十五的元宵灯会,可以看得更清爽,玩得更愉快,以美好的心情去迎接新的一年到来。

  越乡喝亮眼汤是何时开始?民国时期的《嵊县志》上有这样一段记载:“十四夜各社庙悬灯,妇女结队同游,谓之游十四,以菜煮麻糍食之,谓之亮眼汤。”从文中可以看出,旧时十四夜是上灯夜,每条街巷、每座庙宇、每家商店都张灯结彩,形成灯市。在过年中忙碌了一段时间的家庭主妇们,这一夜得到解放,烧好清爽而单纯的亮眼汤后,就可以轻松地约上左邻右舍的主妇们上街看花灯,这是何等惬意。

  除此之外,正月十四夜,平常人家还会在自家的各个角落里撒上乌梓(山上的野果,俗称“眼珠子”),根据民间传说,角落里倒一些乌梓,可让老鼠眼睛瞎掉,而猫的眼睛则会更亮,“猫猫眼睛煞煞亮,老鼠眼睛默默瞎”,从这句越乡民谚中就可以知道,在屋角落里撒上乌梓,就可以保护粮食,不让老鼠吃掉。

  宓风光创作的《喝“亮眼汤”》把画面定格在一户家境殷实的人家,粽子挂满了竹竿,麻糍浸满了水缸,酒坛放满了屋角。一家人穿着过年的新衣服,团团圆圆地围着八仙桌吃亮眼汤。戴着罗宋帽、穿着棉马甲的爷爷,端起盛有亮眼汤的蓝边大瓷碗,吃得笑逐颜开。奶奶双手端着一碗亮眼汤,挺直腰板仰起头,笑着问爷爷:还要不要?戴着围巾的爸爸是全家的顶梁柱,他正从碗中挟起一根麻糍,全神贯注地品尝着亮眼汤的鲜味。穿着羊毛高领的妈妈从木座桶内抱起小弟弟,慈爱地紧紧搂抱着,准备给他品尝亮眼汤,让小宝宝的眼睛从小明亮。穿着花棉袄、梳着长辫子的姑姑,捧着盛有亮眼汤的碗若有所思。跪在长凳上挨着八仙桌的姐姐,正准备接过奶奶手中盛着亮眼汤的碗。唯有那男孩子拿着吃完了亮眼汤的空碗,张开双臂,向奶奶再要半碗。一家人在过年期间吃了一段时间的大鱼大肉、糟鸡糟肉,嘴巴油罗罗的,现在能喝到清清爽爽的麻糍汤,感到格外的有味、特别的新鲜……

  让我们用喝过亮眼汤而赢得的明亮双眼,带着一份温暖,在喧嚣的尘世之中,去寻找一份属于自己的平淡和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