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剪梅》,这首九十年代初传遍街头巷尾的金曲,恰似一颗璀璨的珍珠,在磁带与广播的浪潮里,映亮了无数人的青春记忆。当黑白电视机里传出《一剪梅》的这首主题曲时,一代人的心中便永远镌刻下了那梅花的清雅与真情的醇厚。这首歌是陈彼得作曲,娃娃(陈玉贞)精心作词,由台湾著名歌手费玉清倾情演唱。他那挺直仰头而歌的姿势,时而作出优雅的手势,和温润如玉的嗓音,形成了独一无二的演唱风格,深深烙印在我的记忆之中。
“3 5 6,1 7 6 5 3 5 3,6 1 2 ,3 2 1 2 1 7 6~3 5 6,1 7 6 5 3 5 3,6 1 2,3 2 1 2 1 7 6”……当第一段引子中悠扬的笛声悄然响起,让我仿佛瞬间踏入了那曲中的世界。紧接着,第二段引子由缠绵悱恻的二胡声缓缓传出,这种江南丝竹的韵味,在这首满含真挚情感的歌曲中交织奏响,让我不禁沉醉于怀旧的氛围中,为之深深入迷。这首歌,不仅是一代人对那部经典电视剧的深情回顾,更因旋律的优美而让人驻足聆听,因歌词的纯朴而让人感动不已。
“真情像草原广阔,阵阵风雨不能阻隔,总有云开日出时候,万丈阳光照耀你我”……这质朴无华的歌词中,蕴含着纯粹的温情与坚守。它告诉我们,无论遭遇多少风雨,真情终将如阳光般穿透云层,照亮彼此的心房。
此曲的演奏,我认为非笛子与二胡莫属。虽然其他乐器亦可尝试,但在这首曲子中,定难及此二者的韵味。笛子声清远悠长,仿佛让人置身于梅花纷飞、雪花飘洒的冬日景象中,天地苍茫,万籁俱寂,笛声吹破了冷寂的空气,与梅香一同抗衡着寒冬的侵袭;而二胡声,低沉婉转,如同疏影横斜间的一缕雅韵,与之相得益彰。当唱到“雪花飘飘,北风潇潇”之时,我仿佛感受到笛子的声音在梅林中弥漫开来;而那一句“爱我所爱,无怨无悔,此情长留心间”时,我更是在二胡声中感觉到“此情绵绵无绝期”的深情,此情如梅香般不散,在凛冽中愈显铮铮风骨,将《一剪梅》的深情与坚韧,刻进岁月最深的年轮里。
此曲感人至深,历经三十多年仍广为流传,深受各个年龄阶段的人喜爱。无论是中年人还是青少年,都对这首歌耳熟能详,且乐于吟唱。中年人对此歌的热爱,源于当年的美好回忆,他们在怀旧中感慨吟唱;而当今年轻人之所以喜欢,或许是因为这首歌经久不衰,在网络音乐界中拥有一定的知名度,且歌词纯真朴实、情感动人,尤其是费玉清那独特的演唱风格,更是让年轻人易于接受并乐于学唱。
《一剪梅》,于我而言,是小学五年级时家中黑白电视机里播放的重要影视剧的主题曲。它让我朦胧地看到了人间的真情,听到了那深情的歌声。更让我在学笛子时,下定决心第一次吹奏出了这首曲子。它似梅花般暗香浮动,也让我后来用二胡的两根弦拉出了对它的一份深深情感寄托。时至今日,这份情感依旧未变,任岁月如何流逝,我对它的喜爱依旧如故。
《一剪梅》中蕴含着困境中的追求与执着,让我看到了梅花的坚韧与高雅,也让我听到了追求者(剧中主人公)坚定的心声。梅,是我祖母“丁梅兰”名字中的一个字,也是祖母喜欢的花。从此,梅的高洁沁入我心,而才情如梅的女子,也成了我审美里永不褪色的印痕。如今,我对梅怀有一份别样的情愫,让我在人生的征程中有了一丝光明、一份信念。无论梅魂离我多远,心中永远有这枝梅在伫立绽放,让我既敬亦慕,激励着我不断前行。
“真情像梅花开过,冷冷冰雪不能淹没,就在最冷枝头绽放,看见春天走向你我”……《一剪梅》,你不仅是一首经典的怀旧金曲,更是一首励志的情感歌曲。在雪天中传唱着坚韧与高洁,让我于梅香中寻得力量,于困境里步履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