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轮八十,沧桑既历;秋风飒飒,史册重披。昔者烽烟蔽日,战火弥天,然此血泪史,犹若金石之铭,永镌华夏心髓‌。

八十载前,华夏板荡,风雨如晦。倭寇之师,若豺狼之属,恣意蹂躏斯土。所经之处,焚掠屠戮,无恶弗为。昔之繁盛市镇,毁于炮火;素称宁谧乡野,血染成赤。无辜黎庶,暴卒于锋镝;安乐之家,破碎于兵燹。

斯诚晦暝之世,乃我华胄永痛于心者也。然于昏夜,乃有刚毅之气奋然抗之。彼皆华夏之英烈,怀赤子之忱,抱寇仇之愤,毅勇赴国难,投于抗倭之洪流焉。

九一八之变既作,东北义军冒雪据冰,首举义旗,实为抗日之先声。卢沟烽燧骤起,平型关捷报初传,八路军首战告捷;淞沪血战,军民筑血肉长城,挫敌速亡之谋;台儿庄鏖兵,残垣立不屈丰碑;金陵喋血,痛彻骨髓;武汉持久,重铸山河;百团号角震太行,长沙焦土溃敌锋;远征铁骑破缅北,湘西烟硝终抗战。十四载烽火,血沃神州,终得胜也。

其有执锐披坚之士,冒矢石而进,效死疆场,以血肉之躯筑为金汤之固;其有机敏果毅之谍,潜虎穴而周旋,与敌斗智,传烽燧之讯以定胜负之机;其有勤朴敦厚之氓,节衣食而输,馈寒衣糗粮,作后援之坚壁。

于彼艰苦卓绝之岁,我华夏儿女,彰刚毅之志,显不屈之魂。不惧强寇,不畏捐躯,以命谱壮烈之章也。经十有四载之血战,终得凯旋之报矣。捷音既传,举国沸腾,百姓欢腾,奔走相告,或垂喜泪,或展欢颜。此乃以万千性命、膏血易来之胜,实乃我族史之鼎革也。

嗟乎!今距倭寇降服,已八十载矣,吾辈岂敢忘此血泪之史?岂敢忘舍身报国之英烈?其精魂若北辰悬空,照吾辈征途;其勋业若黄钟大吕,励吾辈奋进。铭记往昔,非为衔恨,乃以史为鉴:一为珍视当下之宁晏,二为勠力复兴之大业。

呜呼!值此殊辰,徐士达之孙徐淇昉,怀景行维贤之忱,慨然撰文,恭祭抗战捐躯先烈,以纪八十载之庆。吾辈当铭八十载往昔烽火,使国魂永昭丹心。盖惟鉴往史,乃启鸿猷;惟守初心,方行远道也!

徐淇昉谨撰

時為乙巳年七月十二日


附录:

一、译文

《八秩烽烟,永铭国魂》

当岁月的年轮碾过八十圈沧桑的印记,当秋日的长风翻动泛黄的历史书页,那一段被战火与硝烟笼罩的历史,却如同一座永不磨灭的丰碑,深深镌刻在中华民族的记忆深处。

八十年前的华夏大地,山河破碎,风雨飘摇。日军的铁蹄如凶猛的野兽,肆意践踏着这片古老而美丽的土地。他们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曾经繁华的城镇,在炮火中化为废墟;曾经宁静的乡村,被鲜血染成了红色。无数无辜的生命,在日军的暴行下戛然而止;无数幸福的家庭,在战争的摧残下支离破碎。

那是一段黑暗的岁月,是每一个中华儿女心中永远的伤痛。然而,在这黑暗之中,却有一股不屈的力量在顽强地抗争着。那是无数英勇的中华儿女,他们怀着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的无比仇恨,毅然勇敢的投身到了抗日的洪流之中。

自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军民在冰天雪地中打响武装抗日第一枪。卢沟桥烽火燃起,平型关大捷的枪声宣告了八路军首战告捷的辉煌;淞沪会战的血肉长城粉碎了日军速亡中国的野心,台儿庄的残垣断壁却竖起民族不屈的丰碑;南京城的血色记忆刻骨铭心,武汉三镇的持久战火重铸山河;百团大战的号角响彻太行山麓,长沙城下的焦土见证着日军攻势的溃败;远征军的铁蹄踏破缅北雨林,湘西会战的硝烟终于为抗战画上血色句点。经过十四年的艰苦抗战,无数中华儿女流血牺牲,最终取得了胜利‌。

他们中有冲锋陷阵的战士,在枪林弹雨中奋勇杀敌,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长城;他们中有机智勇敢的地下工作者,在敌人的心脏地带与敌人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较量,为抗战的胜利传递着宝贵的情报;他们中有默默奉献的后方群众,他们省吃俭用,为前线的战士们送去了温暖的衣物和充足的粮食,成为了抗战胜利的坚强后盾。

在那艰苦卓绝的抗战岁月里,中华儿女们展现出了顽强的意志和不屈的精神。他们不畏强敌,不怕牺牲,用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的英雄赞歌。经过十四年的浴血奋战,中国人民终于迎来了抗战的胜利。当胜利的消息传来,整个中华大地都沸腾了。人们欢呼雀跃,奔走相告,眼中满是激动的泪水和喜悦的笑容。那是一场用无数生命和鲜血换来的胜利,那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一次伟大转折。

唉!八十年后的今天,我们不能忘记那段历史,不能忘记那些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而英勇牺牲的先烈们。他们的精神,如同璀璨的星辰,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他们的事迹,如同激昂的乐章,激励着我们不断奋进。我们要铭记历史,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从历史中汲取力量,为了更好地珍惜现在的和平生活,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啊!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徐士达的孙子徐淇昉怀着崇敬的心情,感慨的书写了这篇纪念八十年的抗战胜利的文章,向那些为抗战胜利做出贡献的先烈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让我们铭记八十年前的烽火岁月,让国魂永远在我们心中闪耀。因为,只有铭记历史,才能开创未来;只有不忘初心,才能砥砺前行!

徐淇昉

写于2025年9月3日


二、作者简介

徐淇昉

徐淇昉,男,汉族,1976年6月出生,籍贯为浙江嵊县(今嵊州市),民国官员徐士达之孙。他的祖父徐士达,不仅政绩显著、清正廉洁,更是文采斐然,博通经籍。徐淇昉继承了他祖父的优良基因和天赋,且自幼对传统文化怀有浓厚的兴趣,深受其祖母丁梅兰的启蒙与教诲,更得其父亲徐荣生的悉心传授。在其深厚的家族历史背景与深厚的家族文化底蕴所熏陶之下,徐淇昉继承了家族优良的文化传统,寄文学之志,笔耕不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