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如露,未觉秋深已至白露。每逢此节,我总想起《诗经·秦风》里那首《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中白露三叠:从“为霜”到“未晞”,再到“未已”,将蒹葭与晨露的缠绵写得极尽朦胧。儿时初读,原以为诗人不过是借白露点染秋色而已。后来细品才觉,那凝结在芦叶上的晶莹,原来是伊人衣袂的倒影啊。

白露三候,一候鸿雁来,二候玄鸟归,三候群鸟养羞。可《蒹葭》里的白露,偏只与蒹葭相伴。晨雾中,芦穗沾着露水低垂,像极了等待时垂下的眼睫;暮色里,露珠滑落草尖,又似未尽的叹息碎在地上。诗人不写秋风萧瑟,却让白露浸透每一根蒹葭,仿佛那寒凉原是伊人遥不可及的体温。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水边的蒹葭随风摇荡,露水打湿了追寻的衣襟。白露在此,既是节气,亦是心事的隐喻,那些欲说还休的牵念,总在将凝未凝的晨露里若隐若现。就像此刻我手机在拍照的蒹葭白花,明明触手可及,风过时,却只留下一片空茫的摇曳。

这诗中的白露,恰似诗人心底悄然凝结的泪珠。白露降,秋意凉,本是大自然季节更迭的寻常景象,可在诗人眼中,却成了时光匆匆、美好难留的象征。每一滴白露,都像是岁月在诗人的心尖上轻轻划过的痕迹,带着丝丝凉意,刺痛着他敏感而多情的灵魂。他望着那在草叶间闪烁的白露,仿佛看到了自己曾经炽热的情感,在这清冷的秋光中,渐渐冷却,渐渐消散,心中满是难以言说的怅惘。

我想诗人在这白露为霜的时节里徘徊,他真正想表达的,或许是对往昔纯真岁月的深深眷恋。那些曾经的美好时光,如同春日里盛开的繁花,绚烂而短暂。如今,白露已至,繁花凋零,只剩下自己在这清冷的世界里,独自面对生活的沧桑。他的诗,不仅仅是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更是对那份无法挽回的纯真情感在悲叹。在这白露的清辉中,诗人仿佛被一层无形的孤独所笼罩,他无奈的心,也随着这白露的消逝,渐渐沉入了无尽的深渊。

暮色渐浓时,白露又落了一地,蒹葭依旧在水边苍苍,而诗中的伊人,终究如露水般消散在秋凉里。可每当白露至,诗人总站在蒹葭丛中,看着在水一方的那位伊人,痴痴的在等一个永远不会到来的答案。纵然他逆流而上,但道路又远又长;即使他顺着水流去寻找,却只见秋水空茫茫。唉,秋水蒹葭情成殇,心向伊人梦难偿,这一等,我知道,他是永远等不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