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山街道江夏村的汪江宁,他在种植茭白这一产业上,可谓是风生水起,今年,他实施了水稻+玉米轮作,获得了意想不到经济效益。

  记者从省农业农村厅获悉,经严密测算核实,近日,鹿山街道江宁茭白家庭农场的103亩秋季鲜食甜玉米创下浙江省秋季鲜食甜玉米亩产新纪录,平均亩产高达1213.64公斤。这标志着省农科院自主选育的优质甜玉米品种“浙甜922”试种成功,并首次在农户田间实现高产。

  为更好地推广鲜食甜玉米新品种,省农科院技术团队多次深入田间,为种植户提供全流程种植技术指导。在省农科院技术团队的全流程指导下,汪江宁采用“水稻—玉米”水旱轮作栽培模式,有效缓解了土壤病害,减少了连作障碍,经济效益显著提升。汪江宁表示,轮作后玉米亩产达2000多斤,按每斤2元多的市场价计算,亩产值近5000元,经济效益远超单一种植水稻。

  近年来,鲜食甜玉米异军突起,占比已接近八成,远超饲料玉米,逐渐成为我省的一项重要的农业支柱产业、小农户增产增收的新法宝,好的品种能为农户带来亩均上万元的收入。今年,通过“水稻—玉米”水旱轮作,无论是玉米的产量还是水稻的产量,都让汪江宁有了一个意想不到的收获。汪江宁透露,今年他的水稻亩产达1200至1300斤,部分田块甚至超过1400斤,远超预期目标。鲜食甜玉米因播种时间跨度长,非常适合与水稻等作物轮作,以提高土地利用率。汪江宁特别选用了耐高温玉米品种,确保秋季种植的稳定性。

  目前,汪江宁已在100多亩水田推广该轮作模式,明年计划扩大至150亩,进一步挖掘土地潜力,提升经济效益。这一成功实践为浙江鲜食甜玉米产业发展提供了新路径,也为小农户增产增收探索了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