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嵊州市剡中储能站,阳光下一排排光伏发电板熠熠生辉,一组组白色储能电池整齐排列,共同构成蓄势待发的“电力粮仓”。
这座融合光伏发电的储能电站,可以在用电低谷时段储存电能,用电高峰时“反哺”电网,在削峰填谷的同时为电力系统运行提供调频、调压等辅助服务,有效缓解区域用电高峰期电网压力。“年发电时长按照1200小时计算,剡中储能配套光伏项目年发电量可达150万度以上。”浙江越盛储能科技有限公司剡中储能站站长孙梁飞说。
越水含烟,嵊山如画。在绿水青山的掩映下,嵊州正以一场深刻的能源变革,将生态优势转化为澎湃的发展动能,紧抓“双碳”机遇,以光伏、储能、充电桩协同发展为引擎,铺就一条绿色转型的崛起之路。
光伏发电在嵊州已成燎原之势。自2022年入选国家整县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嵊州深挖工业厂房、农业大棚、居民屋顶等闲置空间潜力,仅2024年,就新增分布式光伏装机27.31万千瓦,累计装机达71.92万千瓦,能源结构持续优化。
与此同时,新型储能设施建设为电网注入“稳定剂”。去年7月,嵊州开发区100MW/220MWh大型电网侧储能电站正式投运,单次可支撑10万千瓦电力输出2小时,年均运行900小时即可满足约6万户家庭全年用电。该项目不仅有力提升浙江电网储能资源水平,促进本地可再生能源消纳,更推动了“源网荷储一体化”清洁能源新格局的形成。
绿色出行网络在嵊州城乡加速织就。该市将充电桩建设作为民生实事与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出台专项方案,构建“城市面状、公路线状、乡村点状”立体网络。去年,“无忧充电”被列入民生实事强力推进。截至目前,1600个公共充电桩全面接入省“一键找桩”平台并投入运营,提前实现乡镇街道全覆盖,城区“3分钟快充”、乡村“10分钟快充”成为现实,新能源汽车畅行无忧。
从深挖每一寸屋顶的光伏潜力,到储能电站为电网系上“安全带”,再到充电网络打通城乡绿色出行的“最后一公里”,嵊州以系统化布局、市场化运作、数字化赋能,将“绿水青山”的生态愿景锻造成“金山银山”的发展实景。截至今年7月底,该市电源总装机容量达116万千瓦,其中光伏装机突破87万千瓦,储能规模达11万千瓦,生态与经济效益实现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