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
今日嵊州
作者:
袁华东
2008年01月15日10:32:21
|
|
|
编前语: 2007年,全市上下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工业强市、和谐惠民”工作主线,抢抓新机遇,落实新举措,各方面取得了良好成绩,促进了嵊州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从今天起,本报刊发一组系列报道,盘点全年各条战线工作,旨在总结经验,再接再厉,以更加饱满的精神投入到充满希望的2008年,敬请关注。 2007年,一个承上启下的年份。嵊州经济在年初划出的路线图上,在具体展开的脉络中继续向前奔跑。为期一年的故事即将落下帷幕,梳理和回放那些曾经打动过我们的片段,可以让我们更好地记住和理解行进中的嵊州。 去年以来,面对依然严峻的宏观形势,我市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创业富民、创新强省”和绍兴市委“创业富民、创新强市”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工业强市、和谐惠民”的工作主线,转作风、破难题,重实干、求创新,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新的进展。全市今年实现生产总值预计为188亿元,同比增长13.9%。1—11月,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5.20亿元,工业性投资45.56亿元,分别同比增长4.7%和12.0%。 去年1—11月,巴贝集团实缴税费4194万元,天乐集团实缴税费2866万元,新光药业实缴税费2014万元……一份刚刚出炉的2007年工业企业30强(预评)1—11月实缴税费排行榜,完整地记录了企业的实力与贡献。去年以来,全市工业企业前30强和前200家企业实缴税费排行榜每月都会在报纸上进行公布,借助公众的力量促使企业加强自律,自觉依法纳税。 一“榜”激起千层浪,企业百舸争流、奉献社会的意识开始蔚然成风。“我们企业纳税从去年的第140多位上升到今年的第70多位,企业发展了,多做点贡献也是应该的。”每逢月底,浙江丹鲁依服饰有限公司总经理袁小平都要认真翻看报纸,看着自己的企业每月在排行榜上攀升,他既欣慰又自豪。 去年1-11月,我市实现财政总收入15.60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7.84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3.6%、25.5%。这一增幅,一改近年来10%左右的低增长态势,远远超出了去年财政收入年增长12%的目标,企业实力的增长和纳税意识的增强正是推动财政收入飙升的原动力之一。 经济运行质量的稳步提高,不仅表现在工业领域,更体现在三次产业的均衡发展过程中。去年1-11月,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7.86亿元,同比增长16.2%。第三产业增幅的提高,说明近年来嵊州提出做大商贸服务业、拉动市区消费等政策,正在不断开拓着新的产业领域。 人民的富裕程度,是衡量一个区域经济战略成功与否的最好指标。预计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83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126元,分别同比增长13.7%和11.2%。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