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嵊州新闻网 >> 文化频道 >> 越乡文化
说“尖”道“洋”
来源:今日嵊州 作者:文/求达人 摄影/求谓生 2008年03月27日09:04:08 
    “洋”字跟水不沾边

  在我们嵊州地名群中,有不少带“洋”字的地名。如:上坂洋、大洋、范洋、洋坑等等。

  那么这个“洋”字该作何解释呢?

  在市区的北郊有一个自然村,叫做八里洋。据当地人解释,从前村子的东南面有一个湖,周围长约八里,一片汪洋,所以村子就取名为“八里洋”。

  如果把上述的释义加以延伸,用来解释其他的地名,又会怎样呢?结果发现:无一合辙。如黄泽镇的大洋村,地处四明山麓,村边没有湖或其他大的水域,甚至连大的池塘都没有;其他村庄也一样。因此把“洋”与“湖”或其他水域联系起来,是没有根据的。

  原来“洋”字最早的含义是“众多”,如我国最早的释词专著《尔雅》,在《释诂》一章中就说:“洋,多也。” 而“洋洋”一词则含有盛大、众多的意思,如成语“洋洋大观”、“洋洋万言”。到了后来,“洋”才被用来称为地球上较大的水域,如太平洋、大西洋。但在一般地名中,“洋”字仍然跟水毫无关涉, 其真正的含义是“平地”或“山中平地”。俗语“虎落平洋被犬欺”、“洋下头”中的“洋”,都是“平地”的意思。20世纪80年代编印的《嵊县地名志》,在释“洋”时,大部分也采用这一释义。

  现在再回过头来看一看“八里洋”。据历史记载,这个村的附近早先确实存在过一个湖。那么村名是不是与这个湖有关呢?也不是。它应该是湖演变成陆地后,人们看到这里一片平地,于是就起用了这个“洋”名来。至于“八里”,只表示“广阔”的意思而已。

  在浙江地区,“洋”字地名分布甚广。说来也有趣,可能浙南人也犯过望文生义的错误,为了免得后人重蹈覆辙,所以有的地方就在字形上“整容”,干脆把“洋”字改成“垟”字。翻开地图,人们就可看到诸如永嘉的溪垟、乐清的翁垟、黄岩的垟头、仙居的西垟等等的地名来。   

  在嵊州地名群中,除了古越语地名释义容易引起附会外,还有一些方言地名也容易产生歧义。本文就来讨论一下两个方言地名:“洋”字地名和“尖”字地名。

    “尖”与“尖形物”无关

    在嵊州境内,有不少“尖”字地名,它们有的是村名,如尖家庄(三江街道)、大尖山(下王镇)、尖屋(贵门乡)、栈尖坞(竹溪乡),但大部分则是山名,如大王尖(崇仁镇)、凤尖山(三界镇)、尖雾山(谷来镇)、雾露尖(雅璜乡)、花尖山(下王镇)、三尖山(北漳镇)、双尖山(金庭镇)等等。

  上述地名中的“尖”字到底是什么含义呢?

  据笔者了解,有一些人常把“尖”字理解成“圆”字的反义字,进而把它与“尖形”的某种物体联系了起来。如把“尖山”理解成“尖形的山”。可是这种解释,难以说通其他的例子。如“雾露尖”,“雾”只是浑沌模糊的物体,根本就找不出什么尖形的地方来;“大王尖”,“大王”是一种称呼,与尖更搭不上边;“尖屋”,当地就压根儿没有尖形的房子。

  那么这个“尖”到底应该作何解释呢?

  “尖”字地名分布很广。如诸暨有尖肖弄,新昌有尖坑、尖古、里鼻牙尖,上虞有玉峰尖,三门有尖洋岛,龙泉有黄茅尖,舟山有一个朱家尖,还是旅游的胜地。上述地名中,除“玉峰尖”还可让人产生“尖形”的联想外,其他地名与“尖形”一点也挂不上号。

  根据文化学者和历史地理学者的研究,原来“尖”这个地名通名,表示的是“山”或“山峰”的意思。“雾露尖”就是雾露山,“朱家尖”就是朱家山,“玉峰尖”就是玉峰山。但是,由于这个地名通名,出现的历史较早(有人就干脆说它是古越语词),年深月久,它的含义慢慢被人们淡忘了,所以就出现了“尖山”(“尖”等于“山”)、“双尖山”、“老鹰山尖”这样叠床架屋的重义现象。类似“尖山”这种词语,在语言学上叫做“同义复词”。同义复词现象,在地名群中比较常见,如“溪江”、“河江”等等。

  我们了解了“尖”字的真正含义,就可以避免产生牵强附会的情况了。

  相关文章
编辑:俞蕾
嵊州市融媒体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嵊州新闻网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浙新办〔2004〕47号. 浙ICP备05017992号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