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来源:
 作者:
 
2008年07月24日15:24:27
  |  
                      |  |  |  
            
              | 1992年岁首,邓小平同志在深圳中国民俗文化村参观。邓小平此次南巡讲话强调改革开放“胆子更大一点,步子更快一点”。 
     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深圳的重要经验就是敢闯。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不冒点风险,办什么事情都有百分之百的把握,万无一失,谁敢说这样的话? 
 ———摘自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
 
 综述
 
 邓小平暮年南巡,人们通常看做是他对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政经局势方向的定位,是为维护他的毕生事业———改革开放成果的进一步开拓。
 
 历史事件的大场面退去之后,一些有意味的细节显露出来。比如说,一向寡言的邓小平在从深圳到珠海的船上整整讲了1个小时。比如说,南巡之后,邓小平的精力就不如以前,每日的散步由18圈减少为12圈。不仅是作为政经意义上的开拓,也是一位老人身体上的历险,我们应该这样来领会小平南巡的非常之处。
 
 南巡的专列出发之初,懂事的羊羊(邓小平孙辈)说:“爷爷,我拉着你”。邓小平说:“不用,不用,爷爷拉着你”。历史不应忘记这一细节:一位拄着拐杖、需人搀扶的88岁老人,替中国迈出了开拓思想的一步。
 
 南巡通常被看做是邓小平的思想跨越。思想跨越的步伐不是仓促迈出,虽属中流击水,却也水到渠成。在特殊的情势中,邓小平意外找到机遇,完成并宣告了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一系列思考、探索的成果和结论。
 
 南巡讲话对于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判断标准、计划和市场的关系等重大问题做了改革开放以来最全面明确的阐述,并启示性地指出:中国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这是一个在长久的历史时期里有重大意义的原则。
 
 不发展经济只能是死路一条,这是小平在南方发出的强硬声音。风烛残年的老人把自己的生命和改革开放合为一体。
 
 南巡之前的邓小平,带头遵守自己创立的退休制度,多年间力图少工作、少发言,以避老人政治之嫌;南巡之后的邓小平,不必言也不欲言,执著地归于寂寞。这更说明南巡讲话的独特性质。
 
 实际上南巡讲话没有回避有关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任何一个重大问题,包括那些在今天并不处在人们注意力中心的问题,比如组织路线、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形式主义……
 
 事实上,邓小平始终坚持和追寻着他那一辈革命家关心的马克思主义根本问题。
 
 由南巡开启的思想之旅,今天仍在进行中。不理解这一点,也就不能真正理解和发展南巡的成果。
 回眸
 
 小平1992年南巡历程
 
 驻足武昌论“实干”
 
 1992年1月18日上午,邓小平在武昌停留,向湖北省的两位高层做了言简意赅的重要谈话:“现在有一个问题,就是形式主义多。”
 
 寄语深圳“搞快点”
 
 1992年1月19日至1月29日,邓小平视察广东,会见广州地区的党政军负责同志,并和大家合影留念,鼓励有条件的地方要尽可能搞快点。
 
 启发上海扩大开放
 
 1992年1月30日邓小平前往上海视察时告诫当时的上海市领导,“这是你们上海最后一次机遇,这个机遇你们不要放过。”
 
 瞬间
 
 “我也摸一下大家都发财”
 
 邓小平在深圳仙湖植物园栽下高山榕。
 
 1992年1月22日,邓小平在深圳仙湖植物园留下了自己的足迹。时任仙湖植物园主任的陈谭清是当时的见证者。
 
 在仙湖植物园,有一种交织成鱼状的树,陈谭清向小平同志汇报,这种树看上去像条鱼,广东人都说鱼代表着发财,就干脆把这种树叫做“发财树”,“好多人都喜欢来摸这棵树,说是摸一下能发财呢”。小平一听,也伸手摸了一下,他边摸边笑着说:“是吗?那我也摸一下,让我们大家都发一下财嘛!”
 
 邓小平栽下高山榕后,小平的女儿邓榕过来跟他说:“好啦,咱们该走啦。”小平竟然像个没有“玩”够的孩子一样,说:“这么快就要走啦,一点自由都没有啊。”一句话,说得旁边的人都朗声大笑。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