嵊州新闻网  > > 乡镇网闻  > > 里南  > > 文化旅游
文化旅游

蒋 锡 成 烈 士
来源: 作者: 2010年11月09日 

蒋锡成同志于1930年出生在里南乡丰摇坪的一个农家。因家境贫寒,他从小就以看牧牛羊过日。艰苦的家庭环境却培养了他勤劳的作风和和助人为乐的精神。如见路中积水、流水了,他即给引流外排,并用泥土填平路面坑洼,使行人过往方便。如见路坎倒了,他会立即挤忙抽闲,起早摸黑地及时把路坎修补好,使得过路不发生意外。至于帮老年人挑柴担水的事更是屡见不鲜,所以人们都赞他是一个真诚的好孩子。
在他十三、四岁时,一天正在山上牧牛,偶尔两头大牯牛挑战走在一起,凶猛地斗起角来,地处悬崖顶边。他顿感不妙,立即从远处飞奔其间,突然天雷般大喊一声,并勇敢地两手迅即抓住两牛的各一只角,顺势一用大力,顿使两牛分开后退了两步,免去了两败俱伤。从这里就可看出蒋锡成同志年轻时就具有无畏
无惧的勇气和行动。
蒋锡成同志为人诚恳厚道,深得大小人们的信任,他于1950年迁住芦溪(其舅舅老家)后,即被推举担任了该村的基干民兵队长。那时的民兵组织,工作任务繁重,日夜艰苦。除奉命外调值勤剿匪外,在村里亦得每夜值班放哨,而当队长的还得夜夜到位巡视检查,无分春夏秋冬,常年坚守岗位警视动向,以保安全。
里南乡于1949年冬解放,在嵊县人民政府的部署下,根据当时形势需要,将原里南辖区分划成周西、豪汉、相岭、蒋淡四个小乡,分别领导百姓成立农民协会,整顿社会秩序,恢复农业生产。经过减租斗霸、土地改革等一系列运动,农村面貌很快改善,人民生活有所提高,心情喜气洋洋。唯有不称心的是尚有一小撮操部残孽还未落网,常在相家岭一带流窜滋事,骚扰百姓,人们对他
们的罪行无不恨之入骨。
1952年农历十一月廿二傍晚,有人发现残匪又在稻桶岗方向出没,相岭乡政府立即部署围剿,调集本乡及邻乡各村大队民兵剿捕,翌晨一大早各路民兵分赴指定地点驻守,同时县上也调大军参战。上午八点多钟璞岩民兵刚进入小江坑的时候,首先将其中一个残匪击毙,另一匪就拚命向西奔跑。此时被派驻沈大湾及黄屯岗方向的芦溪村的民兵队听到东边有枪声,更加警觉,队长蒋锡成就上树向东瞭望。不久就发现东边有一人在雪地中跌撞着向自己的驻地奔来,估计就是土匪。遂立即下树招呼大家加强注视。此时土匪已奔近到一百多米,蒋锡成同志就大声呼喊,“缴枪不……”,刚举枪瞄射,啪啪两声,“杀”字尚未出口,自己反倒先行倒下。因他不顾自己安危站在显眼处,故先遭匪徒毒手。当附近民兵赶到挽扶他时,他还大声说;“不要管我,赶快抓住土匪。”此时土匪早从侧边溜走。除少数几人给蒋锡成同志进行护理外,大队民兵更加迅猛地对土匪围追堵截。土匪最终逃不脱人民的法网,中午前后,在下四亩的山上将其抓获归案。至此残匪全部肃清。持续三年余的剿匪历程终告一个段落。
伤势严重的蒋锡成同志抬到大王庙转车直送芷湘医院抢救,据医师诊查,子弹射入胸腔,未曾穿背,弹头落入腹腔,宜立即手术取出弹头,手术顺利成功。当蒋锡成同志苏醒过来,开口第一句问话“土匪抓住了吗?”声音宏亮有力,当告诉他已全部肃清了,他缓缓点头微笑了。医院在县府的直接指示下,全力用药、护理,但因子弹伤及肝脏,出血过多,终究无法医治,于次日下午闭眼长逝了,享年二十三岁。
蒋锡成同志的烈士墓置于芦溪螃蟹山脚,即芦溪大桥头南端东侧约四十余米处,墓碑中镌有“浩气长存”的题词,此系竺新发先生所书。墓地庄重、肃穆。此后每到清明时,常有远近中小学一队队,一班班的师生们来到墓前默哀祭扫,以示对先烈的纪念。


编辑:乡镇网闻


嵊州新闻网主办 /sznews
嵊州市融媒体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嵊州新闻网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浙新办〔2004〕47号. 浙ICP备05017992号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