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傻瓜式”操作 全自动温控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用了都说好
“订单太多了来不及生产,一次只能提供5台。”昨日上午,位于黄泽工业功能区的科灵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马科林接到了外省客户的电话,对方要求他赶紧发10台水稻种子发芽器过去。
马科林告诉记者,由于科灵公司产能有限,虽然目前已经开足了马力,24小时生产水稻种子发芽器,但仍然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国内就我们一家,生产实在来不及。”
据介绍,科灵机械有限公司研发制造的水稻种子发芽器是水稻机械化育秧播种成套设备中必不可少的主要产品之一,通过该机器的使用,为水稻育秧播种流水线提供芽长一致的合格芽谷。马科林向记者介绍,水稻种植机械化已经不是什么新鲜的事物了,翻耕机、插秧机在我市的应用也已经比较普遍,但是作为水稻机械化育秧播种的最初一步,如何让水稻种子均匀发芽这个难题一直困扰着农户。
“制约水稻种子发芽的因素有很多,温度、湿度、空气中细菌的细微改变都会让种子发芽不均衡。”崇仁镇的种粮大户沈仁山告诉记者,以前为了让水稻种子平均发芽他想尽了办法,可是种子发芽时霉变的现象总有发生。
“看到辛辛苦苦照顾的种子发霉,心里会很难受。”沈仁山说,因为机械化插秧不可能把霉变坏死的水稻种子挑出来,于是成功发芽的和不成功发芽的都会种到田里,“去年春耕时阴雨天持续时间长,种子的损失率非常高。”
记者了解到,市科灵机械有限公司为了攻克水稻种子发芽率不均匀的难关,2000年就投入资金开始研发水稻种子发芽器。为了研制这个水稻种子发芽器,公司一共投入了近100万元。“光用于发芽实验的水稻种子我就买了3万多斤。”
到2010年年底,发芽器的研发进入了攻坚阶段,马科林引用了微电脑来控制舱室的温度、湿度和氧气控制。“我们编制了程序,发芽器实现了完全自动化,农户操作起来非常‘傻瓜式’,按一下就可以了。”当马科林向记者介绍这台凝聚了他大量心血的2ZF-400ZN型智能水稻种子发芽器时,一脸幸福的表情。
“一次进舱种子量可以达到500公斤,对于早稻发芽时间一般为13~15个小时,而且种子发芽率能达到95%以上,长出的个头还差不多。”马科林告诉记者,因为攻克了业界难题,他这个全国独创的发芽器还引起了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的注意。“去年,袁隆平院士特地派了农学教授来我们公司学习发芽器的操作。”据介绍,现在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就是用了科灵公司生产的水稻种子发芽器。
市农机管理总站站长楼泽一告诉记者,发芽器的研制成功对我市的水稻机械化工作将起很大的作用。近几年来,水稻机械化的发展非常迅速,但是存在发芽难、育秧难的瓶颈。“发芽器的发明解决了这个难题,能促进我市水稻机械化工作更好地发展。”楼泽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