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还能想起瞭望哨所吗?23日上午,记者在长乐镇水口村老民兵张柏兴的陪同下,经过1个半小时的山路跋涉,登上了位于土名青天岗岭山顶的瞭望哨所。
瞭望哨所,顾名思义便是用以瞭望敌情的哨所。在和平年代里,瞭望哨所看似与我们日常生活毫无关系,但在几十年前,这样的哨所却是至关重要的。在老一辈人的记忆中,瞭望哨所里的民兵常年值守在哨所里,警惕地注视着远方。
青天岗岭山顶的这个瞭望哨所,建于山顶的岩石之中,为单层平房。房顶建有一圆柱形哨台,东西南北四个角落均有瞭望窗口。因为瞭望哨所建在嵊州、东阳、诸暨三市交界的山顶,因此站在哨所远眺,周边群山可一览无余。
据同行的水口村妇女邓金飞介绍,40年前,她一起参与了修建瞭望哨所的过程。“我那时候才16岁,走几十里山路,把沙子从大昆一直挑到山上。”邓金飞说,当时全公社的老百姓都被动员起来了,大家对修建哨所的事情都是鼎力相助,出工出力。
站在哨所远眺,大昆村被远山遮住了,但完全可以想象当时全公社老百姓修建这个哨所所付出的汗水和热情。老民兵张柏兴介绍说,这个哨所在修建以前,值守的民兵缺乏遮风避雨的场所,只能躲在岩石洞里。“1970年,国家下拨了1万元钱,当时的大昆公社发动全体老百姓一起上山修建哨所。由于哨所的地理位置险要,修建整整花了一年时间。”张柏兴回忆说。
随着改革开放后经济的蓬勃发展,瞭望哨所的最后一班值守民兵在80年代初期从山上撤离。至今30年间,哨所依旧在,但陪伴哨所的只有群山间的苍松劲柏,以及偶尔上山参观的一些游人。
据介绍,2010年6月,该瞭望哨所被命名为市级文物保护点。张柏兴和村里的一些老民兵,以及当时参与修建哨所的老百姓,都希望该哨所能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成为一个向下一代开展爱国主义和国防教育的基地,发挥其“余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