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新闻频道 | 今日嵊州 | 乡镇网闻 | 嵊州专题 | 嵊州论坛 | 外媒看嵊 | 嵊州网视 | 国际国内 | 政务频道 | 文化频道 | 生活频道 |
综合新闻 -- 今日嵊州 -- 乡镇网闻 -- 国际国内 -- 嵊州专题 -- 视频在线
[论坛注册]  [登录]  
   嵊州新闻网 >> 新闻频道 >> 今日嵊州 >> 社会文化
嵊州市第三届道德楷模事迹(二)
来源:嵊州新闻网 作者: 2011年09月19日09:18:22 

郑樟瑞——跨越50年的诚信

  一个人的信用,是比黄金还贵重的东西,无法用金钱衡量,是花多少钱也买不来的。在我有生之年,能够用自己的积蓄把这笔债还清,我觉得心安理得。——郑樟瑞

  50年前,俞玉兔用30元钱为郑樟瑞雪中送炭;50年后,郑樟瑞连本带息地将3000元钱还给俞玉兔。但俞玉兔只肯收当初借走的30元钱,在郑樟瑞的一再坚持下,才收下了这笔饱含50年情谊的钱……

  在市区儿童公园边的一套住宅房里,我们见到了81岁的郑樟瑞老人,他没有退休工资,生活全靠儿子照料,居住的环境也极其简单。然而就是这位最普通不过的老人,却用50年的坚守实践了“做人要守信用”这句话的内涵。

  50年前的那段故事在郑樟瑞老人清晰的回忆里:上世纪50年代,郑樟瑞在甘霖镇马塘村的一所小学做一些日常管理工作,比郑樟瑞小3岁的俞玉兔当时是村里的小学老师。因为工作关系,两人成了好朋友。

  郑樟瑞出身贫寒,家里生活十分艰苦,1959年春天,为了响应国家去宁夏支边的号召,也为了改善家庭境况,郑樟瑞决定去宁夏支持边疆建设。然而家境困难的他,却因路费问题而犯难了。得知他的情况后,俞玉兔几乎拿出了全部的积蓄,借给了他30元钱,用于路费之用。

  到宁夏后,因为种种原因,郑樟瑞没有停留多久就回到了老家。此后的几十年里,郑樟瑞生活一直过得很清苦,没有机会偿还债务,也没有主动和俞玉兔联系,但他心里一直记挂着这笔债。他说:“没有还清这笔钱,总觉得没脸去见老朋友。”

  前几年,在儿子的照顾下,郑樟瑞的生活才渐渐有了起色。当他打听到俞玉兔一家住在甘霖镇东山村的消息后,就下定了决心:有生之年一定要偿还这笔债务。

  为了还债,郑樟瑞平时舍不得吃用,每个月都节省一点生活费,一直积攒到去年,刚好凑齐3000元钱,就赶紧到银行寄出了这笔特殊的汇款。

  钱寄出后,压在郑樟瑞心头半个世纪的石头也落了地。他只有一个念头,就是想见见多年未见的老朋友。

  2009年10月11日下午,79岁的郑樟瑞老人坐车从市区来到了甘霖镇东山村,出现在76岁的俞玉兔家。历经半个世纪之后,两位当年风华正茂的年轻人,都已是白发苍苍的老人。俞玉兔坚持要把多余的钱还给郑樟瑞: “当年,我只是尽自己的能力帮了你一把,能够帮助到你,我很高兴。现在你寄来3000元,我只能收30元。”后来,在郑樟瑞的一再坚持下,俞玉兔才收下了这笔饱含50年情谊的钱。

  郑樟瑞动情地说:“当时,如果不是俞玉兔借钱给我,我根本去不了宁夏。我的生活虽然不富裕,但我知道,做人最重要的就是‘诚信’二字。”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相关文章
编辑:何东铭
>>文化生活
我市新增4名省级非遗传承人
若无娇嫩双唇 口红再多又有何用?
羽绒服不再遭受人们的嫌弃了 为什么?
东风本田“机油门”激怒车主
宝马8系旗舰官图首次发布 有望亮相车展
翻拍剧别只消费情怀,价值观要与时俱进
《移动迷宫3》科幻动作三部曲终结篇上映
我要投稿
新闻总机:0575-83111111
新闻热线:0575-83119666(编辑部)
        0575-83119777(记者部)
互动专区
视频新闻
1月29日嵊州电视新闻
1月28日嵊州电视新闻
1月27日嵊州电视新闻
1月26日嵊州电视新闻
1月29日帮忙三人行
1月26日帮忙三人行
1月25日帮忙三人行
1月24日帮忙三人行
· 【专题】聚焦2018浙江省两会
· 【专题】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
· 【专题】聚焦2018·嵊州两会
· 【专题】全力打好“八大战役”
· 【专题】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
· [专题]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进行时
· 喜迎十九大 砥砺奋进 勇立潮头
· 【专题】“嵊州文创”人物专栏
· 第三届嵊州创客、创新项目大赛
· 打造剡城"红立方"引领文明新风尚
· 创全国文明城市 我们在行动
· [专题]公益救生杆 为市民安全护航
· 创食品安全城市 享健康安全饮食
· 专题:深化五水共治 剿灭劣Ⅴ类水
· 聚焦2017·嵊州两会
· 撸起袖子加油干·2017全国两会
嵊州市融媒体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嵊州新闻网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浙新办〔2004〕47号. 浙ICP备05017992号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