嵊州新闻网
回眸2011——生态文明:越乡绘出和美景
来源: 作者: 2012年02月20日13:23:32 

霜叶红于二月花

“共创生态市——我心中的绿色家园”大型亲子创意涂鸦活动

 

    绿色经济:变中求新谋转型

  近年来,我市在不断淘汰落后生产力、加快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的同时,更强调整体优化和调整产业结构,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步伐。

  2011年,市委、市政府做出一项决定:由市财政支出3亿元奖励专项资金,以保护环境为前提鼓励企业做强做大,并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其奖励内容包括“以亩产论英雄”,即以企业亩均税收、单位电耗税收和亩均产值等指标作为衡量标准,为各行业的规模以上企业实施排名奖励,激励和倒逼企业加大技改投入,提高环境资源利用效率;对重大投资技改项目、招商引资项目及战略性产业投资项目、研发平台建设和快速发展的重点骨干企业给予“一厂一策”、“一产一策”或“一事一议”扶持;在全市开展“节能减排十佳企业”评选,为当选企业颁发奖金等。此外,还实施了“三年双百亿建设计划”,总投资60亿元用于45个转型升级重点项目,有效扶持了环境友好型集群产业的迅速发展。

  此外,节能减排是倒逼企业转型升级的另一手段。建于上世纪80年代的“新中港”虽然规模不大,但已成为我市节能减排的主力军。该公司至今脱硫率已由原来的60%提升到了90%以上,企业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浓度都远远低于国家排放标准。

  有资料表明,去年在开发区落户的24个项目中没有一家污染企业。为能持续引进和发展环境友好型企业,市环保部门一直积极参与到各类新进项目的洽谈与落实环节中,在与业主签订相关协议时,明确要求把资源综合利用、节能减排加入到协议中。目前,开发区内的380余家企业中,领带服饰、厨具、电机三大主导产业占了总数的80%。

  在新政策的激励下,全市各类行业普遍形成竞相转型和升级的良好氛围。围绕农业增产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我市通过农业结构调整,扩大良种面积,高效农业模式已在全省推广;区域已形成粮食、茶叶、蚕桑、干鲜果、蔬菜、竹笋、畜牧、长毛兔、花卉、水产等十大农业产业基地。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编辑:何东铭
  相关文章
专题设计制作:俞蕾  责任编辑:何东铭


嵊州市融媒体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嵊州新闻网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浙新办〔2004〕47号. 浙ICP备05017992号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