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浇筑山区农村公路边沟
源头防范破解 农村公路水毁修复难
2011年11月25日,省政府在杭州召开全省农村公路总结表彰会,由于我市农村公路“建管养”成绩显著,市公路段被授予全省农村公路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12月15日,随着通源乡岗下至吴家湾通村公路边沟改造任务完工,全市56公里农村公路边沟整治工作全面完成。
由于农村公路等级低,普遍没有砌筑坚固的护坎及顺畅的排水沟,一旦遭遇台风、暴雨,公路排水不畅,极易引发公路倒坎、塌方,致使交通阻断。山区公路因无排水设施,公路路基被汹涌的山洪掏空也经常发生。如2010年8月下旬,受台风“狮子山”的影响,我市局部暴雨,仙岩镇至天竺农村公路共发生了10余处倒坎、塌方,总塌方量达15000立方,造成交通堵塞。这么大的塌方量,当地农村公路管理站组织突击抢险10多天才完成。
如何破解农村公路大面积水毁修复问题?市交通运输局与市农村公路办公室的主管领导,通过下基层调查访问和找工作差距后共同认为:防止农村公路特别是山区公路因台风暴雨大面积塌方的祸是水,问题的症结是公路设施不全造成排水不畅,引发了边坡坍塌、路基掏空等现象。因此,治理必须从源头抓起,修复公路边沟已刻不容缓!于是一场全市山区公路大排查在2011年“比学赶超、创先争优”主题活动中切实展开。调查汇总显示:全市需改造的公路共有822条,需改造边沟计1016.74公里,约需投资13468万元。但限于我市财力,交通部门经过统筹规划,决定按照“量力而行,逐步解决”的务实策略,象建设农村公路安保工程那样进行逐年分解改造。去年在市财政的支持下,计划投资500万元,公路部门“以养好路面为中心,排水为重点,防治结合”的养护方针,开始对长留线、仙竺线、小上线、岗吴线、猪义线、小董线、支剡线、岙社线等9条山区乡道计56公里率先进行边沟改造。
该工程自2011年8月份完成招投标工作后,于9月20日正式开工。在各乡镇农村公路管理站的积极配合下,200多位施工人员战胜罕见的秋冬季绵长的“霉雨”,紧紧抓住晴好机会,分线转战在各山区公路,在短短的3个月内完成了首批建设改造任务。目前,经整治后的村道两侧边沟均筑起了宽30公分,三面光的水泥混凝土排水沟,其排水功能可以与高等级公路媲美,为农村公路保畅通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与此同时,投资90万元的农村公路水毁修复工程建设完工;投资1628万元的农村公路路面大中修任务顺利完成,共计修复沥青路面90047平方米,水泥砼路面28700平方米。15公里联网公路建设已超额完成。上述民生工程,按照交通运输局“创先争优,提效提速”的要求,都赶在冰冻之前全面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