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在宏观经济环境比较严峻的情形下,我市工业经济给出的一组数据令人鼓舞:全市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77.83亿元,同比增长8.7%;完成工业性投资83.77亿元,同比增长17.1%。
综观2012年我市工业经济发展,政策服务、重点项目、创新驱动成了工业强市的关键词。
政策服务 提供坚强后盾
在去年初的全市经济工作会议上,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发展是硬道理,是我们的第一要务的理念。市委书记金志铿锵的话语更让企业家信心倍增: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走工业化的道路,坚持把发展工业经济作为嵊州发展的第一要务不动摇,以工业经济的跨越发展实现全市经济的跨越发展。
继后,我市针对工业强市建设的要求,先后出台了《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政策意见》《嵊州市加快工业强市建设的若干政策意见》等一系列政策。突出工业强市战略、企业培大育强等重点,进一步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在全市工业企业中,健全完善“亩产论英雄”工作机制,实行“绿、黄、红”牌季度通报制,促进工业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坚持以“亩产论英雄”理念统领各项经济激励政策,年初,按照集约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的要求,进一步突出对亩均效益的考评,出台“亩产论英雄”的评判机制:以企业亩均税收、亩均销售、每度电税收、单位COD税收和投资强度等五方面为重点,开展“节约集约发展十佳企业”评比并进行奖励。
职能部门加强对投资强度高、科技含量高、投入产出大的项目的管理服务理念,开辟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实施全程跟踪服务。对需经国家、省审批、核准、备案的项目,实行跟踪落实,争取项目尽快开工建设。同时,深入开展“走访企业,破解难题”专项活动,及时解决企业在提高“亩产效益”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在重点项目有序推进中,实行市领导“六个一”结对联系活动,制订了工业项目推进计划和全年投资计划,对每个计划总投资5亿元以上的项目成立推进小组,对亿元以上的项目实行领导联系制度,实施项目协调、跟踪和服务机制。对全市30强30优企业作为资源要素重点保障企业,制订了一系列投资政策,在用地、金融、财政、人才等方面给予优先保障。
全市上下树立“企业无小事、项目无小事”的服务意识,职能部门重点围绕企业发展要素保障,做好政策机制、拓宽融资、人才培训等服务工作,积极为投资者、为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努力做到与企业“零距离”、服务“零缺陷”、管理“零干扰”,并搭建了“1890”工业强市服务平台,努力营造“重工、兴工、扶工”的浓厚氛围。
重点项目 打下坚实根基
去年5月18日,我市一批重点项目集体奠基开工。10只重点技改项目总投资12.67亿元,占地513亩,亩均投资强度达到247万元,其中最大的为中国空分设备有限公司总投资3.2亿元的大型天然气液化及存储设备项目。10个项目涉及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兴信息产品和节能环保等产业。
2012年11月14日,全市又一批重点技术改造项目集体奠基开工。这12个重点技改项目总投资8.68亿元,占地323.63亩,亩均投资为历年来最高,达268万元,其中最大的为嵊州市立森轴承钢管有限公司总投资1.62亿元的环保型近吸式油烟机生产线技改项目。
这些大项目的建成投产,将给我市工业经济结构调整和提质增效、转型升级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2012年,一批“高大优”工业性投资项目落户嵊州,使嵊州市工业投资取得重大提升。如浙江天乐集团有限公司与高等院校合作开发高铁刹车片产业化项目计划总投资11亿元,公司对甘霖近100亩老厂区实施腾笼换鸟战略,将在2013年完成产品认证后进入产业化项目的正式实施;浙江昂利康制药有限公司开发成功生物催化制药技术,将实施计划总投资10.5亿元的年产2000吨头孢类原料药、300吨酮酸原料药、50亿单位成品药生产线投资项目,部分项目于2012年下半年已利用公司现有30多亩土地实施,开发区新增200亩土地正在落实之中;浙江高翔工贸有限公司看准国家大力发展冷链的机会,利用自身在制冷行业的技术优势,实施计划总投资11.01亿元的年产50万台(套)制冷空调关键部件生产线投资项目等等。
在重点项目的建设过程中,2012年全市工业企业的厂房建设再创新高,至12月,全市厂房建设项目178只,在建厂房面积165.65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61.35万平方米。开发区有56个项目72.03万平方米分布在浦口、三塘与城东;三江功能区32个项目35.4万平方米主要集中在B区;甘霖、崇仁、长乐、三界、黄泽都有大量脚手架分布在各个工业功能区。如此大规模的厂房建设还是开发区建设初期才有的现象,2012年再次实现了重大突破。
有效投资倍添新动力,大项目带动大转型。去年来,大项目的推进,为我市经济带来了当下的发展质量和速度,更储备了未来的发展潜能。一批正在实施的本市企业重大投资项目也形势良好,如天乐集团电声与数码投资项目、巴贝智慧科技有限公司智慧节能系统项目、西门冲片国家级节能电机冲片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和福威重工多功能装载机生产线投资项目等。
同时,深入开展“工业技改项目推进”的步伐在加快,积极推动传统产业“腾笼换鸟”,使产业集群提档升级,三大主导产业实现稳步增长,1至12月,实现产值304.22亿元,同比增长8.8%,占规模以上产值的80.5%,其中领带服装151.72亿元、机械电机83.12亿元、电器厨具69.38亿元,较上年同期分别增长10.3%、2.6%、13.6%。特别是电器厨具产业,在大企业的拉动下,保持了非常良好的增长势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