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出一片新天地
2013年,在“三改一拆”的坚实足印中,一大批斑驳层叠的违法建筑在机器轰鸣声中颓然倒地,捆住城市手脚的旧有框架分崩离析。不久以后,在曾经杂乱无章的违建废墟之中,将出现一个个热气腾腾的建设工地,一张张蓝图即将化为生动的现实。我们可以骄傲地说,嵊州城乡建设正如春天般朝气蓬勃。
在市“三改一拆”领导小组办公室提供的一份资料里,我们看到这样一组数据:截至2013年12月31日,全市累计拆违1603起,占地面积146.0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15.14万平方米;启动“三改”面积114.1万平方米,完成改造86.4万平方米。这远远超过了2013年全年拆违100万平方米、“三改”30万平方米的目标。直观的数据呈现一路上扬的推进速度,也在“破”与“立”、“拆”与“改”中记录下全市干群团结一心、克难攻坚的难忘场景。
破,就要同舟共济,铁腕整治
违建不仅严重破坏了社会的公平正义,也阻挡了城市发展的脚步。2013新年伊始,省委、省政府全面部署启动“三改一拆”,这为我市处置违法建筑、实现城市建设跨越发展提供了契机。
着眼全局,我市确立了“控拆结合、拆建结合、拆改结合”的整治方针,将拆违工作与房屋征迁、城中村改造、空心村整治、盘活存量土地、“四边三化”和双清工作、项目建设等结合,最大限度地体现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统筹推进“三改一拆”行动。
2013年春节前夕,拆违控违全市动员,市委、市政府吹响了全市“三改一拆”的集结号,要求2013年工作重心从控新转向拆违。节后,“三改一拆”领导小组办公室组建完成,机构开始运作。
4月27日凌晨,城南新区(三江街道)许多群众聚集在甬金高速特大桥边,他们看到了市委、市政府重拳打击违建的决心。在机械轰鸣声中,市级层面拆违“首战”告捷——甬金高速特大桥下2.7万平方米的违法搭建在一日之内被强制拆除完毕。一夜之间,“三改一拆”一词响彻全市,成为众人皆知的时事热点。
5月6日,全市“三改一拆”集中攻坚月动员大会对全市直播,35个由市四套班子领导领办的重点整治点全面启动,工作人员放弃双休日奋战在拆违第一线。市委书记金志每周都去开发区踏看违建点现场,听取进展汇报,与开发委共同研究违建处置措施。市委副书记、市长阮建尧每个双休日都在城南新区(三江街道)召开会议,督查推进情况,他还走遍了每一个重点整治点,掌握动态,研究问题,也为一线干部打气鼓劲。7月至10月,全市“三改一拆”再次打响“百日攻坚”战,重点推进六大行动,并确定了53个重点攻坚项目,共拆除建筑面积30.22万平方米。西求、荷花坪和浦口四村被确定为我市创无违建试点村,西求9名疑似党员干部(亲友)违建11宅、荷花坪1名疑似党员干部(亲友)的违建和浦口四村4名一户两宅户均在8月31日前将房屋腾空,并交钥匙给工作组处置。
在拆违行动中,我们经常能看到干部和群众团结一心的身影。5月,为了加快推进东王村梅涧桥自然村的拆违工作,甘霖镇干部吃住在村,和老百姓打成一片,赢得了群众的支持;5月11日,仙岩镇在拆除王树村新老104国道交叉口的一处违法建筑时,镇政府机关干部全体出动,排成长队,帮助违建农户拆瓦片、搬东西,这让本有抵触情绪的户主深受感动;6月7日,在上岛的一次帮拆中,城南新区(三江街道)干部帮助农户扛起了琉璃瓦,汗湿衣衫也顾不得停下来歇一歇……
正因为“三改一拆”方法得当,“让群众得实惠,为发展腾空间”的理念深入人心,群众对此普遍支持,不少违建户纷纷在规定期限内自行拆除,自拆渐成氛围,我市推进“三改一拆”势如破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