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民”二字重千钧
图为夏伯尧(右)与工友一同研究图纸。 (马玉龙 摄)
虽然已过了知天命的年纪,但说起自己曾经参与建设的工程,夏伯尧仍记忆犹新,甚至能精确说出每项工程所涉及的数据。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黄泽人,他伴随着黄泽的农田水利事业一步步成长起来。
1980年9月1日,夏伯尧清晰地记得,那日他离开学校进入当时的明山乡(1992年合并到黄泽镇),从事乡村水利工作,由此,他的青春也在这片土地上翻开了新的一页。34载,全镇防汛抗台、农防堤建设、水电站的建成……都有他的身影,走在乡村小道,老远就有村民朝他招手打招呼,这让他“心里很温暖”。
再忆峥嵘岁月,夏伯尧的工作精神让同事们竖起大拇指。上世纪80年代,为充分发挥和挖掘渔溪坑水系水利资源,夏伯尧负责建设大门闩电站、黄百坂电站和平石头电站,由于工作积极认真,在平石头电站的建设中,他担任领导小组总指挥。那时还是个20出头的小伙子,浑身有着一股倔劲和对工作的执著,白天他爬山勘探地形,饿了吃些随身带的干粮;晚上和专家们一起研究图纸,困了就近住宿在村民家。“一连16个日夜,为了工程能顺利放样施工,我没有回过一次家。”夏伯尧说,“那时孩子还小,家中的里里外外都由妻子操持着。”3座水电站的建成,使当地老百姓走上了致富的道路。
踏破千家门,温暖万人心。基层干部对百姓感情有多深,在百姓心中分量就有多重。黄泽镇是我市洪涝灾害频发的地区之一,修建农防堤自然成为一项长期主抓的农田水利工作。从2000年至今,夏伯尧主持规划设计施工20年一遇的农防防洪堤9.22公里,是全市农防堤建设最多、标准最高的乡镇之一。
然而农防堤建设的背后,更多的是做好村民的协调工作。有些涉及村民的切身利益,有些触及村民的习俗情感。例如一处农防堤的修建涉及该镇唐叶村80多具坟墓的迁移,在常人看来,这项工作十分艰巨。夏伯尧通过精心安排,积极做思想工作,使得这项工作顺利推进。“多数老百姓都认识我,总会给我这张‘熟脸’一个面子。”夏伯尧说。
无论建设水电站还是修建农防堤,这些都是利民事业,夏伯尧也是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在他心里,“为民”二字重如千钧。自2011年起,他开始抓黄泽镇的农村饮用水工程建设,今年1月28日一期工程完工并通过验收,集镇部分企业、机关约2.3万人口喝上了纯净的自来水。如果二期工程顺利完工后,将惠及全镇4.1万人口。“这是一件利民的好事。”
在夏伯尧眼里,50载春秋走过,他的座右铭始终不曾改变:“做人要正直,做事要有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