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家观点二:有教就有,没有教就没有。不要错失孩子一生最重要的国学经典学习时光
周教授说:“以前的中国读书人,在13岁之前把应该读的《四书五经》全部读完。一些重要的书都放在肚子里面,假如没有这样子的教育,这一辈子想要成为一个所谓的大人才,几乎不太可能……”
对于有人提出的质疑:这样死记硬背有用吗?周教授说:“胡适之接受这种教育,他也没有变成书呆子,以后他的记忆也很好,学英语学得很快,所以19岁考公费留学,20岁出国去,到了27岁在哥伦比亚大学拿哲学博士。他凭什么拿博士,他写了一篇文章,叫作《先秦名家研究》。因为他有高度的文言文基础,所以能够研究先秦名家。他后来写了一本书叫作《中国哲学史》。他凭什么写《中国哲学史》,是因为他13岁之前有经典诵读的基础。这样的例子很多。”
“我们现在不是要写好白话文吗?我们再来看看白话文写得好的人小时读的是啥书?胡适之白话文不是写得很好吗?他是读古书长大的。徐志摩、朱自清白话文不是写得很好吗?也是读古书长大的。钱钟书、沈从文,读古书长大的。鲁迅、老舍,读古书长大的。林语堂、梁实秋,读古书长大的……”
“一个孩子,你教他什么,他就学什么。一个孩子的基本学习能力,是吸收的能力。这是海绵式的吸收,整体的吸收。你教他什么,他就放在肚子里面。而一个儿童的记忆力是人生一辈子当中最好的时候——黄金时代。有教就有,没有教就没有,这个没有是一辈子都没有,这才是我们最大的痛心所在!”
周天教授引用台湾台中师范大学王财贵的演讲,把为什么要在13岁前让孩子们诵读国学经典的原因,引述得慷慨激昂,引起台下家长的强烈共鸣,也让大家似醍醐灌顶,豁然开朗。
一上午的汇报演出暨专家讲座活动很快就过去了,但在现场,笔者看到家长们似乎还余兴未尽,大家围着周教授问这问那,想多得一些教育好孩子的真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