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与医院秉承特色培养人才的机制分不开
近日,由浙江省中医药学会主办的“中药材真伪鉴别全国大赛”在桐庐落幕,来自全国各地医疗机构的78支队伍参赛,经过激烈角逐,市中医院中药士张微凭借过硬的专业功底,在实物辨识比赛中荣获第一名。面对荣誉,张微谦虚地表示,这次成绩的取得除了自身较扎实的基础,也与医院里平时的重视、科室里的学习氛围分不开的。
张微在药房里
个人:参加国赛拔得头筹
本次大赛为全国中药师提供了一个辨药、识药、用药能力的展示交流平台,分为理论笔试和实物鉴定两部分。每队选派两人分别参加理论考试和中药材鉴定,根据成绩评选出理论笔试、实物鉴定个人前三名和团体前三名。
“我参加的是实物鉴定比赛,要求在10分钟内写出面前50种药材的名称,并鉴别真伪。如是伪品,则要写出假药名。”张微说,比赛中时间比较紧,而且同一种药品会因产地和炮制方法不同有所差异,伪品仿真程度之高无疑增加了比赛的难度系数。像枳实、青皮非常相似,容易认错。在比赛中,张微感到最难辨识的是湖北贝母和浙贝母。“当看到这味药时,我第一感觉它是浙贝母,但当时心里有疑问,就先去鉴别其他药材了,后来在剩余的一点时间内再仔细观察,判定它不是浙贝母,而是湖北贝母,因为从颜色上看浙贝母偏白,而湖北贝母偏黄,且外表略带黄色棕毛;从手感上看,湖北贝母断面粉性比较足,而浙贝母比较光。”而事实确如张微所分析的那样,她最后从众多参赛选手中脱颖而出,拔得头筹。
在采访中了解到,还在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读书期间,张微每学期都以优异的成绩获得奖学金,2012年曾获全国国药杯二等奖。走上工作岗位后,她越来越被中医的博大精深所吸引,把学中医中药当成了自己的兴趣爱好,平素还利用休息时间,跟老中医抄方、学中医。为备战这次比赛,张微请教了科室里经验丰富的老药师,走访了市内一些大药店以开拓视野,并在业余时间采集几百种药物标本训练辨识的速度。最后,功夫不负有心人,勤勉的汗水浇灌出了甜蜜的硕果。
医院:秉承特色培养人才
一直以来,市中医院秉承中医特色,将中医药放在重心位置来抓,将培养中医药人才作为医院战略发展的基石,搭建多个平台促进中医药从业人员特别是年轻人快速成长。
如开设夜门诊,利用休息时间让学徒跟师抄方学经验;开展名老中医学术带头人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每三年一批,加快了对医院高层次临床人才的培养;邀请十余家省级以上医院专家来院坐诊、手术、查房等带教指导;隔周三举办专题讲座等。今年3月,医院又开设了中医护理门诊。
“两年来医院业务量不断上升,一上班就难有空闲时间,无形之中大家练就了一身业务技能。而医院里,每月会进行一次医疗质量自查自纠例会,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科室则定期组织业务学习,督促年轻人学习,让知识更新换代。”医院药剂科主任这样告诉记者。
“近几年,除了积极鼓励职工外出学习外,医院特别重视中医药人才的引进,在多措并举下取得了一定实效,如中医内科吴捷中医师在全国基层中医方歌背诵竞赛中获得三等奖;在中医内科程华焱的带动下,全院科研课题在2016年取得了突破性的成绩。11月10日,在绍兴市中医医疗质控中心2016年度中医基础知识竞赛中我院荣获团体二等奖,王微获个人二等奖,吴捷获个人三等奖。”院长助理黄小松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