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程水英,黄泽镇普安村妇女主任,预备党员,普安村村嫂志愿队队长。
2015年7月,身为预备党员的程水英担任了黄泽镇普安村村嫂志愿队队长,从此,她成为一个乡风文明的实践者、传播者、引领者。
“天生”爱帮人
程水英于2003年当选为村妇女主任,同时,还担任着村食品安全协管员、村远程教育管理员以及村计生员等多项工作。
“村嫂志愿队成立以前,我一直有帮助别人的习惯,看到村民有困难,忍不住去帮上一把。”在程水英眼里,成立村嫂志愿服务组织,可以使零散的村嫂形成一个整体,凝聚一股力量,更加规范化、组织化地进行村嫂志愿服务活动,并在全镇人民中产生看齐意识,因为“我们村有村嫂,没有村嫂的村子就会显得很没面子”。
目前普安村共有村嫂志愿服务人员20人,程水英每月定时组织一次村嫂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现在,只要有时间,程水英就组织村嫂跳排舞,开展文化活动。去年年底,她组织村嫂为村民带来了一场迎春晚会,自己也上台出演小品,至于舞台、节目、服装等,都是由村嫂自己设计、解决的,村民们都拍手叫好。
每年8月中下旬,程水英就会带领村里的老年人去黄泽卫生院进行身体检查。围绕镇党委政府的五水共治、环境卫生“六治六创”中心工作,每月8日,又组织村嫂进行一次环境卫生保洁活动。作为村嫂队长,程水英带头示范,下水下河,脏活累活一手揽,以身作则,带动感染其他村嫂一起参与。
她还发扬邻里互助的美德,组织村嫂看望村里的孤寡老人。村里一位叫魏盛栗的老人因生活无法自理,她像亲生女儿一样定期帮魏大爷洗被子、换衣服。在重阳节,走进敬老院为老人们包饺子,送关怀。今年10月9日重阳节,程水英亲手做了重阳糕,给老人们送去。
身正,影不斜
打扫卫生是件平常事,却在程水英的手中变得不再平凡。
一群40岁左右的年轻村嫂,各有各的职业,有的做电子产品,有的在上班,有的正在创业。其中一名叫魏林妃的村嫂是黄泽镇人大代表,开有一家小服装厂。但到每月8日,她们总是如约在早晨5点相会,参加义务打扫。
村嫂志愿队伍对村民来说是个新事物,刚成立时,也曾被村里人怀疑过,怀疑她们真的是否义务帮助村民?是不是有利可图?一时间议论纷纷。不过,时间早已证明了一切,流言不攻自破。
程水英月复一月、年复一年地辛劳付出,笑脸相迎,耕耘着家乡,服务着乡邻,逐渐在村民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别人看我如何并不重要,我们村嫂身正不怕影子斜,义务劳动无利可图,购买工具有时还得自己掏钱”,程水英告诉记者,“帮助别人使自己得到快乐,这样就够了。”
“陌邻”变“睦邻”
下午三点半,正值小孩子们放学归来。只见一群男孩儿在巷口商量着什么,然后如脱缰野马般互相打闹着“闯”进了程阿姨的家门。因为程阿姨的儿子每每是发起者,往往是第一个跑到,不过程阿姨怎会只奖励儿子一人,而是将备好的点心招待来她家的每一个孩子。
“小孩子放学经常来我家写作业,吃零食”,在程水英看来,这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时逢双休日、节假日,村里有很多人家常会拿着自家种的米、酿的酒,从集市上买好肉,带到她家那口土灶上烧菜做饭,聚餐聊天。在程水英的影响下,邻里关系非常和睦。
有一年冬天,大雪纷飞,程水英跟往常一样到了办公室,只见村里一位90多岁的老婆婆坐在办公室门口,程水英赶忙过去问好。老婆婆将手里揣着的几个药盒子递给程水英,告知她帮忙买这些药品给她。因为老婆婆行动不便,她女儿又不太孝顺,程水英经常帮忙为她买药。为此,程水英还时常遭到老婆婆的女儿责问:“我妈是有女儿的,有困难要你个外人插手?”刺耳的话语让程水英心里格外难受,但她一直忍着,淡定地说:“你母亲只要来找我,我就会一如既往地帮助她。”不仅如此,当老婆婆头发长了,只要老婆婆需要,程水英就会亲自上门为她理发。
希望做一名全能村嫂
程水英觉得“村嫂”这一新生事物,需要不断探索、不断发展,而不仅仅只局限于治水、帮贫扶困等。
程水英希望更多的村嫂今后在弘扬地方美食文化方面多做一些事,推广像嵊州豆腐小笼、豆腐年糕这样的特色家常菜;学会做一名“月嫂”,服务村内更多人群;学习网络购物和网络销售,运用互联网购买村民需要的货品,将家乡的土特产放到网上售卖,打响本地品牌;办村嫂培训班,让更多乐于助人的村民加入到村嫂队伍中来,使村嫂掌握更多的技能。
当城镇化日益推进的今天,像程水英一样的嵊州村嫂一直坚持以农村文化礼堂为主阵地,守望邻里,激扬青春,挥洒汗水。她们默默为这个土生土长的村子奉献着自己的年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