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嵊州新闻网 >> 文化频道 >> 人物故事
【嵊州文创(第四期)】郑兴国:刀下功夫 根上乾坤
来源:嵊州新闻网 作者:记者 裘冬梅 2017年10月18日11:57:00 

  人物简历:郑兴国,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中国根艺美术学会理事,浙江省根艺美术学会常务理事兼常务副秘书长。2009年,中国工艺美术协会授予“金雕手”称号。

  仿如中国传统的写意山水画,郑兴国的根雕作品粗细结合、虚实相间。其作品取材广泛,形式多样,寓意深刻,或如大江奔腾,或如涓涓细流;或粗犷夸张变形,或细腻委婉柔美;或隐喻典故富有哲理,或引领时势发人深思。

  作品:木头与诗意的经典碰撞

  秋风起,凉意生。

  吃过夜饭,郑兴国洗去一身的疲惫和尘灰,和虞定良、郑松强、俞柏青等大师坐在“万青堂”前面的院子里喝茶。酒量不好的人不喜欢喝酒,但一杯清茶却是必须的。

  2015年,位于温州乐清的中国·万青堂木雕有限公司要建造一个顶尖级的根雕博物馆,收藏国家级和省级根雕大师的精品力作,这年下半年,郑兴国应邀前去创作,一转眼,已是两个年头了。两年来,无论春秋,无论冬夏,郑兴国和虞定良他们白天一起干活,晚上则闲坐清谈。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田园生活是大多数都市人的向往,我们的根雕作品也要契合他们的心灵追求。”

《同祖同根》

  “要像唐诗宋词一样,以景寄情,情景交融。”

  “不拘泥于一人一物,山水花鸟都是‘景’,‘景’为‘情’生,它们是为人物服务的。”

  大家一边喝茶,一边这样直抒胸臆。事实上,郑兴国这两年的作品最讲究“情景”和“意韵”了。大场景也好,小写意也好,万变不离其宗,每一件作品散发着宁静、恬淡、清雅的气息。

  就在去年上半年,郑兴国历时4个多月创作了《雅聚》,50多个人物,下棋的,弹琴的,读书的,画画的,各具情态,气韵生动。只一眼,便让人沉醉其中,不能自拔。

  乐清两年,是大师们切磋技艺、交流学习的两年。而对于郑兴国来说,意义则更加深远。一则,嵊州根雕要走出去,根雕大师必须先走出去,郑兴国去乐清,是带着在外传播发扬嵊州根雕的使命去的;二则,乐清黄杨木雕与东阳木雕、青田玉雕,并称“浙江三雕”, 2006年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郑兴国去乐清主要是吸收乐清黄杨木雕为其所用;三则,推荐嵊州其他大师的作品让“万青堂”永久收藏。

  “好的作品,是要放在博物馆里,让更多的眼睛来欣赏。”好的作品,需要才情、热情和灵感的激情碰撞,甚至还需要创作者与根材之间的“缘分”。所以,好作品的最好归宿是博物馆。他希望嵊州根雕大师们的作品能更多地留在“万青堂”。

  郑兴国喜欢木头和树根,这是一种令人着迷的植物,即使植物死去,它身上还弥漫一种禅意。因此,他愿意让手中的木头和树根,更接近于事物的本真。空山幽谷,寂月流音,诗词赋章,他的作品与诗词走得很近,与高山流水走得很近,与一杯清茶的距离也很近。《雅聚》《品茗》《乐享天伦》《博弈》《苏武牧羊》《天问》等等,你可以从中读到一首遥远的唐诗,可以听到铮铮淙淙的流水清音,可以闻到尘世间最温文尔雅的气息。

[1]  [2]  [3]  下一页  尾页
  相关文章
【嵊州文创(第三期)】金祖稠:紫砂壶里日月长
【嵊州文创(第二期)】宓风光:无限风光在“泥潭”
【嵊州文创(第一期)】郑剑夫:潜心雕龙化神奇
编辑:何东铭
嵊州市融媒体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嵊州新闻网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浙新办〔2004〕47号. 浙ICP备05017992号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