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做的是什么呀?”“是小鸟,小鸟飞到树上了。”“我在做虫子,虫子把树叶吃掉了……”这是“泥塑人”庞春园在蒙特梭利幼儿园的泥塑课上与小朋友们的对话。原来,庞春园今天的目的是教小朋友们用泥巴做一棵树,却没想到孩子们能从一棵树联想到鸟、虫子等一系列“树的配饰”。
今年39岁的庞春园出身泥塑之家,由于父亲祖辈都做泥塑,从小耳濡目染的她,对泥塑工艺也有着深刻的感情。在庞春园的记忆中,自家的泥塑工艺品一直是抢手货,日本的龙虾、意大利的海盗等产品广受欢迎,国外订单也是一个接一个,厂里的工人们也总有赶不完的订单。所以中专毕业后,她毅然回家和父亲一起做起了泥塑工艺品。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愿意做泥塑这种传统手艺活的人越来越少,手艺精湛的工人更少,庞春园家的泥塑工艺品厂的工人,也从原来的50多人下降到了目前的10余人。“现在的年轻人,很少会执着在一团泥巴上精雕细刻,主要还是耐心不够。”庞春园说,现在不但从事泥塑工艺品制作的人越来越少,而且泥塑的精品也越来越少。像当初曾吸引了不少外国人“眼球”畅销国外的水浒108将,现在也已基本停产,难觅踪迹了。
更让庞春园失落的是,为迎合市场需求,如今她家的主业从泥塑工艺厂转成了五金制品厂。“现在泥塑只是一个副业了,说不定哪一天就完全消失了。”如何将这一门手艺传承下去,是庞春园一直以来都在思考的问题,所以当她得知蒙特梭利幼儿园要聘请她当指导老师,在幼儿园开泥塑课时,她欣然同意了。“带领一群孩子玩泥巴,让他们了解嵊州的传统泥塑手工艺,这也是一种传承。”在庞春园眼中,通过开展泥塑课,或许将迎来泥塑工艺的第二春。
蒙特梭利幼儿园负责人张浙娜告诉记者,他们当初想到要开设这样一门课,也是为了更好地传承非遗。“没想到一次偶然的手工艺课,竟然为孩子打开了一扇“非遗”的大门。”张浙娜说,泥塑以泥巴为原料,很受孩子们的欢迎,而且通过泥塑,既锻炼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又丰富了他们的想象力。“看似简单的玩泥巴,其实可以开启孩子的想象力,比如做一棵树,他们会耐心为树刻上纹路,也会想到了小虫在吃树叶等等。”张浙娜认为在幼儿园开设泥塑课,是孩子爱玩好动的天性与传统手工艺的最好结合点。
张浙娜告诉记者,我市有泥塑、竹编、紫砂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接下来幼儿园也将继续探索非遗传承之路,在增进孩子们的文化情感、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同时,也希望借助着童稚的演绎让非遗魅力历久弥新,让更多人感受到非遗文化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