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1月,嵊州被命名为浙江省首批小康县(市、区)
眼下的嵊州,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羊肠小道变成了宽阔的柏油马路,私家车保有量逐年增加,公共交通飞速发展,百姓出行更加方便快捷,移动支付更是让让我们可以便利地买买买……衣食住行,方方面面,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再到富裕健康,改革开放40年,带给老百姓的是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
资料图
1996年1月15日,我市与西湖区、江干区等33个县市区被命名为“浙江省首批小康县市”,居民生活也实现了由基本温饱到小康的质的飞跃。而交通工具的变迁,也恰恰见证了百姓越来越好的生活。
回忆起曾经骑自行车上学的场景,家住鹿山街道碑山村的杨先生仍记忆犹新。30年前,读高中的他每天都骑着自行车赶到市区上学,“当时的马路哪像现在那么好,都是泥路,碰到下雨天,骑车更是艰难。”杨先生说,当时他每天都要准备一根小竹片,因为骑一段路后,车轮就会因粘上泥土而无法前行,需要用小竹片将泥土刮下来再骑行。
时光荏苒。1996年,杨先生到了适婚年龄,家人为他在市区购买了一套价值7万元的房子。“当时经济情况已有很大改善,家里准备给我们两兄弟结婚用的一张床也没用上。”杨先生回忆,家里有一张实木床,但一直未上漆,就是为了等兄弟俩结婚时再上漆,这样结婚时就有新床了。“后来我们都在市区买了房子,这张床到现在都没有上漆。”从1996年买房到2002年买第一辆摩托车再到2008年的第一辆小汽车,杨先生一家的生活发生了质的飞跃,回家的道路,也从曾经漫天飞尘的泥路,变成了现在宽阔干净的柏油马路。“现在回家方便了,看家人的次数也自然而然增加了,还会经常带着家人去自驾游。”今年,杨先生的车又从大众升级成了保时捷。
近年来,随着老百姓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小轿车也逐步进入了寻常百姓家,条件好的家庭甚至有了第二辆甚至第三辆车。
新车上牌(资料图)
曾经,如果短途出行,骑上一辆永久牌自行车就能让人刮目相看,如今,开着私家车跑遍大江南北也不再稀奇。截至目前,我市机动车保有量已达到15万辆左右,平均每5个人就有一台机动车,小汽车再也不是二三十年前的稀有品。
现在居民的出行方式也多种多样,公共自行车低碳出行,坐高铁跨省市远行,坐豪华轮船周游列国,坐飞机比当年骑摩托车都常见。“互联网+交通”更是给百姓出行带来了极大的便利,订机票、查询航班,可以在手机、电脑上实时了解;乘坐公交车,在手机上可以随时查询公交的行进、到站情况;网约车也可通过手机操作。现在回农村老家,甚至可以不用开私家车,城际公交就会把你送到家门口,许多老人感叹,这种变化以前想都不敢想。
40年交通工具的变迁史,勾勒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市百姓生活的巨大变化和社会发展的巨大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