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55年成立以来,黄泽镇七一村经历了修筑堤坝治理水患、食不裹腹搞园田化、承包到户多种经营、创办企业强村富民等特定历史阶段,曾经的“讨饭村”蝶变成为省级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的样板村、“五星达标”村。七一村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市广大农村艰苦创业、致富奔小康、建设美好家园的缩影。
今年“七一”,七一村五任书记一起参加“庆七一”主题党日活动,借此机会,我们近距离聆听这段以实干诠释初心,以行动践行使命,一任接着一任干的心路历程……
五任书记的合影,从左到右分别为第二任书记袁柏桥,第四任书记屠见标,第一任书记吕银芬,第五任(现任)书记刘淼铨,第三任书记周樟法。(马玉龙 王勇吉 摄)
第一任“劳模书记” 上世纪50年代
吕银芬 今年100岁 任职4年
初心使命:1954年2月21日,曾获浙江省首届农业劳动模范的吕银芬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当时整个黄泽镇只有四名党员)。1955年黄泽江边,七一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组建,吕银芬担任了党支部书记。
“那时黄泽江水年年灌进来,修筑大坝是头等大事。”“把水患治好了,才能安心发展农业生产,种桑养蚕、开辟菜园、果园、办养殖场、种植茶叶。”站在当年修筑的大坝上,如今已风景如画,吕老万千感慨。
薪火传承:退休后吕老虽定居绍兴,但她不忘初心惦念家乡,关心时政、热心公益,与七一村长情不断。她通过报纸电视关注家乡变化,叮嘱上门探望的新一届村两委会干部一定要把家乡建设好。
第二任“讨饭书记” 上世纪60年代
袁柏桥 今年88岁 任职16年
初心使命: “您的嘱托——要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我这个‘讨饭书记’没敢忘。”1959年,袁柏桥接过第一任书记吕银芬手中的“接力棒”。上任头一年遭遇粮荒,袁柏桥硬着头皮四处筹借粮食,东借西凑2.5万公斤粮食帮助1000多村民暂时度过了眼前的难关。“粮荒”过后,他带领社员搞园田化改造,创办榨面厂和年糕厂,发动社员养蚕、手拉车搞运输等副业,社员生活有所好转,集体经济也有了起色。
薪火传承:袁柏桥在“接力棒”移交之际,嘱托下一任书记周樟法继续实施农田园田化改造,使农田“田成方,树成行,渠相通,路相连,旱能灌,涝能排,便利机械化”。
第三任“管田书记” 上世纪70年代
周樟法 今年81岁 任职9年
初心使命:1975年,周樟法牢记前任书记的嘱托,大力实施农田园田化改造,同时根据大家讨论意见,对原来分散的农田进行整合,再统一安排给各生产队,经过农田电器化改造,劳动效率和粮食产量大大提高了。为增加集体经济收入,村里创办了五金厂、教具厂、戏剧班,集体经济收入也有了增加。
薪火传承:没来得及建店面房,周樟法卸任时便将5间店面房的规划图交到了下一任书记屠见标手中,嘱咐他务必将店面房建成,通过出租房屋增加集体经济收入。
第四任“致富书记” 上世纪80年代
屠见标 今年67岁 任职10年
初心使命:1983年,屠见标上任伊始,立即着手把前任书记交给的店面房规划变成了现实。他带领村民仅用了一年多时间,五间店面房建成并出租,增加了集体经济收入。头脑活络的他,1985年创办了一个拥有近百个摊位的菜场,这是黄泽镇唯一的农贸市场,全村60%的村民依靠农贸市场致了富。同时他还尝试创办年糕厂、云母厂。随着集体经济收入的成倍增加,为改善村民生活条件,着手开始对村庄部分道路进行硬化。
薪火传承:“村内道路要硬化,店面房要扩建。”离任时,屠见标是这样嘱托下一任书记刘淼铨,继续增加集体经济收入,彻底改善村容村貌。
第五任“毛佬书记” 上世纪90年代
刘淼铨 今年62岁 任职超26年
初心使命:1993年,刘淼铨走马上任后,第一件事便是花大力气硬化村庄道路,到第二年全部完工。同时,继续扩建店面房,逐年增加到了18间,仅此一项每年增收40多万元。在顺利完成前任书记的嘱托后,刘淼铨带领全村党员干部群众开展“五星达标、3A争创”、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等工作,村庄“颜值”、“气质”飞速提升,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逐年增加。
2018年,村集体收入达到102万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38万元,比全市农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多了4000元。从2010年起,村集体每年为村民交“农保”,60岁以上的村民在每年重阳节、春节还可以领到特别福利人均150元,其中90岁以上村民再额外增加人均200元。
薪火传承: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在现任书记刘淼铨的带领下,七一村老百姓的美好梦想才刚刚起航——瞧,投资4000多万元的新农贸市场将于今年年底前完工,投入运行后,入股的村民又将分到一笔可观的“红利”,村民增收致富的路子越走越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