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70年披荆斩棘,70年风雨兼程。今起本网对“壮丽七十年 奋斗新时代之奋斗者”进行系列报道,为广大网友讲述70年来在不同历史时期为祖国建设、嵊州发展作出贡献的典型人物,以及在平凡岗位上不懈奋斗的普通嵊州人,展现人民群众热爱祖国热爱家乡、艰苦奋斗追求美好生活的精神面貌。 |
资料图
站立在天安门纵目远眺——
旗如海,人如潮,
欢声雷动冲九霄。
万里晴空艳阳照,
我这颗久蛰的心儿在燃烧。
终盼得神州大地换新貌,
喜我中华挺起脊梁伸直了腰。
年届古稀不算老,
还要把建国的重担挑。
张开双臂我把新中国来拥抱,
共产党永远是我的刎颈之交。
领袖的风采眼前萦绕,
忽然间奇思妙想涌上心梢。
——节选自现代越剧《马寅初》
1949年10月1日马寅初应邀出席新中国成立开国大典
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在首都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在隆隆的礼炮声中,毛泽东同志在神圣礼炮声中庄严地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聚集天安门广场的30万军民进行了盛大的阅兵和庆祝游行,而在毛泽东同志右后方站着的一位老人则将此盛况尽收眼底,他便是被宋庆龄称赞为“中华民族难得的瑰宝”的马寅初先生。
“马老在1948年底来到北京,参加新中国的筹建,为解放初期的经济稳定与恢复多次建言献策,新中国成立时,马老时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登上天安门城楼见证了这一伟大的时刻。”马寅初的侄孙、马寅初纪念馆副馆长马大成告诉记者。
1882年,马寅初出生于嵊县浦口镇(今嵊州市浦口街道)一个酿酒世家,年少时便成绩突出,赴美留学,潜心攻读经济学,是我国首批来到国外学习经济并且获得博士学位的学者之一。抗日战争爆发后,在民族危机的紧急关头,他挺身而出,写文章,作演讲,反对官僚资本主义和通货膨胀,反对出卖民族利益和独裁统治,这种种爱国行为,曾使马寅初长期受到迫害,但他没有屈服,始终坚持着爱国爱民的斗争。1949年5月,上海解放,为尽快稳定和恢复几个新解放城市的经济金融,马寅初与黄炎培、陈叔通等一批在上海工商界有一定威望的人在6月24日来到上海,成立了贸易公司,逢高抛出,逢低收进,以经济手段打击投机奸商,使投机商破产,稳定了物价,抑制了通货膨胀,稳定了人心。
马寅初故居
除了在稳定经济上的建树,提起马老,便绕不开“新人口论”。1957年6月,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马寅初提出了一个关于节制人口问题的提案,这便是“新人口论”。马寅初主张有计划经济,也应该有计划生育,并且提出三点非常具体的建议,其中包括建议确定我国的人口政策、宣传节制生育和晚婚的好处以及控制人口增长,其基本观点就是要通过控制人口发展,进一步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1959年下半年,有人针对这一观点煽起全国规模的大围攻,好友劝其出来认错检讨。对此,马老说,我对我的理论有相当的把握,学术的尊严不能不维护,只能拒绝检讨,并公开声明:“我虽年近八十,明知寡不敌众,自当单枪匹马出来应战,直至战死为止,决不向专以力压服而不以理说服的批判者们投降。”事实证明,“新人口论”确有可行之处,它对于我们研究人口理论,控制人口增长有着重要的参考作用。在1982年5月23日的《人民日报》上,马寅初获得了这样的评价:他的这一切不是表现在简单地“听话”“跟着走”,而是以一个学者特有的专长,以主人翁的态度进言献策,是中国共产党难得的真诚挚友。
“马老自有一副文人傲骨,他信奉真理,不畏权势,为自己觉得正确的事情发声。”马大成告诉记者,来到纪念馆参观的人们,除了惊叹于马老超前的思想,也为他的精神所折服。
马老虽然在发表论点时非常强势,但在教育工作中却是一名“慈父”,他先后担任重庆大学商学院院长兼教授、南京大学教授、北京交通大学教授、北京大学校长、浙江大学校长等职。据重庆大学师生回忆,马老从1938年到重庆大学至1946年离开,先后担任了经济学、货币学等五门课程的主讲,作为名师他没有一点架子,学生有困难他辅导,遇到学生生病,就亲自送医院,还在经济上给予帮助,甚至学生结婚,请他当证婚人,他都欣然前往。从马老这些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反映了这位名师为人之坦荡,对朋友之至诚和对学生之情深。
马寅初青铜雕像落户中华世纪坛
年少学成,他没有留恋国外的优越生活,毅然回国为国出力;回国后,他不受军阀、政客拉拢,一心为民做实事,出良策;面对批评、攻击,他迎难而上,不曾停止发声;面对教育工作,他全心付出,桃李遍布天下。
如今,我市的马寅初中学书声琅琅,马寅初风节馆悄然而立,在杭州的马寅初纪念馆作为“第二课堂”,引得不少孩子们纷纷前来“打卡”,马老的精神,正为无数后人赞颂与继承。
马寅初,一颗赤子之心,一副文人傲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