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不是农民 却在太阳下挥动镰刀
编者按:高温不退,烈日炎炎,各行各业都有这么一群人,他们挥汗如雨坚守在一线岗位,在平凡工作中默默奉献。本万从今日起推出一组“高温下的劳动者”的报道,敬请关注。 |
连日来,市气象台连续发布高温橙色预警,国家统计局嵊州调查队调查二科科长,今年56岁的马樟兴,却天天冒着高温,和同事们一起,带着镰刀、脱粒机、样本袋、测水分仪等专业工具出现在早稻田里,科学测量记丰收。
上午10点多,空旷的田野里,太阳暴晒下,气温已经接近40℃。在农调员选择好早稻田的收割样方后,马樟兴就跟着PDA导航显示,来到稻田中央,撸起袖子弯下腰,用镰刀收割成熟的早稻。没过5分钟,他的衣服已经被汗水黏在了背上,尽管穿着长袖长裤,但皮肤还是被晒得有点疼。喝了几口水后,马樟兴继续挥动镰刀。
如今机械化已经普及,为何他却仍采用最原始的收割方式呢?原来,为准确反映早稻生产情况,确保粮食生产数据采集过程的科学性、规范性、准确性,凡是测框碰到的稻谷都要齐根割掉,不能多收割一株稻,也不能少割一株稻。
“因为它是抽样调查推算用的,少了一点,多了一点,推算的时候,产量相差就比较大了。”割完一个样方,农调员们都已经汗流浃背、满脸通红,但他们无暇顾及,将收割后的稻谷现场装袋后,直接奔赴下个样方。
在测量现场,农调员严格运用国家通用的水稻实测斜线法,在水稻田中等距离抽样选取了3个10平方尺的圆形样本,进行分组实割取样。样本收割完毕后,他们现场对样本脱粒、标签登记、称重、水分测量、单产计算等环节。
“全市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作物单产、总产量,都是调查队通过无人机航拍、作物实测等方法得出数据后,再经过相关统计方法计算得出。”马樟兴告诉记者,有了高科技的测量方式后,数据采集方法的可视性、数据计算方法精确性,确保了粮食产量客观实在,对准确掌握当前全市早稻生产水平,客观反映早稻生产能力,科学规划和指导今后早稻的生产工作都具有重要意义。
尽管借助了无人机航拍、卫星遥感等现代技术手段,但为确保不出一丝差错,烈日下的细致手工活仍少不了。而从最初的粮食抽样调查,到现在的畜禽监测调查、粮食产量监测调查等,虽然工作内容逐年增加,但每年收割早稻期间,马樟兴他们几乎天天在田间地头度过。他说,只有每一位最基层的农调员都提供最科学严谨的实割实测数据,才能为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