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石璜镇雅宅村赵宅自然村的一位村民,向甘霖镇蓝天义警志愿服务队送上锦旗,感谢他们在短时间内帮其找到了离家出走的母亲。这是甘霖镇蓝天义警志愿服务队组建以来,积极参与应急搜寻救援的又一成功事例。
甘霖镇辖区面积159.5平方公里,辖35个行政村、2个居委会、2个安置小区,常住人口10.5万人左右,而甘霖派出所现有民警仅18人,协警16人。面对基层警力严重不足的问题,甘霖派出所积极动员民间力量,组建了一支甘霖镇蓝天义警志愿服务队,将志愿者与警察深度融合,参与应急搜寻救援、巡逻防控、纠纷调解、反诈骗宣传等活动,探索出一条社会治理的新路径。现在,“蓝天义警”成为一支不穿警服、不拿工资,维护甘霖镇社会安宁的重要民间力量。
让志愿者圆“警察梦”
今年11月26日,石璜镇雅宅村赵宅自然村一位73岁的老婆婆从家中走出,因其曾经患过脑梗,大脑记忆力有损,不记得回家的路,家人在附近找了一圈未找到人后,便向甘霖派出所求助。
接到报警后,民警立即将这一消息发到了“蓝天义警志愿服务队”群里,希望志愿者们能一起寻找老人。消息刚发出就得到了志愿者们的积极响应,在通过朋友圈征集线索的同时,志愿者相继赶到派出所,一边查看监控,一边跟随着民警到老婆婆有可能出现的地方,再一次进行地毯式搜索。
最终大家在甘霖镇上叶村淡溪湾自然村找到了老人,并将其安全送到了家人身边。“当天16时左右我们接到报警,19时左右就将老人找到了,现在这么冷的天,万一过夜的话,后果不敢想象。”甘霖派出所所长王冬安说,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找到老人,“蓝天义警”的志愿者们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蓝天义警志愿服务队的成员来自各行各业,有退伍军人、个体户、设计师、水电工人、企业工人、厨师……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有一个警察梦,都有一颗公益心。作为一支“民间警察”队伍,具有“志愿者+警察”的双重性质,因此,“蓝天义警”有别于其他社会公益组织。每位申请加入者,除要经过严格政审外,还必须参加上岗前的培训,让“志愿者警察”具备一定的救援、调解能力以及一定的警务技能。
目前,“蓝天义警”志愿者人数已从刚开始的6人,扩展到了165人,志愿者也从甘霖镇本地人,发展到了长乐镇、石璜镇等周边地区的村民。除了参与救援寻人,每天晚上,他们还会轮流参与夜间巡逻防控工作,确保辖区群众有一个安全的居住环境。
据王冬安介绍,甘霖派出所打造“蓝天义警”的初衷,是希望蓝天义警成为派出所的巡逻员、调解员、治安员、信息员、宣传员,既能有效缓解他们警力不足的难题,又能提高广大志愿者参与社会共建共享的激情,共同打造平安甘霖。
“我们也希望通过这部分志愿者,使更多人能理解支持公安工作,更好地推进公安工作。”王冬安告诉记者,“志愿者警察”与正式警察的区别是,“志愿者警察”是一支公益性质的民间队伍,在正式警察的带领和指导下,自愿参与社会治安防控和爱心活动,无报酬。参加活动时,统一穿戴有“蓝天义警”标志的服装,派出所提供必要的装备。
尽全力让“游泳圣地” 不再发生溺水事故
甘霖镇辖区内的小乌溪江因水清岸绿,一到夏天,便会成为游泳爱好者的“游泳圣地”,每年也总有溺水事故发生。为尽可能减少溺水事故的发生,今年,甘霖派出所根据往年的工作经验,查排出了3个溺水事故高发水域,将其设置成“守望点”,在配备必要救生设备的同时,还组织了游泳水平较好、拥有一定救援技术的志愿者,在现场“守望”。
今年8月1日到9月底,蓝天义警每天都组织9名志愿者,从傍晚4时左右开始在人潮密集处开展“守望”工作,直至游泳爱好者都安全回家后,他们才收工回家。
除9名志愿者在“守望点”驻扎的同时,现场还有2—3名志愿者,开车在小乌溪江边来回巡逻。
“每天到小乌溪江游泳的都会有上千人,有时候守望点的人并不能全面照顾到,所以流动巡逻车必不可少。”蓝天义警志愿服务队队员宋科锋告诉记者,有些人喜欢自己找人少的地方游泳,一旦发生溺水,守望点的志愿者可能无法及时看到。同时,还有部分人喜欢在中午或者别的时段到江里游泳,所以志愿者们时时刻刻都会开车在路上巡逻,争取在发生溺水事故的第一时间进行救援。
8月16日下午1:00左右,志愿者沈旗江和队员们照例在小乌溪江边开车巡逻,在行至方口桥头水域附近时,发现远处一个浮浮沉沉的黑点,立即引起警觉,定睛一看发现是个即将下沉的人。沈旗江立即大叫一声“救人”引起旁人注意,然后来不及脱衣服就一头扎进了水里,把快被淹没的小男孩一把抱上了岸。
“小乌溪江往年总有人因为游泳而溺水,今年在志愿者的协助下,溺水事故明显下降,明年争取不再有溺水事故发生。”王冬安说,“蓝天义警”志愿者们的战斗力让甘霖派出所的民警有了更多的精力,去处理责任分歧案件、疑难案件、以及警务执法工作。
在王冬安眼中,“蓝天义警”凝聚了社会各方力量,吸引了群众广泛参与,实现了警民同心、群策群力、共筑平安,成效显著。而且,该志愿队行政成本低、社会反响大、公众评价好,是统筹社会资源参与社会治理体系建设的有益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