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嵊州新闻网 >> 文化频道 >> 越乡文化
一脉剡溪千秋文——剡溪文化溯源兼对当下传承和发展的思考
来源:嵊州新闻网-今日嵊州 作者:文/刘雨昕 2019年12月18日10:17:00 

  二、剡溪文化的形成——功于同生同长、融入融合的历史

  剡溪文化是随着自然学、人类学、社会学、政治学、哲学等诸多领域的演进而发展形成的。上万年的自然演变,数千年的文明演进,滋养并孕育了独特的剡溪文化。本文郑重提出,用剡溪文化去概括和命名同样以剡溪作为母亲河的嵊州文化和新昌文化,是妥贴的,也是可行的。从历史维度去观照,嵊州文化也好,新昌文化也好,两者同根同源,无法割裂;就自然地理和山水地貌而言,两者至今仍一脉相系,唇齿相依。

  剡溪文化是中原文化与江南文化、内陆文化与海洋文化交融碰撞、兼容并蓄、长期融合而形成的独特地域文明。就其内涵来说,包括经济、社会、政治、人文、生态诸方面;就其核心精神来说,呈现出“务实不保守、守信不叛离、开放不张扬、包容不排外”的文化特质;就其表现方式来说,有壮游山川,有入仕布道,有出世肥遁,天地人、时空事、儒释道等等文化发展的所有要素,都在这一方江南之所得到独特滋养、有机融合、个性发展。

  三、剡溪文化的分野——盛于相生相伴、相互影响的历史

  自剡县与新昌县分置以后,脱胎于同一母体的文化开始展现出各自的特质,最后发展成为略有差异但各具特色的区域文化,彼此相伴相生、相互影响,直到逐步形成两大相对独立的文化分支,即嵊州文化和新昌文化。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两种文化吸纳不同的文明元素,共同发展,蔚为灿然。而嵊州文化的内核之中,显然吸纳了更多的始宁文化特质:即以三界为代表形成的独特文化,一种既融合了唐诗宋词入剡之前已然南来的王谢风流、魏晋风骨和南朝风骚,又融合了嵊新文化分野之后,南下东入西迁北至的诸如海洋文明、西方文明以及近现代文明,等等,至今成为嵊州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新昌亦然。

  就文化发展的历史坐标而言,“唐诗之路”只是其中一个相当精彩的截面,是我们作为后来人就剡溪流域这一独特文化现象逐步达成的一个共识,继而基于历史发展的客观事实而完善总结的一个论断。很显然,剡县之地,在唐以前,有南朝风骚、魏晋风骨和王谢风流,更有两汉文明、吴越文化和舜禹文明及其遗存。唐宋以降,既有以朱熹吕规叔等为代表的宋代儒学,更有明清文化和近现代文明。与形成和发展的其他独特文化一样,嵊州文化和新昌文化正是有如此丰富的文化融入,才变得光彩夺目。

  就文化融合的空间坐标而言,嵊州也好,新昌也好,乃至其他相关的周边地区也好,置于唐宋以前的自然条件和经济基础,在剡溪文化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彼此更不可能是与该文化发展毫不相干的飞地。显然,嵊州必定是一个绕不开的点,新昌亦然。所以,数百大小诗家的数千咏剡诗篇,不可能都只是其中一种文化的遗产,而必为剡溪文化所共有。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相关文章
编辑:何东铭
嵊州市融媒体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嵊州新闻网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浙新办〔2004〕47号. 浙ICP备05017992号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