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新闻频道 | 今日嵊州 | 乡镇网闻 | 嵊州专题 | 嵊州论坛 | 外媒看嵊 | 嵊州网视 | 国际国内 | 政务频道 | 文化频道 | 生活频道 |健康在线 | 
综合新闻 -- 今日嵊州 -- 乡镇网闻 -- 国际国内 -- 嵊州专题 -- 嵊州网视
[论坛注册]  [登录]  
   嵊州新闻网 >> 新闻频道 >> 综合新闻
天天走基层|老俞“拓荒记”
来源:嵊州新闻网-今日嵊州 作者:嵊州融媒记者 胡吉 邢吴波 全艳丽 2020年12月11日09:35:59 

  扎根大山12年,斥资3000万元种下千亩林

编者按:用“脚力”丈量热土,用“眼力”观察时势,用“脑力”萃取精华,用“笔力”记录时代。本网今起推出系列报道,记者深入改革发展现场,深入生产生活一线,感悟基层变化,努力用生动的语言讲好新时代“嵊州故事”。

  雾霾散尽,霞光万里。

  冬日的暖阳带来一丝惬意,但老俞深知覆卮山的天气犹如三岁的小孩说变就变,立刻张罗着工人一起进山种树。山路的每一个转弯,山间的每一片树林,他都熟悉。毕竟,老俞在这里忙碌了12年。

  老俞,本名俞武明,是下王镇泉岗村一名普通“垦荒者”,又是绿水青山的坚定守护人。过去的12年里,他以满腔热情种下千亩树林,把曾经荒草丛生的覆卮山打造成了绿色山、生态山、致富山。

  年近半百进山创业

  位置偏僻、交通不便、荒凉凄清……曾是地处嵊州、上虞、余姚三地交界处的覆卮山最醒目的标签。虽然这座海拔861.3米的高山因东晋诗人谢灵运的“登此山饮酒赋诗,饮罢覆卮”而得名,但山上土壤贫瘠,加上缺乏有效管理,导致遍地杂草,年年失火,几乎没有绿色。

  “儿时的覆卮山,还有点郁郁葱葱,是孩童们嬉戏的乐园。”老俞是泉岗人,常怀念过去。他说,没有绿色、没有生机的覆卮山,让他非常痛心,可惜自己工作在杭州,家也已落户省城,即使心有所想也力不能及。

  直到2005年8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在湖州安吉考察时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老俞了解到这一信息,热血澎湃,下定决心回家乡干一番事业,为覆卮山复绿而努力。

  当老俞说出这个想法后,妻子并不支持,但她又拗不过自己一心创业的丈夫。“好好在杭州赚钱的事儿不干,都快50岁了还要去荒山搞创业,能折腾出个啥哦?”

  时至今日,老俞的妻子虽然退休后陪着他在覆卮山居住,仍然会不停地念叨。每当丈夫满身泥泞从山里归来,她都会上前帮着擦洗,但又要数落几句,显得既好气又心疼。

  老俞也常说,妻子为了支持他植树造林,把杭州的房子都卖了,自己辛苦了一辈子,却没能给最爱的人留下杭州的一个家,这是最大的遗憾。

  然而,植树造林并非易事。2008年,老俞花60余万元钱种下的第一批树苗全部冻死。“覆卮山天气多变,昼夜温差极大,即使是北方耐寒树种,也难以存活。”老俞说,有些树种就算是熬过了冬天,却还是没能逃过夏秋之交的台风季,被呼啸而来的狂风连根拔起。

  但老俞并不就此认输。这批树种不行,就换下一批树种;这个季节种的树不行,那就换下一个季节。12年来,老俞一有空就往省内各地林业专家的办公室跑,覆卮山上的树木也以燎原之势增加,1棵、100棵、10000棵,直至今天的1000亩。

  绿水青山带民致富

  为方便运送树苗上山,老俞在覆卮山上修了一条足有2公里的路,方便了自己,也造福了他人。

  泉岗村党总支书记俞世荣说,自老俞在山上种树修了路,不少村民也在山上种起了苗木。“俞武明解决了山上交通不便的问题,大家种的苗木拉出去卖方便了不少。”

  随着种树的人越来越多,现如今的覆卮山目之所及,可见樱花、香榧、冷杉、油茶等,昔日的荒山已经充满了生机。

  2013年,老俞还在山上搞起农家乐,办起了覆卮山度假村,同时也为村民提供了不少就业机会。随着度假村规模不断扩大,游乐项目不断增多,各种杂活都由当地村民承揽。有了固定工作,也有了稳定收入,村民即使不出远门也能就业,可谓一举两得。

  再忙,老俞也没有停下种树的脚步。天气好的时候,他就和种树的工人一起,扛着树苗去山里,一片地一片地地种下新苗;天气不好的时候,他时常独自一人穿着雨衣钻到林子里,哪一茬小苗出现点情况,他都能记挂好几天。

  为保证树木的成活率,老俞需要不断地补种新苗,遇到天气特别干旱的年份,还要补种好几茬。幸运的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使得800多米的覆卮山上有天然的泉水渗出,帮助老俞解决了浇灌问题。他说,自己保护了绿水青山,绿水青山同时也保护了他,人和自然就好像是个生命共同体。

  每当四月暮春,覆卮山的山坡上,漫山遍野的高山晚樱花开最盛。到了双休日,每天都有近2000人前来,这些来自上海、杭州、嘉兴、宁波、舟山等地的游客,只为在覆卮山追寻城市中难以欣赏到的美景。

  游客的到来,迅速带动了农产品的销售。覆卮山的煇白茶、笋干菜、高山大米等农产品,经过朋友圈的宣传发酵后成为网红产品,游客们在品尝美味之余,也让当地老百姓的腰包鼓了不少。

  扎根大山继续种树

  跨过年关,老俞就要60岁了。

  妻子曾帮他算了一笔账,多年来的植树造林,耗资已近3000万元,如果杭州的房子没有卖,老俞能安心继续赚钱,他的资产早已过亿。

  常有人问他,这么多年的辛勤付出,耗费了老俞和家人的资金和精力,这样值不值得。每当这个时候,老俞都会坚定地和对方讲,从自己植树造林开始,覆卮山开始有了生机,漫山遍野的树林郁郁葱葱,这里也再没发生大规模的山火,他说:“值,因为我做了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同样的回答,老俞也给了自己的妻子。听到老俞说只要自己还能动,就会继续把这份植树造林的工作做下去,一定要为子孙后代留下绿水青山的时候,老俞的妻子也终于为之动心,在退休后到覆卮山安了家,陪老俞守护着那千亩山林。

  今年,老俞种下的香榧林收获颇丰,虽然苗木还未长高,但收齐的青果子已超过7000斤。经过香榧专家的炒制,老俞的覆卮山香榧口感几乎和其他产区的香榧没有差别,有些甚至超过了传统产区的质量。

  “老俞种树为我们带了个好头,我们也要一起种树。”如今,有着这样想法的泉岗村老百姓越来越多,付诸实施者也不在少数。老俞为他们算了一本账,如果大家和他一起植树造林,再在林间套种套养其他作物或者动物,三五年后每个参与者一年的收入少说也能增加3-5万元。

  如今,老俞又有了新想法,他计划着把覆卮山的特色产品打包通过电商推介出去。“酒香也怕巷子深,以前我们等着游客来买土特产,现在我们要通过抖音、微博、淘宝卖出去。”老俞踌躇满志,覆卮山的名气已经打响,只要再添一把劲,覆卮山的特色产品就会进入寻常百姓家。

  “我是一名有着30多年党龄的老共产党员,这辈子就留在这大山里了。”老俞说,他的覆卮山“拓荒记”将永远开展下去,没有终点。

编辑:何东铭
微信公众账号
嵊州新闻网
《今日嵊州》数字报
  延伸阅读
>>文化生活
嵊州263名支边老知青50年后再相聚
市人民医院成为国家标准化心衰中心
设计牵手“黑科技”,帮您拥抱数字时代
今冬穿羽绒 必须够“花”
春风动力EV发布ZEEHO极核品牌
全国冰球锦标赛男子组比赛云南腾冲开赛
《赤狐书生》玩颠覆 考场变噩梦最恐怖
12月新片扎堆儿,贺岁档重现辉煌
网上看《今日嵊州》
数字报纸首页缩略图
图片中心
专题推荐
· 【专题】2020世界互联网大会
· 【专题】聚焦十九届五中全会
· 【专题】浪费可耻 节约为荣
· 【专题】村(社区)组织换届
· 建设重要窗口 展现嵊州风采
· 【专题】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
· 【专题】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 [专题]深入推进"三个年"活动
·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5周年
嵊州网视
国内要闻
习近平同法国总统马克龙通电话 两国元首就下阶段中法合作达成重要共识
2020年底前,这5件事别忘了做!
浙江省委常委会会议提出这样的要求
各地启动疫情防控应急预案
浙江第6个世界灌溉工程遗产诞生!
国际要闻
美国最新挑衅,中方送美八个字!
英国这一次又玩到了最危险的地步!
疫情反弹 韩国再次上调全国防疫级别
塞内加尔计划明年开通至美国新航线
屡惹争议 特朗普抗疫顾问请辞
克罗地亚总理新冠病毒检测结果呈阳性
嵊州市融媒体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嵊州新闻网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浙新办〔2004〕47号. 浙ICP备05017992号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