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东游击主力北撤后,嵊县党组织抓紧进行反“清剿”、反“清乡”的各方面准备工作,迅速从公开的活动转入秘密工作;对党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动员已暴露的党员外出上山隐蔽。
1945年11月初国民党组织2万多兵力,分32路向以四明山为中心的浙东根据地进行大规模的政治清剿和军事围剿。
到嵊新奉地区进行“清剿”的是“浙保”二团,团部先后设在黄泽和嵊县县城,以黄塘桥、浦口、黄泽、华堂、北漳、东林为一线摆开阵势,逐步缩小包围圈。嵊县国民党反动派则在各区成立“清乡”委员会、“自新”委员会,组织宣抚团,各乡保成立“任务队”,逼迫那些担任过民主乡保长和参加过农会、民兵、妇救会的人员以及抗日民主人士“自新”,逮捕和关押共产党员和有嫌疑的群众。
在这种情势下,留下来继续斗争的邵明、丁友灿、方初等县委领导只得隐蔽在里东山区的深山密林里,过着极端艰苦而又随时有被敌人“清剿”的危险生活。
1945年11月20日,国民党部队的“清剿”暂告一段落,但是,国民党部队撤离后,当局把遗留的“清剿”任务交给了浙江保安司令部和四明山各县国民党自卫大队、保警队,“清剿”的危险还没有过去。
1946年春,“清乡”高潮过后,丁友灿等人走出深山密林,到小山村里找可靠的群众家隐蔽。一天,邵明、丁友灿、王超、方初等四人,在湖庵坑贫苦农民牟同连家住宿。第二天中午刚过,村里突然传来一阵狗叫声,只见一队荷枪实弹的国民党士兵正朝屋边走来。四人当即决定分两路突围。丁友灿和方初先冲出屋子,向敌人打了一梭子。在敌人惊慌失措的一刹那,邵明和王超紧接着冲出。敌人发觉后,立即朝他们开枪,四人滚过田坎,跑进密林。敌人追了一阵,但丁友灿等人早已跑得无影无踪了。
后来了解,这次事件是因当地保长告密而发生的。这说明,丁友灿他们已暴露,不宜继续留在嵊东隐蔽。经研究商量,邵明避到新昌北郊,丁友灿和方初转移到开元隐蔽,后又转移到南山俞家屋。王超去外地当教师以教书作掩护。这样,嵊东留下斗争的同志又分散隐蔽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