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临危受命,亲率突击队奋勇冲入敌阵,在突破敌人第一道防线后的战斗中,英勇地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一
1938年,抗日怒潮席卷中华大地。浙东嵊县崇仁镇也是一片沸腾,一群意气风发的青少年在街头慷慨激昂地进行抗日救亡宣传,其中有一位15岁的少年特别引人注目,他口齿清晰,行事稳健。
这位少年名叫裘愉棠,是嵊县中学初二学生。同学们非常信任他、仰慕他,常到他家借阅《大众哲学》《铁流》等进步书刊,他还向同学们讲述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的政治主张和全国人民团结一致、共同对敌的革命道理。1938年8月,经过党组织的严格考察,同意吸收他为中共党员,成为当时嵊县中学地下党组织最年轻的党员。
1941年下半年,裘愉棠以崇仁承志小学教师的身份为掩护,开始从事地下工作。次年5月,日寇进犯浙赣线,不久侵占嵊县,我地下党组织号召全体共产党员武装起来,领导人民群众开展敌后游击战争。18岁的裘愉棠立即响应号召,投笔从戎来到四明山区,成为抗日游击队南进支队的一名战士。到部队以后,他把自己的名字改为夏白,一是为了怀念以挑脚为生的好友裘夏白,二是希望自己能像苏联小说《夏伯阳》的主人公一样英勇战斗。
二
在艰难困苦、战斗频繁的严酷环境中,夏白得到迅速锻炼和成长。他对党忠诚、作战勇敢,文化水平又高,很快就当了班长,不久提任为连文化教员,随后又担任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第九连指导员。
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第九连成份复杂,许多士兵是从国民党军队起义或是从地方武装中吸收进来的,不少带有旧军队的不良作风和习气。有些人把游击纵队的政工干部当成旧军队中的“政训人员”,认为也是“特务”。
面对重塑士兵的艰巨任务,夏白努力学习我军优秀政工干部的高尚品德,坚持发扬我党的优良传统和工作作风,以自己的模范行动来影响和教育战士。他同战士打成一片,时时处处关心他们的甘苦冷暖。行军时帮助体弱的战士扛枪背包,宿营时帮助战士烧洗脚水、做病号饭、查铺查哨。在军事训练中,他赤脚同大家一起摸爬滚打,练射击、练投弹、练战术动作。在战斗中,他冲锋在前,时刻保持一名共产党员、政工干部的先锋本色。战士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他以实际行动消除了战士们对人民军队和政工干部的误解,感受到了革命队伍的温暖和互助友爱。战士们有心里话开始向指导员诉说,有问题愿意找指导员帮助解决。
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受到日寇、国民党反动派、伪军的三面夹击,环境恶劣,斗争十分艰苦。一些战士产生了疑问,他们问夏白,抗日战争能不能胜利?我们游击队什么时候才能熬出头?对此,夏白总是利用行军前或吃饭前后的短暂时间开展政治教育,既宣传抗日战争必胜的三大法宝——武装斗争、统一战线、党的建设,也分析八路军、新四军在全国各战场的胜利形势,以及浙东抗日根据地在斗争中的发展,以此鼓舞和教育战士们战胜各种困难去夺取胜利,从而有力提高了部队的士气。
针对有的战士不遵守纪律、损害人民群众利益的情况,夏白坚持开展人民军队宗旨和任务教育,深入宣传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和拥政爱民的优良传统,并且强调干部要以身作则,严格实行奖惩制度。他还利用各种机会找干部和战士个别谈心,诚恳帮助,鼓励进步,树立正气。由于夏白的模范行动和细致工作,九连在政治上、军事上、思想作风上都取得了显著进步,成为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中战斗力较强的连队之一,是闻名四明山地区的主力部队的组成部分。夏白贏得了全连同志的衷心爱戴,干部战士称他为“我们的指导员是顶好的指导员!”
三
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抗战取得最后胜利。为了避免内战,国共两党举行了重庆谈判。中国共产党主动提出将广东、浙江、苏南、皖南、皖中、湖南、湖北、河南(豫北不在内)8个解放区的部队撤往苏北、皖南和陇海线以北地区。为此,新四军浙东纵队奉命北撤,然而在澉浦、乍浦一线,遭到背信弃义的国民党反动军队围追堵截,夏白在突围战斗中负伤。因连续作战,部队减员严重、疲惫不堪,许多战士因第一次远离家乡,情绪和思想产生较大波动。为了坚决完成北撤任务,夏白强忍伤痛坚持随队行动,他还扛起另一名伤员的一挺机枪,一步一颠行军,同时坚持向战士们宣传北撤的重大意义,勉励他们接受更加严峻的考验。夏白的一言一行,成为鼓舞战士前行的巨大力量,部队胜利完成北撤任务。
部队到达山东后,夏白担任了副教导员职务。任职不久,团党委调夏白到团部特务连担任指导员。团部特务连有侦察兵、电话兵、勤杂兵等多个“兵种”,问题比较多,工作难度大,团党委考虑再三决定由夏白担任指导员。当领导找他谈话时,夏白斩钉截铁地回答,共产党员以服从革命需要为原则,不应该计较个人的职务高低、得失大小。他欣然接受了新职务,通过努力,很快团结了全连干部,特务连面貌焕然一新。
1947年,敌人重点进攻山东解放区。由于敌众我寡,我军采取了在运动中寻找战机歼灭敌人有生力量的方针。部队有时大踏步前进,有时又大踏步后退,情况多变,行动频繁,此时,夏白又奉调任团政治处宣教股长。一向做基层工作,对机关工作生疏的他,就刻苦学习、虚心求教;还尽一切可能关心同志的生活,使大家集中精力更好工作。他到宣教股后,负责办了一张油印小报——《战斗报》,及时传播捷报,表扬本团英模事迹,交流工作经验,反映部队动态,很受团里上下的欢迎。办报只有三四个同志,采访、编辑、刻印……都得自己干,晚上行军到了宿营地,别人都休息了,他们还要赶着出报,天一亮报纸发出后,又要下部队采访,夜以继日,十分辛苦。夏白非常关心他们,有的同志由于睡眠太少,晚上行军时,边走边打瞌睡,夏白就炒一些黄豆背在身上,行军到后半夜时分给大家吃,以消除瞌睡,同志们换下的衣服,夏白总是悄悄拿出去洗了,每到宿营地,烧水、找马草、遛马等杂事,也总是夏白做得最多。在他的言行带动和影响下,同志们工作的劲头更足了。
1947年6月,部队在鲁南滕县战斗中失利,撤退后又陷入敌军包围。在这个关键时刻,夏白又服从需要,奉调去三营当教导员。
四
夏白刚到三营,部队就连日行军打仗,此时正逢雨季,道路泥泞不堪,生活异常艰苦。经过半个多月英勇奋战,部队终于突破敌人包围,进入鲁西南地区。
部队到达宿营地后,天色未明就听见老乡家里的鸡叫唤,随后就有不少战士向老乡买鸡,老乡见鸡拎在战士手里,心里不想卖却说不出口,一些战士把钱塞给老乡就把鸡拎走,营部通信员也是这样。
夏白有个习惯,总是利用吃饭时间同营长互通情况,及时研究解决迫切问题,他端着饭碗来到营长处,通信员正端上热腾腾的清炖鸡,营长和别的同志都大口吃起来,唯独夏白未吃一口。
饭后,夏白到各连调查,把部队捉鸡、违反群众纪律的情况向营长作了汇报,诚恳而又严肃地对营长说,如果这样下去,部队会严重脱离群众,甚至会变质。营长立即意识到自己带头犯了错误,于是在晚上的全营大会上公开作了检讨,并当众宣布即日起,不准任何人向老乡强行买鸡,他自己带头执行。刚冒头的不良现象立即得到纠正。
一次部队紧急转移,个别后勤人员没有把武器全部带上,夏白在行军途中发现这一情况后,严厉批评了有关人员,同时由他亲率一个班冒险往返六十多里,将武器全部带回。事后有关人员十分内疚,说夏教导员的批评和行动,使他们终生难忘。
按战斗部队编制,营教导员可配一匹马,可夏白总是把马让给病号和体弱的干部战士骑。通信员见教导员身体不好,工作、战斗又那样繁重紧张,老是把马让给别人骑,很有意见。为此,夏白对通信员说:战士们要打仗,他们背的东西比我重,有的同志身体比我差,要多多关心他们。我们发动大家互助,我就不能互助一下吗?夏白坚持党的原则,对维护人民军队的荣誉和纪律毫不含糊,对错误的思想和行为决不迁就姑息,但对干部战士总是满腔赤诚、关怀备至。
《战斗报》的一个记者经常到三营采访,一直想打开夏白思想深处热爱同志的“秘密”。一次,他直截了当问夏白,你为什么对同志们这么好?夏白没有正面回答,只是说,我们的干部和战士是伟大的,你看,当我们要攻打敌人一个地堡时,多少人明知打地堡很危险,会有流血牺牲,但他们还是争着报名,宁愿牺牲自己,也要为战友为部队打开胜利的大门……
1948年,如火如荼的解放战争进入重大转折关头,我军在兵家必争之地的中原战场展开了战略反攻。这年6月,第三野战军第一纵队协同兄弟部队胜利完成开封战役任务之后,又在河南睢(县)杞(县)地区参加大规模围歼国民党军区寿年、黄伯韬兵团的豫东战役。此时,战役已到最后阶段,区寿年兵团全部被歼,黄伯韬兵团的二十五师垂死挣扎,困守王老集顽抗。在营长、副营长相继负伤的情况下,作为政工干部的夏白临危担任指挥员,亲率突击队奋勇冲入敌阵,在突破敌人第一道防线后的战斗中,英勇地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夏白牺牲后,部队再次授予他模范共产党员、模范政治工作者光荣称号,华东军区追认他为华东二级人民英雄,并将他生前所在的营命名为“夏白营”。
1975年,在王老集地区群众的协助下,夏白同志生前所在部队找到了他的遗骨。当地政府和驻军召开了万人追悼大会,将烈士遗骨迁葬于睢县烈士陵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