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强市 和谐惠民专题
   嵊州新闻网>>专题频道>>工业强市和谐惠民>>政策文件


卧薪尝胆打基础 同心同德创新业 坚定不移推进“工业强市”
来源: 嵊州新闻网  作者:   2007年03月08日14:53:01  

市委书记  郭 敏

2007年3月1日  根据记录整理)

 

同志们:

这次全市工业经济大会,是开年后市委、市政府召开的第一个大会,也是市第十二次党代会和市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以后,又一次规模较大的会议。之所以要召开这样一个会议,目的是动员全市上下,把注意力和工作精力迅速集中到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事业上来,尤其是要集中到“工业强市”上来,努力开创我市工业经济新局面。

多年的实践表明,工业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先导,是财政收入的聚宝盆,也是富民强市的主源泉;是农业的反哺器,也是第三产业的催化剂;是城市化的发动机,也是吸纳就业、培养人才的主渠道。工业不兴,财力难增,人民难富,嵊州难强。为此,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工业强市、和谐惠民”的工作主线,进一步确立了工业经济在发展全局中的地位。我市要实现党代会确定的目标,到2011年基本建成全面小康社会,为基本实现现代化打下扎实的基础,必须坚定不移实施“工业强市”战略,真正把工业经济这个嵊州发展的第一要务落到实处。

下面,我根据市委市政府研究的意见,讲四个问题。

一、肯定成绩,看到优势,进一步树立发展信心

近年来,我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宏观调控政策,坚持重中之重抓工业,创新破难求发展,实现了工业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总结近年来的工业发展,主要在以下八个方面奠定了较为扎实的基础:

1.块状产业形成鲜明特色。我市的块状经济有着良好的基础,再加上近年来扎实实施“产业升级计划”,领带、厨具、电机、针织、电声、机械等传统产业优势更加明显,在获得“21世纪国际性领带都市”称号的基础上,又先后被命名为“中国厨具之都”、“中国电声零件之都”和“中国丝针织服装生产基地”。尤为可喜的是,汽摩配件、新型材料、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也迅速成长,为产业结构调整开辟了新的空间。

2.平台建设奠定良好基础。近年来,我市集中力量推进园区建设,为工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经济开发区和六个乡镇(街道)工业功能区自2001年以来,全市新增工业用地近2万亩, 新增工业投入163亿元,入园企业达到788家。尤其是经济开发区建成面积达到17平方公里,已成为全市经济建设的新高地和招商引资的主战场,2005年列省级开发区综合排名第二位,06年是第三位。个私工业集聚区发展迅速,累计建成个私工业集聚区177个,完成投资5.4亿元,为农民务工致富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3.企业群体不断培育壮大。通过实施“扶优扶强”和重大技改项目,规模企业快速成长。2006年全市实现规模工业总产值176亿元,比2003年增加了1.7倍,亿元以上企业也从03年的18家增加到40家。与此同时,通过近年来大力发展家庭个私工业,全市工业企业总数已达到15000多家,总数列全绍兴市第二位,这是我市工业经济的潜力所在。

4.对外开放拓宽发展空间。“开放兴市”战略的实施,使我市外向型经济快速发展。过去四年,累计合同利用外资8.64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3.39亿美元;自营出口保持高速增长,2006年达到5.89亿美元,获权企业达到389家,与12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贸易关系。

5.工业投资积蓄发展后劲。新世纪初,我们抓住了大开发、大发展的机遇,加大了工业投资的力度。最近几年来,我市积极适应宏观环境变化,着力化解资源瓶颈制约,保持了适度的投资增长。自2001年来累计完成工业性投资117.56亿元,为我市工业经济持续发展积蓄了力量。

6.自主创新取得新的突破。近年来,我市大力推进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成功进入了省科技强市行列,并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市)。全市已拥有绍兴市级以上科技企业74家,获中国驰名商标1只,中国名牌产品3只,国家免检产品19只,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7.体制和机制活力不断显现。坚持以改革为动力,不断创新体制机制。近年来,扎实推进国有城镇集体企业改革,深入实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积极探索投融资体制改革,逐步破除了阻碍经济发展的体制障碍。与此同时,通过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激励工业企业全面创强争优,发展活力不断增强。

8.企业家队伍素质持续提高。经过多年市场经济的熏陶和党委政府的积极引导,我市企业家队伍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水平已有了全面提升。尤为可喜的是,一批学习型、开拓型的企业家相继涌现,新生代企业家群体也在茁壮成长,成为我市企业家队伍的中坚力量。

嵊州工业经济能够取得今天的发展成就,离不开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关心支持;离不开广大企业家和企业职工搏击市场、开拓进取;离不开各级各部门围绕中心、强化服务;离不开社会各界牵线搭桥、献计献策;离不开广大基层民众服从大局、齐心协力、艰辛创业。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发展的成果来之不易,有目共睹。这些成果的取得,充分说明只要我们始终坚持重中之重抓工业,集中优势资源,集中工作精力向工业经济倾斜,嵊州的工业经济不仅可以有所作为,而且大有可为;充分说明只要我们始终坚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不断扩大开放、深化改革、推进创新,就一定能够在激烈的区域竞争和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充分说明只要我们始终坚持从嵊州的实际出发,抓准特色,发挥优势,就一定能够走出一条又好又快的工业发展之路;充分说明只要我们始终坚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脚踏实地打基础,坚定不移破难关,我市的工业经济一定能迎来新一轮较快发展;充分说明只要我们始终坚持调动最广泛的力量,紧紧依靠广大党员干部、企业家和人民群众,我们就一定能够在“工业强市”的征程上再立新功、再创辉煌!

二、分析问题,找准差距,进一步增强紧迫感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可以这样说,我们近年来的较快发展主要靠的是工业;我们未来要达到党代会提出的基本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和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希望在工业;我们跟周边发达地区相比,差距也在工业。

1.经济总量相对较小虽然近几年我市的经济发展保持了较快的增速,但总体上我们仍处于工业化的初中期,经济实力与发达地区、周边地区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从全国百强县(市)的情况来看,我们05年进入全国百强县,名列第96位,得分中发展潜力、社会事业方面相对较高,综合实力相对偏低一点。省内排名在我们后面的临安、临海、安吉等县市虎视耽耽,在综合实力上不比我们差,可以说,我们要保持百强县(市)的地位,任重道远,难度很大。从全省的情况来看,在“两保一挂”30来个县市中,我们从原来的二十位左右到现在的二十三四位,而且在财政方面很不理想,2006年财政收入增速全省排名倒数第二,05年也在倒数行列里面,我们已经有两三年财政的增速仅在10%左右,与全省的快速增长形成了反差。我们经过测算,05年浙江省“两保一挂”人均财政支出1700多元,“两保两挂”就是欠发达地区,人均财政支出是1500多元,我们嵊州是973元,排位也在全省倒数行列里面。从绍兴市情况来看,2006年我市人均GDP仅相当于全绍兴市的57.8%,绍兴县的34.9%,诸暨的62.5%,上虞的64.9%,新昌的72.4%。从人均工业产值来看,我们分别只有绍兴县、诸暨市和上虞市的26%、49%和66%。所以说,我们这几年的发展已有较好的基础,但是跟周边地区、发达地区相比,我们仍然是落后的,而落后的主要差距就在工业。

2.产业群支撑作用尚需加强我市块状工业具有自己的优势,但是从产业集群的角度来看,还有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产业规模不大、产业链不完整、对地方经济的支撑力不强。从产业规模看,领带是我市最大的支柱产业,有100亿,05年电机40个亿,厨具20个亿,电声是15个亿,针织服装5个多亿,而绍兴县的轻纺业年产值达到了1000多亿,诸暨市的袜业年产值也达到了270亿。从各个产业来看,领带的市场份额目前已占据国际市场的40%、国内市场的80%,量的扩张已经接近极限,问题在于产品区间狭窄,单就领带而言是做得好的,但要靠单一产品承担起全市经济腾飞的重任,难度很大。去年领带协会组织了研究,考虑向家纺产业延伸,按照专家的说法,05年全国家纺市场的规模有5000亿,如果我们切10%的蛋糕就有500亿,5%就有250亿。厨具产业现在受到房地产宏观调控的影响,市场和利润有所压缩,现在正在积极对外拓展。电声产业主要是配件生产,没有形成从配件到整机这样一个完整的链条。电机产业主要集中在初级产品上,高档产品不多。还有一个问题是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不够强,尤其是企业规模比较小。我们企业总数居绍兴市第二位,但是工业总产值我们倒数第二位,只比新昌多一点。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我们是最末,新昌也比我们高。规模工业占比中,06年我们是45%,而兄弟县市普遍都在60-70%以上,绍兴县甚至达到了80%以上。从企业的单体规模来看,我们在绍兴市范围内也是最小的,05年绍兴县规模企业平均销售是1.68亿元,上虞市是8700万元,新昌县是5900万元,诸暨市是6973万元,而我们只有3500万元,还不及全市平均数的一半。我市没有上市企业、没有全省百强企业,在2005年绍兴市销售超5亿元的103家企业名单中,我市只有巴贝和天乐两家企业上榜,销售最高的巴贝仅位居第55位。所以企业规模不大,龙头企业不强,我们要提升集群的层次、市场的地位,都面临很大的难度。

3、工业投入后劲不足02年到04年我们的工业投入增幅是比较快的,02年是39.4%,03年是49.4%,04年是20.2%,05、06年开始下滑,基本上在10%左右。从我们嵊州经济发展的态势来看,投资拉动的特征非常明显,投资和经济增长速度是正比关系,前几年工业性投资的增长接近30%左右,我们GDP的增幅也是最快的,都在14%左右。这两年由于工业性投入的急剧下滑,我们的GDP、财政收入以及工业产值也在下滑,06年GDP增幅是12.4%,财政收入增幅05年是14.3%,06年下降到11.6%。今天的投入就是明天的产出,如果不解决工业性投入下滑的问题,它的滞后效应肯定会在今后几年的发展中显现出来。

4.乡镇工业支撑作用不强从我市的总体经济发展格局来看,是“市区强、乡镇弱”。我们是一匹马在拉车,车子比较大,所以速度就慢。我市规模以上产值乡镇(街道)仅占36.75%,市本级占到60%以上,而绍兴县、诸暨市、上虞市等兄弟县市规上产值的乡镇(街道)占比均在80%以上,也就是说,乡镇(街道)是他们发展的主要引擎。我们的乡镇弱,还可以从全国千强镇排名中来分析,绍兴县有15个,最强的杨汛桥排在第8位;诸暨有9个,最强的大唐镇在全国位居12位;上虞6个,最强的道墟镇在全国列250位;我市有3个,其中甘霖566位,长乐729位,崇仁833位。  

5.平台利用效率有待提高经过持之以恒地强力推动,园区建设所取得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但是我们也应看到,前些年我们主要着力于外延扩张,在内涵提升上还有许多文章要做。特别是从工业功能区情况来看,一是经济集聚度的问题,除了开发区销售超过100亿,其他六个功能区产值基本上在几个亿到十多个亿,五大中心镇工业功能区占本乡镇的工业产值都只有10-20%。二是经济密度的问题,全绍兴市工业功能区平均经济密度为179万元/亩,而我市只有74万元/亩,差距比较明显。

6.软环境与发展需求存在反差经过多年的环境建设,我市的经济发展环境已经有了明显的改善,但是在局部领域、个别部门,企业反映重执法、轻管理、重罚款、轻服务等问题还是较多,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采取过硬的措施切实予以解决。

分析问题,找准差距,是为了解决问题、缩小差距。如果我们再不卧薪尝胆、急起直追,问题可能还会越积越深,差距可能还会越拉越大。工业经济是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所在、希望所在,全市上下务必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咬定目标,振奋精神,破难攻坚,努力开创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新局面。

三、突出重点,狠抓落实,进一步夯实工业基础

“工业强市”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使命,是一项事关全局、事关长远的战略举措,也是一个厚积薄发、艰苦奋斗的跨越过程。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市推进“工业强市”的总体要求是: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扣“工业强市、和谐惠民”的工作主线,坚持工业经济是嵊州发展第一要务不动摇,着力于平台驱动、投资拉动、强镇推动、开放带动,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为基本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和基本实现现代化打下扎实的经济基础。

对于今后五年的工业经济发展,市第十二次党代会和市十四届一次人代会已经明确2888”的目标,即累计完成工业性投资200亿元,工业总产值达到800亿元,规模以上企业达到800家,其中亿元企业80家。

工业经济涉及到产业、企业、投资、市场、园区、创新、改革等方方面面,党代会和人代会都已经作了全面的部署,接下去关键在于抓落实、打基础、促发展。市委市政府正在研究,将出台一个工业经济政策意见,鼓励集聚集约,鼓励做强做大,鼓励开拓创新,除了政策性的减免、优惠以外,市财政今年将切出5000万元资金,用于扶持工业经济的发展,这也体现了市委市政府推进“工业强市”的决心。下面,我就发展工业经济的重点问题再强调四个方面:

(一)坚持平台驱动,加快集聚集约发展

嵊州工业经济与周边县市的差距,归纳起来主要还是集聚不足、集约不够,集聚不足主要表现为园区、功能区在全市所占的比重不高,集约不足主要表现为企业的规模不大。我们要集聚集约,关键是要加快平台建设,整合优势资源,集中工作精力,达到“五指成拳,攻其一点”的效果。

一是园区平台。经过近年来的强势推进,我市已经基本形成“以经济开发区为龙头、乡镇(街道)工业功能区为骨干、个私工业集聚区为基础”的三级发展平台,要继续优化提升这三级发展平台,重点是要突破三个问题第一是发展空间的问题。在当前土地严控的形势下,谁拥有土地,谁就拥有发展的优势,谁就拥有发展的优先权。经过前几年的快速发展,我们已经面临着发展空间匮乏的问题。开发区和工业功能区的空间如何拓展?企业闲置土地怎么样盘活利用?等等都要认真加以研究解决。我们嵊州还是有条件、有潜力的,我们有较多的可利用的丘陵山坡,前几年做了大量的土地整理工作,建设用地指标还是比较充裕的。另外,2001年来我市工业用地总共投放了2万亩,大部分企业利用得比较好,但是也有一些企业利用效率不高,如果能盘活的话,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会后市委市政府将就此组织专门班子进行研究解决。针对工业用地实行招拍挂的规定,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出台了《工业用地招拍挂暂行办法》,这也是在全省全绍兴市较早推出的一个办法,使我们能够在今年开局之时,就将企业用地运作起来。第二是资金的问题。我市工业经济发展的资金,包括企业发展资金、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等都较为紧张。对此,一方面需要金融部门的大力支持。金融部门的效益跟当地经济的发展是息息相关的,经济上去了,金融部门的效益就好;经济不景气,行长们出去脸上也无光。另一方面要在投融资体制上动脑筋。作为开发区和有关乡镇街道,要进一步增强投融资公司的运筹能力;作为市里,在考虑建立土地审批预交款准备金制度,予以强有力的支持。第三是配套的问题。开发区建设和歌剧院建设一样,谁的舞台大、档次高,能够请来的表演团体档次就高。所以我们的园区建设一定要优化配套,优化管理,优化服务,使之从单纯的工业集聚区发展成为配套功能完善的综合性园区,以优质的园区平台来吸引优质的企业。

二是创新平台抓创新,关键还是要抓创新平台,通过创新平台的搭建,来集聚人财物,联接产学研,构建起完整的区域创新体系一是政府部门要做好牵线搭桥的工作,政府部门掌握的资源信息比较多,组团出去联姻对接也比较方便,这方面工作我们做得不错,今后还要继续下去,为企业科技合作、借用外脑打好基础。二是要组织好共性技术创新攻关的平台建设,政府、协会要做好牵头组织工作,以共性技术的突破促进相关产业的提升发展。三是要鼓励企业组建研发机构。我市不少企业已在这方面尝到了甜头,如天乐建立了我市首家博士后工作站,研发项目完成后,效益将会非常好。我们将对企业科技创新成果实行奖励,其中对国家级、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分别奖励20万元、10万元,对国家级和省级科技创新服务中心、生产力促进中心,分别奖励30万元和10万元。

三是流通平台工业企业的发展,要重生产,也要重流通。现代企业管理强调供应链的管理,从原材料到加工生产到物流运输、仓储到商店销售再到顾客,形成一条有机衔接的供应链,生产环节只是其中一个方面。我们发展产业集群,一定要在流通环节上有新的突破,以新的流通业态来提升产品的推介、供应和配送能力,使之更快地融入全球的供应链,抢占市场份额。我们在市场建设、物流发展、金融服务等方面都需要加大发展力度,同时在流通环节上要出台一些政策进行激励。

(二)坚持投资拉动,增强工业发展后劲

根据嵊州当前的发展阶段,外延扩张、投资拉动仍是主要的发展手段。今天的投入就是明天的产出,做好投资工作至关重要。

一是要内外并举抓投入嵊州的投入是以内源投入为主,占到80%到90%。针对当前内源投资后劲不足的问题,必须实施内外并举的投资策略。一方面要千方百计激励本地企业持续投资,切实增强内源投入的后劲。要鼓励企业之间联手合作投资重大技改项目,探索建立民间资本投入的良性机制,调动全社会的投资积极性。今年我们将梳选一批优质企业与市内外金融机构开展一系列银企对接活动,切实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问题。对于在扶持我市产业发展、企业做强上具有突出贡献的金融机构,市政府将予以专项奖励。在资金问题上还有一个急需解决的是企业老厂房办理房产证难的问题,使之能够用于融资抵押,对此,我们要作为一个突出的问题加以解决。另一方面要眼睛向外,树立“市外即外”的理念,实现借力发展。嵊州靠自身的力量发展到目前这个水平已很不容易,客观上来讲,经过前几年的投资放量,许多企业再投入有一个过程,下一个阶段需要我们借助外力,内外并举,两条腿走路,来加快发展。所以必须加强招商引资工作,特别要鼓励产业招商、以商引商。在继续吸引外资的同时,要紧紧抓住发达地区产业“溢出”的机遇,加大对周边地区的招商引资力度。我市区位条件较好,上三高速、甬金高速在嵊州交汇,与周边地区比,我们的土地空间相对充足,地价相对低廉,产业发展也有较好的基础。我们要利用这些优势,有针对性地开展周边地区招商,市里将组织几次大规模的周边地区招商活动,开发区和有关乡镇街道要各自确定专攻地区,蹲点联系,长抓不懈。

二是要围绕项目抓投入。发展工业就必须要有项目,有大项目才有大投资,才有大企业,才有大发展。一要加强项目储备工作。我市一方面是投入少,另一方面是一些企业有资金,但找不到好项目。所以我们要高度重视项目问题,发改、经贸、外经贸等部门和开发区、功能区要设计、筛选一批好项目,加强项目的储备。二要做好项目的包装。宏观调控是有保有压的,并不是一刀卡死,有的项目是鼓励的,国家是有政策的,包括配套的土地指标和贷款,关键是我们怎么样去包装、去争取。三要大力推进项目建设。解决了项目问题,还有落地投产的问题。一方面希望企业在项目建设上加快进度;另一方面各级各部门要为项目实施创造良好的条件。现在往往是项目实施过程中尾巴太多,企业不能一心一意抓好项目建设,这方面一定要加大推进力度,尤其是开发区和有功能区的乡镇街道,要认真梳理、解决这些问题。

三是要突出设备抓投入。设备是制造业最关键的环节,有先进的设备才有先进的生产力。巴贝当年就是引进了国际领先的电子提花剑杆织机,一跃成为领带行业的老大;迪贝投资引进高速冲床和自动嵌绕线设备,近年来发展速度很快,去年也达到了3亿多的销售。有些企业厂房很漂亮,但设备投入不多。有些企业设备投入报上来很多,但是实际上闲置现象还是比较严重的。现在全省要求园区的产出是200万/亩,而我们的功能区却只有74万/亩,按照这个要求,在不增加土地的前提下,工业产值还可以增加两倍,潜力空间很大。在新出台的工业经济政策中,企业技改贴息补助标准将比往年有所提高,对于技改投资超5000万元,设备投资占比达到60%的企业,给予经营者10万元奖励。

(三)坚持强镇推动,提升整体发展水平

强市首先要强镇,没有强镇就没有强市。现在是靠市区一匹马在拉嵊州的大车,如果群马拉车,车子肯定跑得快。要强镇,重中之重还是要发展工业经济,把我们的中心镇培育成为工业经济总量较大、核心产业竞争力较强、规模企业支撑作用明显的工业强镇。

一是要加快形成产业特色。镇域经济的竞争力不在于大而全,而在于特色。象诸暨市的大唐袜业、山下湖珍珠,一个产业就支撑起一个全国闻名的经济强镇。我市的集镇工业实际上也是有一定特色的,象三界的厨具和链轮、长乐的电机、甘霖的电声、黄泽的机械、崇仁的建材,最近甘霖和崇仁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了一批汽摩配企业,也逐渐形成了块状特色。问题在于这些块状产业还太小太散,不足以形成规模效应。所以每个中心镇都要思考自己的产业定位,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根据产业导向来配置资源,经过若干年的努力,打造出“一地供应全国、供应全球”的特色产业集群。

二是要着力培育企业梯队。集镇工业的振兴,要有一支强有力的企业梯队来支撑。首先要着眼于“培大育强”,造就集镇的领军型龙头企业。作为集镇要认识到自己具备的优势,特别是当前用地空间紧缺,而集镇有工业功能区,有可供招商的土地,有低丘缓坡可以开发,这是集镇最大的优势所在。接下去一个时期,我们要将乡镇(街道)工业功能区作为平台建设的重要突破口来抓,希望你们抓住这个机遇,充分利用功能区平台,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招引大项目,造就大企业。对于其他乡镇,要鼓励个私集聚区建设,建成规模比较大、功能比较强的个私集聚区,来支撑我们经济的发展。

三是要有效提升运行能力强镇推动,必须以改革为手段,建立与之相适应的体制和机制。第一是要深入推进小城镇综合改革,进一步下放人权、财权、事权,提高中心镇自我决策、自我服务、自我运作的能力。绍兴市出台了一些政策,我们也将出台实施意见。第二是要健全完善中心镇投资体制,盘活用好集镇资源,促进集镇建设和园区建设的良性运行。第三是要积极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优化乡镇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理顺乡镇财政体制,对于有工业功能区的乡镇街道,我们要配强工业经济方面的力量,对于有条件的地方考虑建立功能区管委会。第四是进一步建立健全考核机制。2007年要在乡镇考核的内容设置上作些调整,加大园区企业规模和园区绩效的考核比重,把乡镇可用财力、干部收入与发展挂起钩来,引导乡镇尤其是中心镇的工作重心向工业、向园区倾斜。

(四)坚持开放带动,拓展国际国内市场

对外开放是加快嵊州发展的必由之路。实践证明,对外开放到什么程度,我们的思想就解放到什么程度,我们的产业和企业就与市场接轨到什么程度。

一是要推行外贸多元化战略嵊州要走向世界,首先要把我们的产品推向世界。我们要继续把外贸工作放在重要的位置来抓,鼓励领带、针织、茶叶、电声等出口优势产业从二级市场为主向终端市场延伸,引导厨具、电机、机械等传统内贸产业开拓国际市场,积极拓展中东、南美、非洲等新兴市场。对于企业自营出口,除享受正常出口退税以外,市财政将对比上年增长25%以上部分,每1美元奖励人民币2分,其中加工贸易每1美元奖励人民币3分。

二是要着力推动“创牌工程”未来的嵊州工业,不仅要依靠制造赚钱,而且要依靠品牌和文化赚钱。打造名牌,有一个积累提升的较长过程,但并非高不可攀,我市一些龙头企业经过多年的积累,已经具备创立名牌的实力和条件。对获得中国名牌、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出口品牌的企业,我们将一次性奖励50万元,对获得国家免检产品的企业,奖励20万元。同时我们要认识到,创牌不仅仅是龙头企业的事,我们的成长型企业,也要推行标准化生产和现代化管理,在产品的技术和质量上打下创牌的基础。象三鼎工具、双鸟葫芦,企业规模并不是很大,但品牌已经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做企业就要有这样的雄心壮志。

三是要加快“走出去”步伐我市地处盆地,尤其要强调“走出去”,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市场、两种资源,来提升自己的发展水平。要积极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到国外办企业、建窗口、拓基地、搞展销,争取在外建网络、外购品牌和境外买壳上市等方面实现新的突破。这方面,我们也有成功的例子,如巴贝把意大利的设计公司收购到自己的麾下,华发把分公司建到了非洲。与此同时,要着眼于国内的市场和资源,谋求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更多的发展机会。

四、同心同德,创新创业,进一步凝聚发展合力

“工业强市”,靠的是实干,靠的是合力,必须充分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用全市的智慧谋划工业,集全市的力量发展工业,靠全市的民众支持工业,在“工业强市”旗帜的指引下,形成一个振兴嵊州工业的新高潮。

(一)企业家是“工业强市”的主体,必须肩负使命,勇立潮头,做到全力创业

企业是市场的主体,企业家是企业的核心、社会的精英、发展的功臣。企业家的实力和形象,最直接地反映了一个区域的实力和形象。在现代化的征程中,我们需要一支“有抱负、能开拓、重知识、负责任”的企业家队伍,承担起“工业强市” 的主体职责。一是要有抱负。有大抱负才有大事业。作为企业经营者,拥有几百万几千万资产的大有人在,几个亿的也不少。有的人把办企业仅仅看成是赚钱,面对衣食无忧,家庭富足,自然就产生了“小富即安、求稳怕冒”的思想;有的人把办企业看成是一种理想,为了实现自己的事业和价值,激流勇进,一往无前。这就是一般的企业经营者和企业家的最大区别。象天乐集团的葛老师,我们称之为企业界的“长青树”,靠的是什么?靠的是一种永不停息的进取精神,靠的是一种与企业荣辱与共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市委市政府将全力支持企业做大做强,每年按照企业纳税销售、税收贡献、成长速度,评出“工业企业三十强”和“成长型企业三十优”,在给予荣誉称号的同时,将给予重点奖励和扶持,第一家上市企业1000万元奖励政策要坚决予以兑现,对争取到国家级基地称号的产业有突出贡献的企业家,给予一次性50万元的奖励。二是要能开拓企业家不仅要有精明的头脑,还要有世界的眼光;不仅要有管理企业的经验,还要有资本运作的能力;不仅要有敢闯敢冒的创业精神,还要有和衷共济的团队支撑;不仅要有独立创业的胆魄,还要有合作共赢的胸怀。如新昌的万丰奥特董事长陈爱莲94年借了50万元人民币在嵊州创业,几年以后返回新昌组建万丰中宝铝轮有限公司。现在已有25亿资产,去年11月正式上市,成为国内第一家A股上市的汽车铝合金轮毂生产经营企业和亚洲最大的车轮生产企业。这说明做大做强的机遇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关键是我们要有一种开拓精神和抢抓机遇的意识。三是要重知识我们现在已经进入知识经济的时代。希望企业家们也能够重视自身的学习,重视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把我们的企业家打造成为学习型的儒商,把我们的企业打造成为学习型的组织。四是要负责任企业的社会责任是现代企业的核心要素。诚信经营、依法纳税、保护环境、善待员工、支持公益等等,都是企业应尽的义务。如新光制药厂,总的销售也不算大,但是税费总额排名第三,达到了2000多万元,体现了企业家的社会意识和责任意识。所以请各位企业家认真思考,努力实践,真正做一个负责任的现代企业家。

(二)各级各部门在“工业强市”中起主导作用,必须摆正位置、服从大局,做到全心服务

各级各部门如何主导工业发展,服务于工业发展,我感到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积极主动向上争取。我们国家还是一种政府主导的经济发展体制,政府部门掌控了资源的支配权,在这样一种状况下,谁能够积极向上争取,谁就能够拿到计划、指标和更多的上级支持,赢得发展机遇。第二是要优化服务。这是老生常谈,也不得不谈,而且是要经常谈,警钟常敲。一个地方的发展环境、服务质量,是我们招商引资、加快发展的生命线。在区域经济的竞争当中,党委政府能够做到的而且马上行动的,就是优化服务。我们的公务员既然拿着纳税人给我们的工资,就应该为纳税人提供优良的服务。如果我们经济发展了,公务员的待遇自然就水涨船高,经济状况不好,可能连工资都会发不出。针对优化发展环境的问题,近期我们将结合“作风建设年”进行重点布置,开展一系列活动,要组织服务对象对部门以及部门服务企业的中层和开发区、功能区所在的乡镇、街道进行评议,评议好的给予优先提拔,如果评议连续靠后,并且反映问题集中的要采取一些措施,调动、免职,直至依法追究责任。这里我先讲五句话,与各级各部门以及机关干部共勉。第一,今天能办的事不要明天做这是一个办事效率的问题。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各级各部门和机关干部一定要想企业所想,急企业所急,对企业应提供的审批材料要一次性告知,而且应该向社会告知,能立即办理的也不要等到限期办结日期。第二,能主动的事不要摆架子这是一个服务态度的问题。我们现在有些干部高高在上,以为企业上门来是求我的,也不想一想,没有纳税人的税收,哪里能有你的今天?服务体现在细节之中,有时一句问候,一个笑脸,可能就找来一个客商;有时一副冷面孔,一句伤人话,就可能把一个大项目拒之门外。对于一些重点项目、重点企业,要实行上门服务,有关审批手续要实行一条龙全程代理。第三,能变通的事不要设门槛这是一个大局观念的问题。要从实际出发,善于把执行政策的原则性与实际操作的灵活性结合起来。凡是政策法规没有明令禁止的,我们都可以大胆地探索和试行;凡是上级政策规定有弹性的,我们都要千方百计用足用活用好,不要见风就是雨,拿着鸡毛当令箭。第四,能教育的事不要用重罚这是一个执法方式的问题,现在我们企业意见比较集中的也是这个问题。各级各部门特别是执法部门都要树立正确的执法观,企业在经营中违反了有关规定,只要是首次并没有造成严重后果的,应当以教育和诫勉为主。第五,形成决策的事不要讲条件这是一个执行力的问题。对于优化发展环境,必须高度统一思想,雷厉风行。各级各部门要围绕中心,找准坐标,摆正位置,对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必须认真执行,不讲价钱、不论条块,确保政令畅通,令行禁止。

(三)人民群众是“工业强市”的基石,必须深入群众、广泛发动,做到全民动员

“工业强市”不光是政府的事情,也不光是企业界的事情,还要全市上下共同努力,形成“人人想工业,人人为工业”的良好氛围。要动员全市人民立足岗位作贡献增强劳动技能,提高劳动效率,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作为劳动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就业和再就业服务,切实维护劳动者权益。对于外来务工人员,要公平公正对待,努力改善他们的务工环境。要动员全市人民立足市场办实业各地要放手放胆发展民营经济,尤其要大力发展家庭个私工业,把农民变成工人,变成企业主;龙头企业要发挥各自的优势,利用外包业务等方式,扶持发展配套中小企业;工商、财税等部门要积极主动搞好服务,为百姓创业提供宽松的环境。要动员全市人民立足嵊州树形象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需要全社会共同创造。要在全社会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设,努力建设和谐文化,塑造“开放大气、兼容并蓄”的嵊州人新形象。要营造全社会尊重企业家、支持投资者的舆论环境,以支持工业发展为荣,以破坏投资环境为耻,形成“亲商、安商、富商”的浓郁人文环境。

 

    同志们,美好的前景鼓舞着我们,艰巨的任务鞭策着我们,人民的期望激励着我们,让我们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卧薪尝胆打基础,同心同德创新业,为扎实推进“工业强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编辑: 史华东

 相关文章
<%# count = Records.RefDocs("相关内容").RecordCount; if (count > 0) { loop = 0; while( loop < count ) { Write(""); loop = loop+1; } } else { Write(""); } #%>
· "); Write(Records.RefDocs("相关内容").Item(loop).name + "
暂无相关文章……

嵊州市融媒体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嵊州新闻网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