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强市 和谐惠民专题
   嵊州新闻网>>专题频道>>工业强市和谐惠民>>政策文件


工业强市 和谐惠民 为基本建成全面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来源: 嵊州新闻网  作者:   2007年03月13日15:08:01  

今后五年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关键词]
今后五年工作的指导思想
    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紧扣“工业强市、和谐惠民”的工作主线,着力推进加快发展、创新发展、统筹发展、和谐发展,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基本建成全面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工业强市,就是要把工业经济作为嵊州发展的第一要务,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努力提升工业经济的总量规模、运行质量和竞争优势。通过工业经济的长足发展推动全局的发展,协调推进三次产业,统筹城乡一体发展,加快对外开放步伐,促进社会全面进步,不断增强我市的综合实力和区域竞争力。
    ——和谐惠民,就是要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我们工作的第一追求,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进一步团结一切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推进经济和谐发展、政治和谐昌明、文化和谐进步、社会和谐安定、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让全市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关键词]
今后五年的总体目标
    基本建成全面小康社会,为基本实现现代化打下扎实的基础。
    ——市域经济更加繁荣。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12%。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形成结构合理、特色鲜明、集约高效、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区域经济体系。
    ——城乡发展更加协调。建成区面积达到40平方公里以上,城市化率达到56%。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建成较为完善的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网络,基本形成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格局。
    ——人民生活更加宽裕。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0%和9%以上,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3%。城乡一体的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和社会救助体系进一步完善。
    ——生态环境更加优化。生态环境质量达到全省领先水平,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15%以上,森林覆盖率达到63%以上,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取得明显进展。
   ——社会事业更加进步。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营造更加和谐安康的社会环境、更加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形成比较完善的国民教育体系、科技和文化创新体系、全民健身和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争创省级文明示范城市。
    围绕上述目标,今后五年的工作,必须牢牢把握以下原则:
    ——立足长远,甘打基础。面对发展的重任和严峻的挑战,我们要做长期艰苦奋斗的准备。坚持从嵊州实际出发,按照确定的思路脚踏实地、一以贯之地抓下去,既量力而行,又尽力而为,甘于做打基础、作铺垫、管长远的事,把有限的精力和财力实实在在用在推动发展上。
    ——抢抓机遇,敢作敢为。机遇总是与风险相伴,发展总是与责任相连。要在宏观调控和要素制约的背景中加快发展,在激烈的区域竞争中凸现后发优势,我们不仅要有把握机遇的智慧,更要有抢抓机遇的胆魄;不仅要有敢闯敢试的锐气,更要有承担责任的勇气。
    ——以人为本,凝心聚力。一切发展都是为了人,推进发展必须依靠人。我们要把人置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核心地位,充分调动人的积极因素,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营造创业环境更加优越、创新活力竞相迸发、创造源泉充分涌流的生动局面。

[关键词]  加快发展 集聚集约 增量提质
    力争通过五年努力,达到“2888”的目标,即累计完成工业性投资200亿元,工业总产值达到800亿元,规模以上企业达到800家,其中亿元企业80家。
   ——做大做强产业集群。经济的竞争力,核心是产业的竞争力。我市传统优势产业具有良好基础,近年来新兴产业正在加速兴起。实施产业集群战略,是我市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的有效载体,也是提升区域经济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一是要培育优势产业集群,力争到2011年,全市形成一个年销售收入超200亿元、两个超100亿元的特色产业集群。二是要扶持壮大龙头企业,积极实施“培大育强”工程。三是要完善提升产业链,积极引导龙头企业发挥技术、品牌和信息优势,带动中小企业和个私工业的成长,鼓励集群企业差异化发展,做精做专产业技术,促使产业链不断拓展延伸、完善提升。加强特色专业市场的培育、建设和拓展,充分发挥其集聚和辐射功能,推动产业集群加快发展。
    ——内外并举强化投入。我市企业经过前几年的投资放量,内源投入进入调整稳定期,在此背景下,更要内源和外源两条腿走路,切实加大投资力度,优化投资结构。一是要激发内源投资,千方百计激励本地企业持续投资,引导外出创业者回乡投资兴业。二是要重抓招商引资,把周边地区作为招商的主攻方向,借助外力推动我市经济加快发展。三是要实施项目攻坚,实施一批投入规模大、技术含量高、市场竞争力强的重点项目。四是要加大技术改造力度,重点鼓励引进国际领先、行业领先的关键设备和技术,全面提高我市制造业的装备和工艺水平。
    ——集中力量建好平台。要整合优势资源,合力推进“以经济开发区为龙头、乡镇(街道)工业功能区为骨干、个私工业集聚区为基础”的发展平台建设。一是要优化提升经济开发区,按照“产业兴区、科技强区、开放活区、环境优区”的要求,加快推进资源整合、功能扩容、产业升级,努力把经济开发区建设成为杭州湾南翼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生态型、现代化的城市新组团。二是要强化工业功能区建设,把乡镇(街道)工业功能区作为我市重要的经济增长平台来抓,推进差异化发展、专业化生产、城市化配套,进一步增强集聚产业和培育企业的功能,努力提高其对市域经济的贡献率。三是要有序推进个私工业集聚区建设,合理布局、规范建设个私工业集聚区,大力发展家庭个私工业,并进一步引导集聚集约发展,加快形成块状产业特色,孵化规模企业。四是要千方百计拓展发展空间,积极争取用地指标增量,向盘活存量要空间,向低丘缓坡要空间,向内涵提升要空间。注重“以亩产论英雄”,加强产出绩效考核,努力提高集约用地水平。
    ——持之以恒优化环境。提高办事效率,优化企业服务,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坚持公正文明执法,着力解决行政权力部门化和部门权力利益化的问题,坚决纠正乱检查、乱罚款、乱摊派现象。要创新企业服务体系,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切实改善创业环境,营造“亲商、安商、富商”的良好氛围。

今后五年的主要任务和工作措施

[关键词]  创新发展 外拓空间 内强活力
    创新是发展之魂、活力之源。要在解放思想中推进创新发展,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创新发展空间,创新增长方式,提升区域发展活力和竞争优势。
    ——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对外开放是加快嵊州发展的必由之路。目前我市正处于积蓄能量、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更要拓展视野、面向世界,在引进中消化、在借力中发展,不断扩大我市经济的开放度。一是要提高利用外资水平。强化产业招商,通过引进资本、技术、管理和人才,提升我市传统产业,通过承接产业转移,引进和培育新兴产业。二是要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实施外贸多元化战略,大力培育具有竞争力的出口企业和出口品牌,促进我市外贸出口从二级市场为主向终端市场延伸。三是要扩大对外合作交流。引导有条件的企业开展跨国经营和境外投资,加强与长三角、杭州湾以及中西部地区的交流合作,积极联接周边专业市场群,实现互利共赢。
    ——加快推进自主创新。自主创新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关键环节,也是产业常新、企业长久的取胜之道。一是要加强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建设开放型的区域创新体系。强化政府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鼓励企业设立研发机构。二是要培养引进创新人才,健全育才、引才、聚才、用才的体制机制,为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提供人才支撑。三是要深入实施“创牌工程”,鼓励企业有重点地收购和兼并国内外知名品牌,积极争创自主品牌。四是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的节约型增长方式。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改革的深度决定发展的程度,要进一步深化各项改革,加快体制机制创新。一是要深化企业改革,鼓励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快企业上市步伐。二是要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推动行政审批制度和方式创新,加快公共财政体系建设,增强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能力。三是要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加快小城镇综合配套改革。四是要积极稳妥推进事业单位改革,逐步建立政事职责分开、法人地位明确、单位自主运营、政府依法管理的新型管理体制。五是要加强投融资体制改革,盘活用好国有资产存量,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建设。
    ——繁荣提升现代服务业。现代服务业是区域活力的体现,也是我市促进消费、拉动经济、加快发展的重要增长点。要以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为导向,合理布局服务业网络,加快建设五星级酒店和大型购物中心等服务业项目,大力发展物流、金融、培训、研发等生产性服务业,积极培育连锁、直营等现代商贸业态,加强城乡消费安全建设,全面推进服务业优化升级。发挥山水人文资源优势,以休闲养生、回归自然、品味文化为特色,打响越剧寻根、书法朝圣、乡村休闲等旅游品牌,开发建设崇仁温泉等一批旅游精品,努力建设浙东新兴旅游城市。

[关键词]  统筹发展 以城带乡 城乡互动
    统筹城乡发展是推进新型城市化的必然要求,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前提。要顺应以城带乡、城乡互动的发展趋势,加快构建结构合理、功能互补、协调发展的城乡发展格局。
    ——完善市域规划体系。要尽快编制完成市域总体规划,在市域总体规划的指导下,修编城市总体规划、集镇建设规划和市域村庄布局规划,编制和完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产业布局规划以及交通、水利、电力、生态等专项规划,促进市域基础设施和资源要素的合理布局、优化配置。
    ——加快宜居城市建设。要按照“完善功能、彰显特色、提升品位”的要求,推进城市建设从外延扩张向内涵提升转轨,积极推进城南新区建设,加快完善路网构架和公建设施,做好“显山露水、彰显文化”文章,注重城市形态研究和风貌设计,保护建设好城隍山森林公园和四江八岸城市绿地、生态湿地。
    ——提升城镇发展水平。要按照“产业兴镇、特色建镇”的思路,加强中心镇的特色产业培育,更加注重中心镇建设与工业功能区的有机融合,形成一体双翼、互促共进的发展格局。
    ——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和农民的主体作用,努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和农民生活质量,重点建设好一批功能设施配套、公共服务健全、环境卫生良好、城市文明有效辐射的中心村,建成一批全面小康示范村,有序推进村庄整治和高山移民。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要更加重视和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集约化经营、品牌化营销、组织化协作和信息化服务。着力培育茶叶、花木、蔬菜、水果、长毛兔等农业特色产业,努力打造绿色茶都和花木强市。大力发展加工农业,扶持壮大农业龙头企业,鼓励工业企业投资农业、反哺农业。

[关键词]  和谐发展  以人为本  公平正义
    社会和谐是我们追求的目标,也是科学发展的保障。要深刻认识和谐与发展的辩证关系,加快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不断增进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安全感,提高社会和谐度。
    ——培育发展和谐文化。要以越乡文化名市建设为载体,大力发展与构建和谐社会相适应的和谐文化,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形成全社会共同的思想基础和文化支撑。倡导“全民学习,终身学习”,建设学习型城市和创新型城市。充分发挥越乡传统文化优势,打响“越剧诞生地、剡溪唐诗路、书圣归隐处、文化小黄山”四大品牌,不断提高越乡文化的美誉度和知名度。做好文化和经济结合文章,大力发展越剧演出、根雕竹编、仿古家具等文化产业。
    ——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要更加注重社会分配公平,加强社会事业建设,使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市人民。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高标准普及十五年教育;加快发展卫生事业,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注重发展群众体育和特色竞技体育;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优化人口素质和结构;更加重视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发展和谐的劳动关系。
    ——加强民主法治建设。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市的有机统一,保障人民群众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权益,引导公民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全面实施“五五”普法,形成全社会学法用法的良好环境。
    ——全力维护社会稳定。要创新发展“枫桥经验”,深入推进“平安嵊州”建设,确保社会安定有序。全面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健全基层维稳网络和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依法严厉打击各类刑事犯罪活动,着力整治突出治安问题。切实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诉求,解决利益矛盾。健全完善社会预警体系和应急机制,提高公共安全保障能力。加强安全生产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加强生态市建设。生态建设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要深入实施“碧水、蓝天、绿色、宁静、清洁”五大工程,加快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生态公益林保护,推进东部山体覆绿,进一步优化生态环境。认真执行环境准入制度,严格控制污染排放总量,依法严惩环境违法行为,着力解决影响生态环境的突出问题。广泛开展绿色创建系列活动,倡导绿色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努力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

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的主要工作回顾

    ——致力于发展第一要务不动摇,综合实力快速提升。经济社会实现快速协调健康发展,预计2006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62亿元,年均增长13.5%;财政总收入13亿元,年均增长15.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46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350元,年均分别增长14.6%和10.4%。2005年跻身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列96位。工业经济迈上新台阶,预计2006年实现工业总产值410亿元,年均增长17.0%。特色产业优势不断提升,被授予“中国厨具之都”、“中国电声零件之都”和“中国丝针织服装生产基地”称号。农产品加工园区成为全国农产品加工示范园区。
    ——致力于扩大开放、深化改革、推动创新,发展活力持续增强。开放型经济取得重大突破,累计实际利用外资3亿美元以上,完成自营出口超过15亿美元。2005年列省级开发区综合排名第二位,我市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市),获得1只中国驰名商标和3只中国名牌产品。家庭个私工业成为民间投资的新热点、农民致富的新途径。
    ——致力于加快城市化进程,城市建设迈出新的步伐。坚持城市化、工业化互动发展,建成区面积达到30.2平方公里,城市化率达到47.4%。嵊州大桥、嵊新污水处理厂等一批重点工程相继建成。
    ——致力于统筹城乡发展,新农村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加快城乡一体的基础设施网络建设,建成甬金高速公路嵊州段,启动104国道嵊州段改建工程,完成康庄工程建设,7个村被评为省级示范村。
    ——致力于建设越乡文化名市,精神文明和社会事业建设不断推进。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创建成为省级文明城市,通过省级卫生城市复评。成功举办百年越剧庆典,小黄山遗址入选2005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成功申报三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两个全国重点文保单位,越剧演出和根雕、竹编等民间工艺逐步走上产业化发展之路。
    ——致力于构建和谐社会,人民群众利益得到有效保障。每年实施一批群众欢迎、长远得益的实事工程。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总结推广“八郑规程”。扎实推进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和社会救助体系建设。
    ——致力于加强党的建设,执政能力进一步提高。认真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建立健全党员先进性建设长效机制。深入开展“三级联创”和“先锋工程”,规范村级五项制度。

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工业强市、和谐惠民”,关键在党,关键在人。我们必须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以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全面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切实增强各级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为基本建成全面小康社会提供坚强的政治和组织保证。    
[关键词]  加强思想政治建设
    思想政治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首要任务。面对改革发展的重任,面对千头万绪的工作,面对错综复杂的矛盾,只有加强学习和思考,才能把握发展的规律和前进的方向。坚持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武装党员干部的头脑,健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切实做好新形势下党员干部经常性教育工作,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加强现代科技、市场经济、法律法规和社会文化知识的学习和培训,努力培养学习型、思考型和创新型的党员干部。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把理论武装的成果转化成为富民惠民的实际行动。

[关键词]  加强领导班子和队伍建设
    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是推进党的各项事业的中坚力量。要按照“政治坚定、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廉政、团结协调”的要求,努力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加快现代化建设的坚强领导集体。坚持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进一步健全民主集中制,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完善政绩考评体系,以科学发展论英雄、凭群众公认选干部,真正使勤政为民、求真务实的干部得到褒奖和重用,使好大喜功、沽名钓誉、弄虚作假的干部受到批评和惩戒,切实解决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问题。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推进干部人事工作科学化、民主化和制度化。重视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女干部和党外干部,积极发挥老干部的作用,探索退职领导干部发挥作用的有效机制。贯彻党管人才原则,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关键词]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要深化“三级联创”和“先锋工程”,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途径和方法,发挥基层组织凝聚人心、推动发展、促进和谐的作用。加强乡镇党委建设,建立完善规范运作、科学高效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切实提高领导发展、服务农村的本领。着力抓好以村级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推进村级组织各项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加大矛盾复杂村、班子软弱涣散村的整转力度。大力推进以非公有制企业为重点的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以及机关、社区、学校等党建工作。落实“三真”,关爱基层,引导好、保护好基层干部的积极性。探索新形势下加强党员发展、教育和管理的新机制,不断巩固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
[关键词]  加强党员干部作风建设
    党员干部的作风好坏直接影响着党的形象,关系着党的事业成败。要坚持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健全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的长效机制,真心实意地察民情、解民困、帮民富、聚民心,切实增强做群众工作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大力倡导实干敬业、敢挑责任的风气,凡是发展所需的事,凡是百姓满意的事,一旦形成决策,就要克服阻力,坚定不移地抓下去,克服患得患失、畏首畏尾的心态。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做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坚决杜绝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挑肥拣瘦、推诿扯皮的现象。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坚决杜绝讲排场、比阔气等奢侈浪费行为,在人民群众中树立良好形象。
[关键词]  加强惩防体系建设
    坚定不移地惩治腐败,是我们党有力量的表现,也是全党同志和广大群众的共同愿望。要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加强党性党风党纪教育,推进廉政文化建设,引导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健全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机制,规范领导干部用人、用车和公务接待,完善招投标中心、会计核算中心建设,着力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切实加大执纪办案力度,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深化商业贿赂专项治理工作,做到有贪必反、有腐必惩、有乱必治,以反腐倡廉的实际成果取信于民。


编辑: 史华东

 相关文章
<%# count = Records.RefDocs("相关内容").RecordCount; if (count > 0) { loop = 0; while( loop < count ) { Write(""); loop = loop+1; } } else { Write(""); } #%>
· "); Write(Records.RefDocs("相关内容").Item(loop).name + "
暂无相关文章……

嵊州市融媒体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嵊州新闻网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