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针一线,为了赚取那几万元的辛苦费; 一针一线,为了山区的父老乡亲,为了山区的子孙后代; 一针一线,为了心中的那条坦荡路……
昔日羊肠小道,如今山间大道。 近日,笔者走进地处高山的通源乡联丰村苦竹培、细岭坑两个自然村,昔日的小道已不见踪影,代之而起的是一条宽阔的机耕路,不断向前延伸……谈起这一变化,大家纷纷说起花甲老人蒋才香带头捐款开筑山间机耕道路的美事。
她捐助1万多元,为了环村公路和老年活动室
蒋才香今年64岁,出生于通源乡联丰村细岭坑自然村,40多年前嫁到石璜镇王仪堂村,是个乐于助人且有经济头脑和较强市场意识的致富能人。 改革开放后,蒋才香与老伴筹资在中国领带城开了4间店面房,经营领带批发零售,3个儿子办厂经商,生意做得红红火火。尝到改革开放带来的甜头,她和老伴致富不忘家乡公益事业。前几年村里硬化环村公路,她与老伴主动捐款1万元表示心意;3年前,看到村里的老年活动室里设施差,她主动送去了7000多元资金,用于改善活动室的软硬件设施。平时,她还乐于助人,去年8月,天星村硬化通村公路缺少资金,她得知后,立即为该村送去一车水泥,缓解了该村资金不足的困难。她通过媒体看到全市农村享受康庄公路给村民带来的好处后,想到地处高山深处的娘家细岭坑和苦竹培30多户农户还在靠茶叶为生,茶叶虽是主业,但由于花工较多,经济效益不佳;山上的毛竹也处于土生土长、自生自灭之中,产不出效益。“走的还是世代羊肠小道,虽有近1000亩竹山和800亩茶叶的好资源,但可惜的是,得不到有效的开发和利用。”想到这,蒋才香心里沉甸甸的。
她捐助5万元,为了打通通往山下的机耕路
要改变联丰两个自然村的落后面貌,关键要打通通往山下的路。但打通通往山下的路谈何容易,至少要有30万元的资金。由于当地条件差,且缺少领头人,蒋才香经过再三考虑,萌生了为打路牵头的念头,并自掏腰包招待、召集联丰村及两个自然村的骨干,商议两村联合打通接壤县乡公路2.5公里长的机耕路。又怕村干部、骨干没有信心,蒋才香主动提出:若能打通通往山下的路,我愿捐款5万元,另加3000元作为联络费用。 5万元!这可是蒋才香一针一线做领带得来的辛苦钱,如今虽然日子过得好了,但她每天还是戴着一副老花眼镜,在店里做手工领带。可以说,她是中国领带城里年纪最大的一位老太了。 由此,苦竹培、细岭坑自然村的几个骨干动情地说:“蒋才香父母去世多年,兄弟在外买了房子,很少回娘家,而现在为了我们两个自然村的子孙后代,她主动牵线捐款,我们如不干好,怎对得起父老乡亲!”蒋才香的建议很快得到大家的赞同。说干就干,在很短的时间内,两个自然村筹资12万元,虽离30万元还差一部分,但经过两个自然村村民近9个月的艰苦努力,一条长2.5公里、宽4.5米的机耕路于去年年底基本完工,大大方便了村民的生产和生活,为日后两个自然村的发展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有人问蒋才香:“你主动牵线帮村拓建公路,父母又不在了,理应安安心心经商,安度晚年,还要为娘家牵肠挂肚,图个啥?”蒋才香说:“因不通公路,山区乡亲太苦了,为了山区子孙后代,我带个头,让别人也来关心关心,让父老乡亲也尝尝改革开放的成果,这就是我的出发点。” 据了解,打通通往山下的路后,不仅大大改善了细岭坑和苦竹培两自然村及周边六个自然村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还为周围一带近1000亩毛竹和800亩茶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带来了福音,仅劳务工一项每年可为当地村民节约100多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