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嵊州新闻网 >> 文化频道 >> 越乡文化
前岗古村:书香一脉 古风悠悠
来源:今日嵊州 作者:尹畅晨 见习记者:裘冬梅 2007年08月08日08:38:41 

      编者按
      古村落、古街巷、古镇、古建筑、传统手艺、民间艺术……它们是一本书,但并不是本容易读懂的书,在遵循着亘古绵延风俗的同时,正面临着现代文明带来的冲击,并经历着即将消逝的困惑。
      我们行走在消逝中,我们在消逝中守望,我们在消逝中寻找保护——保护我们的文化遗存,抢救我们的古老艺术,因为它们是我们的巨大财富。

    四面环山,中间盆地,青砖黛瓦的幢幢古楼,错落有致地根植其间,这就是下王镇前岗古村。正值盛夏,当我们驱车一个多小时前去探访这个慕名已久的古村时,阳光正热烈地倾倒下来,仿佛要把那些古的砖、古的瓦都笼上一层闹热的色彩。

曲折的石板路上,古朴的气息扑面而来。


    一段静谧的弧线
    蜿蜒的山路,将村子团团围绕。前岗村地处覆卮山南麓,站在高处,向下俯瞰,一排排灰瓦白墙的楼房,便依着山的走势呈弧形状散落,极富山区民居特色。旁边是一段段由梯田组成的美丽弧线,一层一层线条清晰地向圆心靠拢、延伸……
    下坡,进村。房前种花,屋后栽树,一层“梯田”,一层绿色。房子都上了年纪,古朴的感觉扑面而来,过年过节的红对联还张贴在木制的门楣:“春满人间百花吐艳,福临小院四季常安”,“丹凤呈祥龙献瑞,红桃贺岁杏近春”,等等,语汇虽则不同,但寄寓却异曲同工。这些饱含泥土气息的对联也只有在这样的乡村才能如此明艳,如此张扬。窗也是木格子的,同样浸透着古色古香的韵味,几颗肥绿浓绿的桃树李树梧桐树正把疏淡的影子摇曳在窗棂上。
    村子很静。沿着石砌的台阶,我们行走在岁月的时光中,走访了建于清光绪初年的上坎台门,还拜谒了马寅初的启蒙老师俞桂轩墓……
    这一路,竟碰不到行走的村人,只听见自己的脚步“笃笃笃”敲击着古老的青石板。走至墙角里弄,一位正躺在藤椅上闭目的老人,听见我们的声音,迎了出来。见我们满头满脸的大汗,便招呼我们进去喝上一口泉岗火军白泡制的茶水。
    好茶好水,当然不容错过。早已从资料上知晓,泉岗火军白始创于清代同治年间,曾被列为贡品,清末被列为“全国十大名茶”之一。近几年来,泉岗火军白还多次在省、市名茶评比中获奖,成为村民致富的重要途径。
    青釉的瓷壶里,果然泡的好茶,喝一口,丝丝的甜,再喝一口,顿觉神清气爽。赞一声好茶,主人便露出缺了门牙的嘴巴,庄稼一样嘿嘿地笑了……
    告别老人,沿村口下来,映入眼帘的有几绺小涧,那些清清瘦瘦的水便轻盈地跳跃下来,创造了一个又一个颇为羞怯的小瀑。据说,覆卮山因谢灵运“登此山饮酒赋诗,饮罢覆卮”而得名,谢灵运酒杯里的剩酒沿着石壁流入山中,化成了甘甜的泉水,从此前岗村布满了泉眼。清清冽冽的水,流泻在村子的角角落落,也流泻在村人们的心里……

当年,俞丹屏就是从这里走向外面的世界。


    一个古村的灵魂
    历尽风雨千年,青砖黛瓦依旧。古村,一定有支撑其巍然屹立的灵魂。
    在风骨硬朗的旧学堂前,我们静立着。这是辛亥革命志士、实业家俞丹屏先生先后出银万余元创办的,名为起祥小学。当时学校分六个年级段,聘请几位邻村的老师担任,课程分语、数、音、体、常识等科。四位老师既有数语统教,也有兼任音乐、体育的。
    教学楼有两层,底层是矩形的石板砌成,上层是清一色的青砖。因为岁月侵蚀,墙体已悄然剥落,但石板和青砖却完好如初。柱子都采用一人合抱的古木。当年,前岗古村山林茂盛,建造学堂,造福子孙,肯定选用上好的材料。俞丹屏出资,那些掏不出钱捐不出款的前岗村民在出力出汗的时候也一定分外卖力些。学堂建成后,方圆十里的子弟都云集过来,朗朗书声从教室向外流淌,淌出了山外,淌入了另一个世界。
学堂左前方是一口水井,正在洗脸的70岁老人俞水忠向我们讲述了一段往事——
    “我8岁时,就在这里读书,读了三年。”回想往事,一张布满岁月尘土的脸上马上有了生气。“除了富有人家的孩子,我们这些穷孩子都不用交学费,到岁末年底,根据学分学制,还有些额外的奖金呢……”
    上世纪四十年代,正值抗日战争时期。一个天气沉闷的早晨,一声“鬼子来了”的喊声传遍了村子的角角落落。村民们慌了手脚,忙整了值钱的东西,带上“警报袋”,携儿带女,跌跌撞撞往山里跑去。很快,鬼子便出现在村子里,密密麻麻,挤挤挨挨,粗略一算,竟有1000多名。伴随的,还有多架嗡嗡作响的飞机。村里人害怕了,以为村里会遭殃,房子会烧毁,家禽家畜会被掳,以为那座青青的校舍会面目全非。有几个胆大的从山中树缝朝下望去,只见一队鬼子挨学堂的走廊、操场齐坐,竟是没有半声吆喝,没有半点动作。休息了两个小时,鬼子们便撤了,古村毫发未损。
    后来有长者分析说,鬼子是因为敬佩俞丹屏的为人,才放过前岗古村。义务出资办学尊重文化的人,猥渎不得;出这种值得崇敬人物的地方,撒野不得。
    俞丹屏(1872-1942),曾加入光复会,1912年后,先后任省稽勋局局长、八十九团团长、混成旅旅长,授陆军少将衔,并被选为国会众议院议员。1916年6月袁世凯死后,开始致力于实业。除了创办学堂外,俞丹屏还在村子受台风袭击之后,以600余担大米赈济村民,为当地人啧啧称道。据说,前岗村里弯曲的石板路也是他出资所修。
    善举远不止这些。1936年,俞丹屏回到了家乡,却发现这里赌博成风,人们终日无所事事。经过几天几夜的苦思冥想后,一张“学点拳头,为国效劳”的倡议书被贴在村子中央的一面墙上。村里沸腾了,村民们跃跃欲试,一数报名单,从8岁至40岁竟有150余人。很快,泉岗村开设起6个拳坛,一切费用均由俞丹屏出资。5年后,六个拳坛还协力办起了一副狮子班,经常活跃在村村寨寨,威震邻乡,名列全县之冠……
    离学堂不远处的山顶,有一处颇为气派的小洋楼。这本是俞丹屏的故居所在地,遗憾的是,十几年前故居已转卖给了村人,经过几次翻修,早已不见旧日模样。楼前方两棵挺拔屹立的青松,如今也只剩下一棵,让人颇感岁月的无情……
    曾经的往事,曾经的人物,成为古村的灵魂,也成为前岗村人们的精神家园。

 屹立的青松,笑看世间风云变幻。

曾经流淌出朗朗书声的起祥小学,如今却是门可罗雀。

  相关文章
编辑:俞蕾
嵊州市融媒体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嵊州新闻网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浙新办〔2004〕47号. 浙ICP备05017992号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