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嵊州新闻网 >> 文化频道 >> 人物故事
张传松的“江南琴艺”之梦
来源:今日嵊州 作者: 2007年08月14日09:10:08 

    由于爱好乐器,他从一个普通木匠成为制作胡琴的行家里手。
    短短八年间,他制作的胡琴,尤其是越胡(越剧伴凑主胡)声名远扬,产品供不应求,成了杭州、绍兴、宁波及本市琴行的抢手货。
    他就是石璜镇石四村越剧戏迷张传松。

    为了找个好行业  学艺做木匠

    张传松今年59岁,从小爱好音乐,读中学时就会拉二胡,识谱比一般人要快,一看就会。初中毕业后,张传松学艺做木匠。
    过去,木匠在农村是个好行当,做一天木匠活可抵上生产队的二、三工,生活过得挺不错。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木匠活儿逐渐减少,收入也不比往昔。头脑灵活又有市场意识的张传松应时而变,1986年赴安徽做起布生意,由于经营得法又善吃苦,生意做得红红火火。其时,石璜纺织业方兴未艾,张传松见商机难得也动了心,于是用做布生意赚来的钱购进了5台织机,办起了纺织厂。结果由于缺少经营经验,这次投入非但没赚到钱,反而亏了本。
    失败是成功之母,张传松痛定思痛,认真总结前几年的创业经验和教训。“虽然木匠改行的较多,但自己学的是细木工,工场设在家里,既可代为加工又可上门服务,说不定能创出名堂。” 于是他又握起斧头,重新操起了旧业。因为平时喜欢唱歌、拉琴,空闲时间一多,他家都成了戏迷角。

    自唱自乐  萌发制作胡琴的念头

    张传松家成了戏迷的活动场所后,为激发戏迷兴趣,他就萌发了制作胡琴的念头。对木匠来说制作胡琴是举手之劳的事,但要真正做出像样的胡琴,则需要多方面的工艺。第一把胡琴做出后,他家晚上更加热闹了,唱戏唱歌由胡琴伴凑,戏迷越唱越开心,成为当地颇有名气的戏迷角。
    由于他做出的第一把胡琴在音质等各方面可与琴行卖出的胡琴相媲美,通过戏迷和朋友介绍,前来他家定做胡琴、修理乐器的人逐渐增多。张传松一发不可收拾,到了2000年,他干脆把主要精力放在了越胡制作上。越胡是越剧演唱伴凑的主胡,要求比较高。张传松虽然是木匠,在制作上有一定的优势,但越胡样式尺寸比较讲究,为此他一边走出去向琴行老师学习,一边模仿苏州胡琴的制作样式。要做好一把高质量的胡琴仅有好的音质还不够,胡琴的外观也很重要,喷漆的好坏直接影响胡琴的美观。为此,他拜师向漆匠学习喷漆调配及涂抹方法,胡琴制作水准大幅提高,吸引了不少音乐爱好者的眼球。
    范兴道是嵊州一民间越团的主胡手,他曾从本市琴行买回一把红木胡琴,但使用后觉得不够理想。听说张师傅胡琴做得好,他特意赶到石璜请张师傅帮助重绷。张师傅为他的胡琴更换了蛇皮,结果音质有了明显好转。“张师傅的胡琴制作水平真高。”就这样,张传松制作胡琴的名气越传越开,前来定做、修理乐器的客户纷至沓来,销售范围也不断扩大,杭州、宁波、绍兴等大中城市的客户也纷至沓来。

    要让“江南琴艺”品牌越来越响亮

     永不满足、不断进取、质量优先、信誉至上,是张传松制作胡琴的基本准则,也是张传松不懈的追求。
为打响名气,他还把“江南琴艺”作为自己的品牌,凡送各地琴行的胡琴,都贴有“江南琴艺”张传松制作的字样,上面还有联系电话及产品质量保证承诺书。
    前几天宁海越剧团的一位叶姓主胡手经朋友介绍,专程从宁海来到张传松家,要求定做一把越胡,并在那里住了下来,表示要等胡琴做好后回团,这让张传松非常感动。为尽快做好胡琴,张传松加班加点地加以赶制,而且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以低于市场价1000元的价格将琴卖给了他。“张师傅不但制作胡琴水平高,而且人品也高。”以后,这位主胡手逢人就宣传,张师傅制作胡琴不但音质好,而且价格也相当实惠。他的诚信及待人在琴界中树立了较好的口碑。
    为满足音乐爱好者的不同需求,在做好胡琴尤其是做好主胡的同时,张师傅还先后创作了三弦、琵琶等系列乐器。“乐器制作宁可少赚钱,但质量一定要过硬。”张传松笑着说。我们也期望张传松“江南琴艺”名牌越来越响亮。

  相关文章
编辑:俞蕾
嵊州市融媒体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嵊州新闻网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浙新办〔2004〕47号. 浙ICP备05017992号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意见反馈